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灯举起来”

(2024-06-19 17:04:51)

“把灯举起来”

段奇清

“灯随风炜烨,风与灯升降”。记忆中一盏风中的煤油灯,虽说已过去几十年了,可它依然高高亮在我的心头。

那年,我家搬到了村西头。一间房舍清溪上,树树蝉声落日中。记得就在这年夏天,吃罢晚饭的乡邻会趁着夕阳的余晖,三三两两来到我家庭前疏影横斜、知了声声鸣叫的一棵大槐树下。由于父亲小时念过几年书,且又古道热肠,他便成了人们特别喜爱交往的人。父亲平时喜爱读书看报,乡邻们是来让父亲为他们讲一些时事,彼此间也谈论一些农事或讲讲古。这样的日子过得太快,转眼间就到了秋天,可人们依然兴致不减,寒风渐起,“讲座”于是从槐对下移到了我们家中。

还算宽敞的堂屋中,一灯如豆,谈论声便在摇晃的灯火中如门前溪沟里的波浪般起起伏伏。一般到了10点左右,乡邻们惦记着第二天农活,便会一股脑儿离去。在人们没入门外的黑暗前,父亲自己,或让我端起煤油灯,站到庭前的台阶上。要是我端着灯,父亲会不忘提醒:“清儿,把灯举得高些!”父亲是说“高灯照远亮”。要是下过雨,离去的人会借着高照的灯光,提防着脚下的水洼,口中会说着:“行了,不必再举高了,看得见。”也忘不了连声道谢。

秋尽冬来时,父亲弄来了一些铁皮,还有几块玻璃。开始时我不明白父亲要用它们做什么,两三个晚上后,我终于明白,父亲是要做一个方灯。原来,入冬后父亲有了一个想法:粮食已收获入库,趁着这冬闲之时,每晚在家中为乡亲们讲授一些有关农业技术方面的新知识,或教他们识一些字。以前扯闲篇时,遇到刮风下雨,乡亲们可以不来。可讲授农业技术、学习识字后,乡亲们热情高涨,每晚过了10点,他们也意犹未尽,不愿离去,每天更是风雨无阻。

于是,一个新问题出现了,夜深在乡邻们离去时,遇到刮风下雨天,在庭前举着的煤油灯,风一吹就灭了。父亲做的是四壁为玻璃的方灯,父亲也叫它“风灯”。这样的灯,无论把它举得多高,风再大也不会被吹灭,稳稳地、亮堂堂地照着乡亲们脚下的路……

每天晚上,父亲也不只是在家门前台阶上把方灯高高举着。有一段时间,村前面的程大爷害了眼病,可每天的讲课他一天也不愿落下。那天晚上乡邻们离去时,父亲让程大爷先留下。待大家走后,父亲便提起方灯对他说:“让我举着灯送你一程,前面溪沟上的小石板桥上,估计已经下霜了,这样会很滑的。你眼睛不好,我送你过了这个桥,路好走了,我就放心了。”程大爷听后,泪水便流下来了。

关于父亲的灯,有几位由父亲教他们识了一些字的乡邻们后来写道:“那些年的深夜,他那或在庭院前,或一路高举的送客的灯,虽说平凡,却能以一棵闪烁跳动的温热的心,给当年的乡村一抹光亮,照着人们一步步稳稳前行!”

父亲已离去好多年了,他那“把灯高高举起”的话或身影,就像航行的桅杆上挂着的灯,虽说离我已远去,可永远会亮在我心灵的地平线上……

 

发表于《东南早报》202057

字数:1126

地址:湖北省仙桃市新城壹号512202室   邮编:433000

电话:13135997369    0728-3274271   QQ 547213055

微信号:13135997369身份证:422427195812070333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仙桃市宏达路营业所  户名:段奇清  账号:6052 3021 6200 54040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