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拾贝

标签:
家居原创摄影手机摄影智能手机杂谈 |
分类: 日出日落 |
一晃回来八个多月了,要说这头等大的新鲜事儿嘛,不怕各位笑掉大牙,就是用上了智能手机,三步并作两步加入了“低头族”。这智能手机就是好啊,什么短信、微信、QQ、导航、打车、找代驾、抢红包……一切尽在“掌握”中,APP多得你掰脚趾头都数不过来。当然对鸥来说,最强大而爱不释手的还是手机的拍摄功能。在丹麦时爱用的老手机当然也有拍摄功能,但质量奇差,若非出现在大街上冷不丁撞见奥巴马或外星人之类的状况,绝对想不起来从兜里掏出手机拍照这种古怪的荒唐事儿。
杜鹃花,怎么看都像是一位身着“高贝利”素净淡雅的朝鲜姑娘,就叫她“金达莱”吧。
P1
先是用了一台买宽带网时联通免费赠送的红米手机,半年后又换了一台三星 Note 3。兴致来了就拍几张,胡乱扯上一两句话就在微信里晒晒。前几天打开电脑文件夹一看,前后竟然拍了八百多张,也就是说,月均一百张上下的节奏。从中挑选出25张,部分拍摄时间先后和内容主题一股脑儿端上来,算是再插克罗地亚游记系列的空子充个数儿。又:游记下周开始一定续上。
P2
用手机拍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为了照顾手机显示屏为竖向的特点,拍的片子也以竖版为多,这倒正好弥补自己这方面的短板。至于片子的质量和风格嘛,自认为中规中矩,没有跳出传统相机的藩篱。也曾想过利用手机拍摄方式较隐蔽的特点,尝试偷鸡摸狗般抓拍一些布列松式“精彩瞬间”,或装神弄鬼地拍几张类似荒木经惟的片子,但终因天分的缺失和性格的羁绊而未能实现。
枯萎而未凋谢的花叶建兰
家里客厅的空调柜机上摆着一座高仿北齐的砖雕辎重马,每天照进屋里的第一抹朝阳往往先打在马身上,与周围暗环境形成很好的对比,因而隔三差五先后拍了不下十几张。其中有一组借用谭鑫培谭老板《秦琼卖马》里一段西皮原板的唱词稍加改变发在微信里:
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
不由得秦叔宝两泪如麻。
提起了此马来头大,
潘家园买的二十八。
这马还真是家里老爷子二十来年前从潘家园请回来的,当时花了二十八大元。放到今天不但落满灰尘,包浆都出来老厚了。
P4
相对来说,手机拍摄的内容还是比传统相机随意而繁杂,更日常化一些,有些更是纯粹的记录。因为手机毕竟方便携带,而且还有其他用途,日夜与主人形影不离。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冷落了“无敌兔”。
一颗被碾碎的法桐的种子,可以看出也带着蒲公英那样利于传播的降落伞,聪明的植物真不少。
P6
银杏也是久违了的,来晚了也无妨。
P7
整日与那匹砖雕辎重马作伴的是笼子里一只很会嚼舌的碎嘴子芙蓉鸟,一静一动,一沉稳,一轻佻。
P8
即便是一棵不能再普通的老杨树,一旦被秋日的夕阳染了后也像是遭打劫的首饰铺——遍地黄金。
P10
上班路上装模作样装玩小资
P11
办公室里的酒瓶兰,也真是醉了。
P13
一个清冽的冬日早晨,阳光真是比冬季的北欧强多了,哪怕没有温度。
P15
在京城看见的苏式粉墙黛瓦,
P16
吹长笛的
P17
老爷子一块上水石盆景的假山上长满了铁线蕨
P18
周末的午后,边盘着阿尔山玛瑙石的手串边读读闲书。
P19
不怎么开花的观叶植物一旦开了花就好看得不得了
P21
一球悬铃木,这就不能叫法桐了,应该叫美国梧桐。
P22
这一幕皮影戏每天在阳台的西隔板上上演,但只有周末在家时才能捕捉到这种色温的。
P23
某天,在顺义的一个工地一角发现一只饿瘪了肚子的人面蜘蛛。
P24
最后,晒一张民国味儿的自拍像。对了,手机比单反、微单、卡片机任何一种都适合自拍。
P25
谨以本文顺祝各位半边天博友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