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山塔林(上)

标签:
红叶秋景原创摄影自驾游银山塔林 |
分类: 驴影浮光 |
家里有一口一米二长的玻璃鱼缸,喜欢动植物的老爷子养了一缸鱼。开始时心气儿挺高,什么七彩神仙、大小热带鱼、地图鱼之类的都侍弄过。无奈人老爷子缘虽好,鱼缘苦短,往往从宠物市场买来一缸鱼没几天就鱼去缸空了,看得人怪挠心的。倒不是心疼那仨瓜俩枣钱,而是把快乐建立在那么多小生命的牺牲上总令人不大落忍。于是乎换养了一缸最皮实而嘴馋的红鲫鱼,这下才算是把死神给赶跑了。鱼儿能吃,排泄量也自然就大,虽然有循环过滤器和打氧器,但时间长了水质还是下降很多,看上去迷蒙一片,鱼儿们也张着嘴在水面不停地吧嗒吧嗒大口喘气,虽饱食终日而依然痛不欲生。
对,霾都人雾霾天里的感觉就是这副鬼样子。
偶尔的霾消雾散就像是家里刚换了水的鱼缸,清澈见底,怎么瞧怎么顺眼。
P1
老早就盯上了上周日(10月26日,一个国安球迷一起狂的日子)这一天,因为天气预报说头天晚上起风,笼罩京城多日的霾将散,28日起雾霾重新上锁,中间这几天喘息的机会十分难得,加之赶上周末,说啥也得出去放个风儿。
果不其然,清晨从厕所窗户一望,玉宇澄清,万里无埃。等老爷子用了早饭便和他商量,撂下您那些个金龟芙蓉鸟伍的,暂别一下梅畹华、马温如和程玉霜等前辈众腕儿,抄上您那根老扁担藤的拐棍,咱一起自驾出去找个人少树多的地界儿遛个弯儿、透口气儿。奔哪儿啊?昌平北头的大山里,一个叫“银山塔林”的地界儿,一准儿您没去过就是啦。
午饭后打个盹儿,带上些矿泉水和“老莫西饼”的小糕点就出发了。
老爷子看看家里空气净化器被日光反射照得大放焰火一般,寿眉一扬,立马痛快儿答应了。
P2
网络资料:
银山塔林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风景区东部。“银山”得名于当地冬季“冰雪层积,色白如银”;又因“麓有石崖,皆成黑色”称为“铁壁”,合称“铁壁银山”。
银林塔山离家六十公里,开车走了一段京承高速,过兴寿镇后进山转了一段盘山路,全程一个半小时。
P3
网络资料:
银山塔林历史悠久,早在唐朝时银山已建有华严等寺院。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年-820年),名僧邓隐峰曾在此山修行,辽金时代这里更是京畿佛刹名山之一。据《昌平外志》记载,辽寿昌年间(公元1095—1101年)满公禅师便在此山创建了宝岩寺,其后通理、通圆、寂照三位禅师先后在此说法修行。金天会年间(公元1123—1135年),高僧佛觉大禅师来到银山,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修建了大延圣寺。到了明代,银山寺院越建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太监吴亮出资重修了大延圣寺。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英宗朱祁镇赐额“法华禅寺”。1979年8月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银山宝塔”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银山为其中景区之一,面积为17平方公里。1988年1月13日,银山塔林由国务院公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9月,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为保护文物,开发旅游资源,组织了银山塔林修缮,法纪华禅寺遗址清理保护和景点的开发建设工程,1993年8月,塔林修缮及寺庙遗址保护竣工,此后又相继对景区内的邓隐峰说法台,古佛岩,白道,进行了景区内的美化和绿化,1997年起对游人开放。
银山塔林景区的主峰独立端严,片中右侧的白玉兰树像是一颗熟透的菠萝,亭亭玉立。
P4
这一带应为燕山余脉,山似龙腾,裸露的岩石如龙鳞般斑驳。
P5
入园后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清代的覆钵式石塔。覆钵塔顾名思义,中部形同一个倒置的僧侣用的食具。此塔造型大气,制作精美,比例痩条,粗中有细,十分耐看。
P6
网络资料:
覆钵式塔,又称喇嘛塔,是藏传佛教的塔,主要流传于南亚的印度、尼泊尔,中国的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区,直接来源于印度的“窣堵坡”(宝塔)。
覆钵式塔的造型与印度的窣堵坡的基本相同,覆钵式塔的造型在北魏时期的云岗石窟中就有出现,早期流入中国西藏,再从西藏流传至其他地区。随着窣堵坡在中国逐步演化为中国的宝塔,印度的窣堵坡也在不断演化,并在元代随着喇嘛教的兴盛,再一次传入中土,并开始大量在汉民族地区出现。
覆钵式塔是一种实心的建筑,供崇拜之用。被用作舍利塔,还可做僧人的墓塔。其形体大小不一,中国现存最大的覆钵式塔是建于元代的北京妙应寺(白塔寺)白塔。除此以外还有北海公园的永安寺白塔。
一棵已死而未被伐去的核桃树,四处张着鹿角般的枯枝。
P7
骄阳烤着秋叶,光与色交织,心里瞧着那叫一个舒坦。
P8
另一个已经被削掉了脑袋,据说都是清代的古塔。
P9
疏影匝地,人寂无声。
P10
瞧,咱北京的天,那蓝起来也是水蓝蓝的!
P11
四野里充满了山野的放浪与随性,天蓝了啥看着都美得掉渣儿。
P12
网络资料:
银山的辽代塔群是中国现存辽塔最多的著名风景区。塔群自金元以来,经明、清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塔群在六百年中经年累造,民间素有“银山宝塔数不尽”之说。大片塔群高者数丈,小者径尺,高低错落,布局规整,结构一致,均为八角形平面,造型精美,塔身有许多浮雕,线条优美,历经沧桑,年代久远,却保存完好,据说因为这里山高路远,人迹罕至,所以在动乱年代才得以幸免于难。景区银山南麓有众多古塔林立于峡谷之间,最为壮观的是华禅寺内的金代佛塔。
转过一个小山湾,终于看见了塔林的身影。
P13
霜叶赛花,美如二八朱丽。
P14
望着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耳畔不由响起马增芬的西河大鼓绕口令《玲珑塔》: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
一张高桌四条腿,一个和尚一本经。
一个铙钹一口磬,一个木落鱼子一盏灯。
一个金铃,整四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
玲珑塔往回数,那个十二层,十二张高桌四十八条腿,
十二个和尚十二本经。十二个铙钹十二口磬,
十二个木落鱼子十二盏灯。
十二个金铃,四十八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要说马老师这段,唱得那叫嘴皮子利索、嗓音爽脆、巧舌如啭、字字珠玑,充满捷思睿智;快时吐字如爆炒蹦豆,清亮干脆;慢时拖腔似溪边浣纱,百转回肠,令人叫绝。
P15
网络资料:
银山塔林位于昌平县下庄乡海子村西南,距昌平县城30公里,距十三陵5公里。银山从山脚到峰顶,大都由黑色花岗岩组成,层叠而上,石壁坚仞,远看如同铁山壁立;因冬季雪后,冰雪层积,阳光照耀,色白如银,因而又有“铁壁银山”之称。该山过去曾是古“燕平八景”之首,银山塔林风景区于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银山塔林林木秀美,清泉潺潺。唐代著名高僧邓隐峰曾在此讲经说法,后代众僧为了纪念他,在其讲经处建造了一座高约4米的石塔,名为“转腰塔”,至今尚存。辽代大安年间(1085年-1096年),在银山中峰之下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大延圣寺。除大延圣寺外,较著名的寺庙还有老爷庙、铁壁寺、松棚庵和清净庵等。金天会三年(1125年)重修后,名僧佛觉、晦堂、懿行、虚静、寰通等都曾先后云游至此演讲佛法。据记载,当时常住僧人多达500余人。高僧、和尚、尼姑等人死后,就在此修塔入葬。因在佛门的等级和地位不同,墓塔的大小也千差万别,经过几个朝代的历史变迁,银山的山麓坡谷之中,墓地越来越大,墓塔林立错落,数不胜数,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塔群。遗憾的是这里的建筑因年久失修多有坍毁,尤其是1941年日本侵略军多次进山“扫荡”,寺院被焚烧殆尽,只残存下部分辽金时代的砖塔。到铁壁银山的游客,可先参观银山脚下的塔群,然后沿着寺院废墟往上攀登,再参观“朝阳洞”、“太虎石”、“转腰塔”等景点。
正中的“佛觉塔”因地下墓室沉陷出现倾斜,银山塔林风景区自今年七月起闭门修缮不对普通游客开放。
P16
佛觉塔全称佑国佛觉大禅师塔、佛觉大禅师塔,建筑年代为金皇统五年(1145),形制和特点: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高20·1米。塔基和第一层塔身上只有简单的雕饰。转角处浮雕出塔状依柱,现状保存较完整。
佛觉塔的塔基砖雕、莲花座、须弥座和塔身四面设假券门,十分精美。
P17
P18
懿行大师墓塔在五塔的左前,建于金代,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是五座金代砖塔中最完整和漂亮的一座。
佛觉塔的砖雕斗栱
P19
网络资料:
这五座密檐式砖结构墓塔,其中佛觉、懿行、晦堂三塔为十三层檐,圆通、虚静二塔为七层檐,平面为正八边形。塔基砖雕莲花须弥座,塔身四面设假券门,门内砖雕佛像,雍容大方,慈眉善目,栩栩如生。券面砖雕饰飞天仙女,神采奕奕,裙带飘扬。其余四壁雕饰菱花式假窗。第一层塔檐之下,装饰砖雕斗拱,其余各层塔檐之下则砖层叠涩挑出,塔形轮廓线条显得格外挺拔而秀丽。塔顶饰有仰月、宝珠。造型最为精美、保存最为完整的是懿行大师塔(左前),塔基由须弥座和斗拱勾栏平座组成,须弥座雕有狮头宝瓶等纹饰,整个塔基除斗拱外,满布花纹,雕刻精细,颇具匠心。整座宝塔造型俊秀挺拔,雄伟壮观,体现了我国古代佛教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右前为晦堂塔
P20
晦堂塔全称晦堂佑国佛觉大禅师塔,座落在银山塔林五塔的右前,建设年代为金代,形制、特点: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19·3米,塔身棱线装饰为小塔。现状保存良好。
P21
古塔铮铮,玉峰葱葱。
P22
右后的虚静塔
P23
塔檐细部。严格地说,这些古塔属于砖木混合仿木塔建筑,据说檐下椽子的用材都是金丝楠木,历经数百年而不朽,可见这些古塔当时的营造规格是相当高的。
P24
P25
圆通塔与背景中的主、次峰,融人工入自然。
P26
后面的两座小塔都为八角七级密檐式实心砖塔,左边为圆通塔,右边是虚静塔。
P27
圆通大禅师善公灵塔,座落在五塔中的左后方。塔建于金代末年,为六角七级密檐式实心砖塔,塔高14·4米。塔的形制与虚静塔相似,细部有所不同。
虚静禅师实公灵塔座落在五塔的右后方,塔建于金卫绍王大安元年(1209年),为六角七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14·15米。顶部为双层仰莲座,宝珠现已不存。
塔林中原立着多座石碑,大部分已经坍毁失落,这是其中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石碑,通过碑额的篆字可知叫“赐花碑”。
P28
半截清代的残碑,书风颇有宋 ·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剑戟交错的味道。
P29
佛觉塔莲花座细部
P30
佛觉塔假券门细部,上部为如意垂花装饰。
P31
塔林的最后(北)由两座覆钵塔收尾,可惜庙宇建筑已毁。
P32
主峰上林木葱茏,但旧时树木应该没有这么多,也没有这么高大,裸露出近乎汉白玉的石灰岩山体,“银山塔林”中的“银山”是否由此得名呢?目前主流的说法是雪后山舞银蛇因而命名为“银山”,个人认为值得商榷,存疑。
P33
暮色中的佛觉塔,塔身微微向东倾斜。
P34
古塔的背面都安装了避雷针,这是好事。但如果能沿塔的棱线布线,做得更隐蔽些就好了。
P35
银山塔林与五台山等处的塔林相比有一大特色,即“塔包寺”,也就是说寺庙珈蓝建在塔林内,而其他各处都是“寺包塔”。遗憾的是所有庙宇建筑都已不存了,不知日后能否复建。
P36
套两句俗话:原汁原味,古色古香。
P37
夕阳西下中,山色如玳瑁。
P38
P39
佛觉塔上的花窗细部
P40
仰观塔身
P41
地下散落的花岗岩碑座
P42
双龙戏珠纹,据说是明代遗物,与十三陵石碑的制式十分近似。
P43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