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度假天国克罗地亚·25

标签:
旅游杜城原创摄影明塞塔城堡马尔卡斯卡 |
分类: 驴影浮光 |
在这个中秋节的傍晚,一个人坐在阳光移走后逐渐变暗的屋子里享受北方中秋时节凉爽的过堂风。一壶台湾南投鹿谷乡出产的冻顶乌龙,泻在杯中是一泓浅琥珀色香气逼人的液体,呷在口中顿觉任督交汇、元气中生;一牙广州陶陶居的白莲月饼,观之色如鸡油、润若和田黄玉,入口味散神凝,无欲无求。坐等金乌西沉,坐等玉兔东升,坐等中天彩云追月,坐等月光穿过云层洒满南庭,再被婆娑的树影、花影切割得碎银遍地、满地乱滚。
敲起键盘,继续回忆在杜布罗夫尼克老城墙上的蚁行。
欧洲很少有地震,仔细看看这些石材的城砖都是正方形的,砌的时候貌似也没考虑错缝。
多明尼加修道院(Dominican Monastery)
老港口全貌
P3
多明尼加修道院的钟塔,哥特式与文艺复兴式的混搭,从海上归来入港前首先看到的就是它吧。

P5
从这个角度看,杜城教堂的密度还是蛮大的。

P7
待鸥爬上去一看,确实不错,自西向东涵盖了杜布罗夫尼克老城的全景。
最后来到了老城墙上的制高点——明塞塔炮楼(Minceta Tower),或曰明塞塔城堡。
明塞塔城堡由当地设计师Nicifor Ranjina联手意大利君主庇护二世(Pope Pius II ,1405年 – 1464年)于1463年派遣的几位工程师设计修建,其目的是抵御土耳其人的进攻。原为一座高大的四方形碉堡,该塔的名字来源于当时拥有该地土地权的Menčetić家族。建成后,形成对杜城西北地区的控制。十五世纪中叶米开罗佐(Michelozzo)对城堡进行了新一轮的改建,四周完成了六米(20英尺)高的围墙,并在新碉堡厚厚的墙壁四周开凿了多处射击孔。其后,来自扎达尔的建筑师和雕塑家乔治·达·西本尼科(Giorgio da Sebenico, 1410年 – 1475年)继续对明塞塔城堡的完善工作。他设计并主持建造了顶部圆塔,而圆塔四周的城垛是后来添加的。该塔最终于1464年完工,并成为不可征服的杜布罗夫尼克城的象征。目前该城堡开辟为一座博物馆。
从射击孔外窥

P10
十六世纪的瑞福林要塞(Revelin Fortress)

P11
城堡四周的城垛

P12
扼守着交通要冲

P13
射击孔裁剪出的框景

P15
右下角有一座在建筑废墟上改建的篮球场,查了查资料克罗地亚篮球队曾经获得世锦赛铜牌和奥运会银牌。这么小的国家、这么简陋的场馆条件,人家的人才是怎么培养的。
P16
屋顶虽然几乎被全部掀掉了,瓦看起来还很新,显然是毁于战火。

P17

P18
最后的杜城,虽然天色还早,但已是告别的时候了。

P19
由于杜布罗夫尼克距离扎达尔350公里,地图上显示行车时间约4个多小时,而实际因要过境波斯尼亚和修路等原因,时间还要长些。考虑到第二天中午的航班,必须赶在11:30前赶回扎达尔机场交车,所以必须提前离开杜城,把过夜的地点选在了距离杜城150公里开外、预计车程两个半小时的马卡尔斯卡(Makarska)。
一路上车在海岸线左近的山间绕来绕去,一路都是弯曲的山路。这时不但早已适应了连续急转弯的山路,反而开起来觉得很刺激。之前跟着当地人的前车感觉十分吃力,这时已经是见车超车,见佛超佛,飘飘然的自我感觉如《头文字D》中拓海了。
车到马卡尔斯卡后很顺利找到距离国道不远的“棕榈公寓”(Palma Villa),这是前一天晚上小鸥在网上预订的,双人间每晚30欧(含停车位)。
卧室
进门后主人送来两杯免费冷饮迎客,倍感亲切。
这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套房,适合常住。客厅外还带一个阳台。

P22
站在阳台上课直接眺望到夕阳西下的海湾
P23
主人是一对退休的老夫妇,因不懂英语,特意叫女儿过来帮助办理入住和付款手续。克罗地亚信用卡制度还不完善,这种场合一般只收现金。
P24

P25
厨房

看看太阳还老高,稍作盥洗休整后出发去城镇中心溜达一圈,顺便享用在克罗地亚最后的一顿晚餐。
棕榈公寓外观。当地居民住宅都建得很大,以便用于向游客出租,相当于日本和台湾地区流行的民宿。
P29

P30
马卡尔斯卡面向海湾,背负大山,这样的大山一看就易守难攻很适合打游击。
P31

P32
一家人花园里种植的芦荟

P33
立花芦荟

P35
行文至此还是没有等到说好的“玉兔东升”、“彩云追月”……,今年京城注定是一个无月的中秋。好吧,俗谚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等着瞧吧。再说,气象台说了,明晚八点的月亮才最圆,是不是该为明晚准备一块最爱的五仁月饼呢?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