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之春(下)

标签:
春景海景丹麦海鸥保护地原创摄影 |
分类: 驴影浮光 |
按说呢,丹麦这点儿生活也没啥可秀的,虽然从经济发达的层面上来说贵为第二世界国家,但实际上依然保持着很自然淳朴的一面,换句话说,土得掉渣儿。世人都知道丹麦是世界上国民幸福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而“幸福度”是一种很主观的感受,反应国民整体对社会保障、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因人而异。所谓知足常乐,丹麦是否真的是最幸福的国度就不好说了。起码与天朝对比来看会生出无数反义词,实感价值观的差异巨大,同时这些差异也生出了无数的互补性。今天有一百五十家丹麦企业随丹麦女王启程访华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而三十五年前女王访华时只带了十六家企业。相互之间谁看着对方都顺眼,这事儿就有门儿啦。
再举一个例子。众所周知丹麦的曲奇饼世界驰名,丹麦语叫“vanillekranse”,直译为“香草圈”。顾名思义主要调味料是香草。
当初到了丹麦后首先冲进超市买了一大盒曲奇,回到家兴冲冲打开一吃并没有在国内吃到的曲奇饼那么香甜酥脆。这是咋整地?
原来香草是一种比较高价的香料,超市里两根铅笔大小、黑豆荚模样的香草售价30多丹朗。使用时用刀对剖开,然后用刀刃刮出里面的“瓤”,不过两粒黄豆大小的黑球。国内曲奇饼的重口味不过是放了香精和更多的黄油而已,而习惯了重口味后反而觉得丹麦当地的曲奇饼寡淡乏味了。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舌头从麻痹状态解放出来,再次品尝原汁原味的丹麦曲奇饼就觉出真伪来了。明白了这个理儿后回国时也不再带曲奇饼送亲朋了,因为很难讨好,弄不好还保不齐坏了“丹麦曲奇饼”的名声。
大概是赶上了落潮的时候,海湾变成一个清浅的滩涂。
再比如,鸥知道安娜玛丽喜欢喝白葡萄酒,一次看见广告,法国产夏布利白葡萄酒(Chablis)半价促销,只售75丹朗(11欧)一瓶。老公亨里克听后忙不迭谦虚地说,75丹朗一瓶的葡萄酒对俺们来说算是高消费了。在中国别说是土豪,就是但凡有点洋酒知识的人都会觉得75一瓶的法国葡萄酒不是差不多等于白给嘛,更别说是100%采用霞多丽葡萄(Chardonnay)酿造、有“酒中硬汉”(goût de pierre à fusil)美名的夏布利了。别忘了,这个价格里还包含着26%的消费税,丹麦是一个高收入、高税收和高福利的国家嘛。
记得当年在日本的时候,只有在东京高档法国餐馆才能见到夏布利,每瓶售价高达12,000日元(现约合720人民币)。
这笔账算下来,丹麦人想不幸福都难啊。
岸边有很多这样干透的海草,可能就是天然的紫菜吧。
P3
帆影在不远处游曵,几分祥和,几分静谧。
P4
P5
这不就是一剂治疗“城市病”的良药嘛
P6
如果连极目远望都成了一种奢侈,干脆罹患八百度近视算了,反正霾再重远了也看不见。
P7
路过一座小木桥,桥两侧的水泥地上有很多海虹和蛏子的碎壳。心里直纳闷儿,以丹麦人的素质怎么会做出这等事来呢?一问亨里克才知道,这都是聪明的海鸥的作为。它们从海里捉到这些美味的贝壳后无法打开,会用嘴叼着飞到高空,然后松嘴让贝壳在空中以自由落体坠下,摔碎后即可进食。想起来了,这个画面在电视里看过。
P8
沾满苔痕和霉点的木桥给人一种清末民初的感觉。如果有《早春二月》里的陶岚穿着旗袍打着油纸伞从桥上嫣然走过,只有恨自己晚生了百年。
P9
想起小时候听大人在故事里说到的一个对联:黄犬过霜桥,点点梅花落地;乌鸦踏雪地,片片竹叶朝天。这次特意在网上查了一下出处,据说语出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李调元(1734-1802)与诗人袁枚(1716年-1797年)之间的唱和。
P10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P11
P12
贪恋这种阳光照得眼睛睁不开的感觉,双眼眯缝着,脸颊上浮出近乎佛陀的笑纹。
P13
连安娜玛丽望着这一幕都不禁赞叹:好和平。
P14
这块名叫“鸥登”(Odden)的沙丘是一片海鸥保护地,也许是到了春季孵化的季节,很多海鸥都成双成对地趴在草地上。
P15
但愿我们的到来没有打扰鸥们的生息
P16
开春没多久,隔岸的疏林还没有披上新衣。
P17
刚才那座小木桥上的栏杆柱头,岁月一准儿是一位心灵手巧的雕塑大师。
P18
P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