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班牙东海岸拉风·4

标签:
巴塞罗那原创摄影赎罪大教堂哥特艺术新艺术运动 |
分类: 驴影浮光 |
这个系列发了三篇了还没正经介绍一个真正的景点呢。吃饱了喝足了,取车直奔一处人气很高的景点去看看。
有一种说法说被塞万提斯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城市”的巴塞罗那是“高迪之城”,从街道上的路灯和椅子,到十九世纪末期西班牙上流社会的教堂和私家府邸,随处可见高迪留下的印记。因此决定把在巴塞罗那一整天的游览时间都围绕高迪展开。然而,高迪在这座城市留下了十七件作品,想要在一天内走完也是不可能的,所以选择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堪称建筑奇葩的神圣家族赎罪大教堂。先把车存放在教堂附近一座商场的地下停车库,走出来大老远的就看到了这座教堂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来啦来啦,鸥来啦!
P1
P2
网络资料:
神圣家族赎罪大教堂(Basilica and Expiatory Church of the Holy Family)是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一座大型的罗马天主教教堂,由加泰罗尼亚著名建筑师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í i Cornet,1852年-1926年)主持设计,虽然目前仍未完工,但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该教堂于1882年3月19日的“圣约瑟芬节”(the festival of St. Joseph)开始动工,原设计师为西班牙建筑师弗朗西斯科·比利亚尔(Francisco de Paula del Villar,1828年–1901年)。1883年高迪接手该项目后彻底推翻了原设计哥特复兴式的风格,融合了哥特式和“新艺术运动”的曲线与形式。高迪的设计方案得到广泛认可,1884年被正式任命为该工程的主设计师。高迪将自己生命的余生全部投入到这座大教堂的设计和建设中,但直至1926年他73岁去世时,工程进度只完成了不到四分之一,因此高迪生前无缘目睹自己的这件宏伟巨著。缘于经费主要依赖于民间私人捐赠,赎罪教堂建设的进展十分缓慢,加之中途被西班牙内战打断,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恢复了间歇性的进展。2010年教堂的建设完成了剩余项目中最大的挑战,预计到2026年纪念高迪的逝世一百周年时,该教堂的建设才将最终大功告成。
普利策奖得主、建筑评论家和教育家保罗·戈德伯格(Paul
Goldberger,1950年-)对其评价道:“这是自中世纪以来对哥特式建筑最非凡的个人诠释。”
这边是大教堂的背面(东向),远眺入口上方的雕塑像是一堆春燕衔泥。
P3
当高迪于1926年逝世时,教堂的大殿仅完成了15至25 %。在高迪去世后,该工程在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建筑师多米尼克·苏格拉尼斯(Domènec Sugrañes i Gras,1878年-1938年)的指导下继续进行,直到1936年因西班牙内战爆发而中断。战争期间教堂的部分部件和高迪的模型被加泰罗尼亚无政府主义者摧毁,现在所能见到的教堂建筑是在被焚毁后,依据高迪的设计图纸以及后续建筑师的改编而完成的重建版本。
自1940年以来,陆续参加此项工程的建筑师有:弗朗西斯·昆塔纳(Francesc Quintana)、伊希德拉·普格·博阿达(Isidre Puig Boada)、路易斯·博内特(Lluís Bonet i Gari)和弗朗西斯·卡多纳(Francesc Cardoner)等。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该教堂在设计和施工过程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数控铣床等现代化手段,令工程进度前所未有地加快,由新西兰的马克·巴里(Mark Burry)担任结构设计师和研究员。外墙的装饰雕塑由(J. Busquets)、艾素罗·索图(Etsuro Sotoo)和倍受争议的何塞普·苏比拉克斯(Josep Subirachs)担纲。
2008年,曾有一些著名的加泰罗尼亚建筑师主张停止施工以尊重高迪的原创设计,但其后不了了之。
远看像教堂,近看像城堡。
P4
东立面是以“耶稣诞生”为主题的,也是最忠实于高迪原作的部分之一。
P5
该教堂有三个宏伟的雕塑群外立面:主题分别为“耶稣诞生”(东),“激情”(西)和“荣耀”(南,尚未完工)。
“耶稣诞生”立面在建成前曾于1935年一度被打断,体现了最直观的高迪艺术。
P6
走进瞧瞧这堆“春燕衔泥”无论巨细都很震撼。不妙啊,貌似遭人偷拍了,瞧他那副得意的样子,好像见到了“东洋镜”!好吧好吧,肖像权互惠。
P7
竖起相机勉强拍下一张全景
P8
让路,让路,过来一队韩国旅游团。
P9
进教堂不但要买票,而且还要排大队,那天排了半个多小时,还在忍受范围内。此外,教堂很用心,等候入内的队伍被安排在阴凉一侧。借这个机会先绕教堂一周拍一圈外景。
P10
最近完成的石雕部分,可明显看出颜色和风化程度与周围的不同。
P11
真是高耸入云端呐
P12
尚未完工的南立面
P13
西南角的塔楼
P14
西南角
P15
墙上的雕塑装饰,皇冠和两把钥匙?潜台词是什么?
P16
好吧,既然不明白就再来一张全景的。
P17
教堂尚未完工,因而四周有很多脚手架和安全网。
P18
北立面是唯一没有雕塑群装饰的侧面,多少能看出哥特建筑的特色。
P19
西立面是教堂的正面,也是来访游客的入口也设在这里。
P20
终于绕到了大教堂的西侧,感觉与东侧有很大的不同吧?
P21
教堂西侧的外观完全是游离于高迪原方案设计之外的,施工始于1954年,1976年完工。雕塑群的题目是“激情”,内容与基督教常见的“基督殉难”为核心,风格比较现代。这组设计由西班牙雕塑家兼画家何塞普·苏比拉克斯(Josep Maria Subirachs i Sitjar,1927年–2014年4月7日)完成,也是该教堂外立面设计中最受争议和诟病的部分。
另,教堂南立面的“荣耀”群雕始建于2002年,将是规模最大的一组。
无论宏观还是细部确实与高迪的风格相去甚远,给人的感觉完全不是出于同一座教堂,有些杂八凑了。
P22
如果独立欣赏这些雕塑的话还是很有艺术性的,其根源也在于这座教堂施工的时间跨度太大了。
P23
看这老太太多丰腴滋润,是在享受阳光呢,还是在理顺迈入教堂的心境?如果猜的不错,应该是一位德国老太太。
耶稣被捆绑在柱子上受鞭挞的场景。不能说不好,只是放在这里不合适呀。
P25
这一版一版的青铜铭文应该是西班牙语,看着像天书。不知哪只耳朵曾听说耶稣只听得懂西班牙语,现在满世界整天用闽南语、陇西语、斯瓦西里语、汤加语、爱斯基摩语祈祷着,嘈嘈杂杂,耶稣他老人家听着也是天书吧。
P26
某位圣徒,这样的雕塑与西侧高迪的作品反差很大,把这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作品放在一起是得还是失呢,这需要时间来回答。
P27
摆放在入口前教堂的模型。别急,这就进到教堂里面去看个究竟。
P28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