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东方红(下)

标签:
丹麦奥胡斯原创摄影海上日出杂谈 |
分类: 日出日落 |
日出前后的光彩由无数个瞬息万变的精彩瞬间组成,即使相同的画面每次按下快门也会得到不同的效果,事后往往令人难以取舍。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干脆也别挑挑拣拣了,来个一锅乱炖、整锅端上,是骨头是肉都让它烂在锅里吧。
日出后的光线依然很美,让人不忍心把相机就这么收起来,所以每次拍完日出后照例都要捎带手找补一些余韵。就像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后出了一身大汗,临走前投几个三分球落落汗,这种时候常常手气贼好,怎么投怎么有,找到一种科比·布莱恩特附体的感觉。
太阳和云团打作一团,百变百新。
丹麦第二大城市奥胡斯不是一座典型意义上的观光旅游城市,历年来专程来此游览的游客不多,但这种现象近年来有所改观。仅以夏季旅游旺季的几个月中乘坐游轮到访的游客数量为例,据统计2010年为6,000人,今年上升为40,000人,三年来增长了530%。
当然啦,北京颐和园园长听到这个数字后一定会为之一笑:这叫嘛玩儿,一个旅游旺季算下来游客总数只有区区4万人?还不及我们一天的进园人数嘛。但奥胡斯人已经很知足了,并且豪言壮语地说,到2015年争取把这个数字再翻上它一翻。
奥胡斯港也在转型,从一个货轮港转变为客轮港和商住区。
P2
听见身后有火车开过来的声音,急忙调转镜头90度,然后将焦点预先对在“3”字的牌子上等候。这几个动作做得还算麻利合理,但又忽然多余地想到刚才拍风景的光圈可能过小,担心车速太快拍得太虚,于是随意加大了几档,也来不及看参数了。事后一看光圈开到了6.4,感觉过大了,车体的影子拉得不够长、虚化不够,9-11左右可能更合适。
P3
日出后气温依然很低,地上结了一层重霜。

P4
地上的青苔上演着小清新
走走停停又捏了一大堆
P6

P7

P8

磨磨蹭蹭终于来到游艇码头

P10
冬季里大部分游艇都上岸封存了,港湾里显得有些空荡。
水中的倒影
P12
西边的这座码头主要是停靠大型游艇的,小型的位于港湾东部。

P13
P14和P15用不同的侧光方法得到完全不同的画面
P14

P15
冬季里很多游艇都要用卷扬机牵引到岸上封存,拍了一张卷扬机齿轮的细部。
P16
走上码头的栈道,看见一条老而破旧的木船光线很美,但换了几个角度都没躲开这根黑柱子。

P17
这条好像不是游艇而是渔船

P18
拍完这张时身后走来一位牵着一条拉布拉多的保安,看来这里有摄像头,把保安都惹来了。他倒也没说什么,只是相互问候了一下。

P19
此地不宜久留,还是别给人家添乱了。

P20
这张倒影很乐摸的感觉

P21
到了这时候镜头已经不能再直接对着太阳的脸蛋儿拍了,但水中的倒影越来越水灵。

P22

P23
两条被照亮的缆绳

P24
刚才拍日出的斜坡、里斯森林的边缘和远处的发电厂——DONG Energy
P25
里斯森林的山坡,树叶子差不多掉光了。

P26
穿过铁路的隧道,滋生涂鸦的温床。

P27
从隧道出来就到了里斯森林的边缘

P28
秋深了,树篱已经彻底枯黄。

P29
这家人真会挑选宅基地,记得几年前也拍过他家。

P30
仰头一看,树梢还存留着深秋的颜色,难得。

P31
觉得好看,换一个角度又捏了一张。
P32
里斯森林的其中一个入口

P33
当朝阳在玻璃窗上闪出星芒,月亮正高悬在楼顶上。

P34

P35
过了马路就是奥胡斯城北有城中城之称的“草幽堡”(Trøjborg)街区了,这个地名来自古希腊城市特洛伊(Troja)。特洛伊这个名词后世常用于石头、草坪和树篱等修建的迷宫建筑,兴建这个街区前当地树木杂草丛生、地形复杂,因而得名。这里邻近奥胡斯大学,是与大学相关的学生、教授以及各类艺术家和重视生活品味者的聚居地。

P36
七点钟出的门,回到家进门抬头一看,差一刻十点了,出门前煮的咖啡来不及喝,已经变得冰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