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享清秋(下)

标签:
丹麦风景秋色实拍森林 |
分类: 日出日落 |
出了奥胡斯动物园遗址的那片林子意犹未尽,瞥见马路对过也就是“趣伏里”游乐园南面的林地还有些光亮,于是扛着脚架冲过马路,像追击中枪驯鹿的猎人那样一猛子扎进又一片陌生的林莽。
这里的地势西高东低,因而夕阳的低照得以以接近水平的角度横穿树林。这个时间段的光线虽然很美,但瞬息万变,往往看到一个理想的画面未等安置好机位、调整相机参数就转瞬消失了,时常怀疑自己片刻前看到的那一幕不过是一个幻象。不过这种有得有失的过程也很愉悦,像是真正在追逐一头受伤的野兽,时而望见它流着血的肩膀,时而又让它一窜消失在草窠里。
上文虚张声势了。放心,林子里的路很宽,一看就不是野兽出没的地方。
P1
这时太阳的高度和脚架上的“兔子”差不多,顶多1.5米。

P2
看着这些脱光叶子几乎到裸奔的山毛榉从头到脚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那份惬意,那份安享令人羡慕。
寂静的林子,寂静的清秋,能感觉到心灵在降噪。按说这林子大了去了,可什么鸟都没有。
P4
不知是谁在林地里搭了一座小木棚,早已人去巢空。

P5
再来一张极度自恋的。并非有意拔高自己哦,要是按海拔高度算的话没准儿头顶还矮了好几米呢!
P6
远逝的渐渐远逝,伸手扯也扯不住,不知还能不能回到从前。

P7
一地珠玑,满堂光芒。

P8
谁的巧手,剪下这皮影戏般的窗花?

P9
如果说光线是鸦片,那么北欧的光线就是海洛因。

P10
这座林子里也有一个面积不小的湖,湖心岛上种着几棵白桦树,可惜没有光线了,倒影凄惨散乱。

P11
还没等着把秋装殓进去,棺材倒先烂了。

P12
这边都凉下来了,那边还剃头挑子一头热乎着。

P13
觉得这支斜刺里挑出来的树枝挺好看,一连捏了三张,哪张也没舍得删。

P14

P15

P16
嗞溜,斜刺里又窜出一条斑斓花豹。
老树墩也是这几年百拍不厌的一个题材
P18
正将脸贴在取景框中一心一意拍P17那张时,身后有人用英语问:请问你是从日本来的吧?发问的就是前面穿白衣的老大爷。反身笑着用丹麦语回答,不,从中国。现在来本地的大都是中国人而不是日本人了。老人多少有些失望或尴尬吧,连声说,你丹麦语说得真不错,丹麦语很难学的,就拉着老伴告退了。一簇阳光正好射在旁边的树丛间,两位老人的背影在夕阳中远去。

P19
几句简短的对话在林子里回响过后,一切又重归寂静。

P20
光线像洪水漫过林间,水位不断升高,从树干到树梢,最后淹没树顶,将林地交接给昏暗、潮湿和寒冷。

P21
见证了这一天的结束,也就见证了这一秋的谢幕。

P22
林间唯一的一户住家,老房子起码有一百多年历史了,但修缮保养得十分到位。

P23
看到一根十几米长满树菇的枯树干,窥一斑可知全豹。

P24
森林的出口到了,兴意已阑珊。

P25
这一组森林已经被扩展的市区包围,马路对过就是住宅区,从住宅的建筑样式来看也不是很新,说明这一带早已被开发,而森林在城市规划中被特意保留了下来。

P26
记得小时候住过的那个高校大院里起码有四分之一的区域都是绿地,有一座人工湖,湖中有一座小岛,将湖区分为前海和后海,一座带栏杆的木桥通往岛上。湖边遍植垂柳,水里是浮萍,夏日晚间蛙声泛滥。湖的周围是用挖湖的土堆积的一道道土山,山上种满了松柏、洋槐、泡桐等各种大乔木,是雨后采蘑菇的好地方。有时会有谈恋爱的大学生走入密林间坐下来谈情说爱,调皮捣蛋的小孩子们就会借着树木的掩护偷偷潜到附近,然后扔出一个土疙瘩,齐声大喊:对儿虾!随即一哄而散。
湖和土山的外围是大片的草坪,草坪边种植着山楂、卫矛等小乔木。大草坪历来是捉蜻蜓、翻跟斗、约架、和土蜂干仗的好地方。草坪间的小路旁开放着绛紫色的玫瑰花,“能干的”小孩放学路上把玫瑰花瓣偷摘回家用白糖腌制玫瑰糖,然后蒸几个糖三角拿出来馋人。
当年那个大院里人口只有四千多,现在翻了十倍也不止,十几年前就出现了两栋二十四层的学生宿舍,很多三层的老楼加盖成了五层,人工湖、土山、大草坪等风景当然也就沧海桑田消失殆尽,那个年代的童年快乐当然也就荡然无存了。现在只有来羡慕人家丹麦人。这个大院当时还算是城外,现在在五环以内,因校门内大道边的两排银杏树已经被列入北京十大观赏银杏的名地。
人多除了力量大究竟还有什么好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走在这样的小路上找到了闪回童年的感觉

P27
再次从双肩背里掏出已经收好的相机,捏一张夕阳中的马瑟里斯堡高中,因为实在美得让人无语。

P28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