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一股脑儿甩来的脸色……

标签:
风景实拍夏景植物丹麦 |
分类: 鸥家植物角 |
盛夏里,无论是说起北欧的气温、阳光还是空气,对于那些在盛暑的酷热、暴雨或雾霾中煎熬的人们来说都有“炫富”的深度嫌疑。好吧,这些就都闭嘴不谈,只扯些井台边、柴灶前花花草草的闲事儿。
自然界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北方的植物群落往往物种比较单一,比如常常可以见到成片白桦林、半坡冷杉或一岭落叶松等;而走在热带雨林中的人却难得看见两棵相邻的植物属于同一物种。这种现象导致昔日北欧植物界的物种尤其是高大的乔木十分单调而匮乏。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十八世纪中无数探险家将北美植物大量贩运到欧洲后才逐渐得到改观。
这天起床拉起百叶窗一瞧,天蓝得透明。家里没狗可遛,拎着无敌兔出门溜个弯儿吧。
路边的野花,也许有人知道名字。
P2
一篷野牵牛,连一根可攀的高枝都没有,径自卧在一堆烂草窠中自说自话。这种小花在清晨开放得格外鲜活,因此日语中叫她“朝颜”。花很小,目测只有一元钱钢镚那么大。
P3
北欧历史上虽然植物品种不够丰富,但这并没有妨碍北欧人对植物的热爱与研究。瑞典博物学家、近代植物分类学奠基人、动植物双名命名法的创立者卡尔·冯·林奈(瑞典语:Carl von Linné,1707年5月23日-1778年1月10日)的出现绝非一个历史的偶然。林奈生前不但有来自欧洲的数百人在任教的母校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聆听过他的教诲,身后更有被称为“林奈使徒”的学生将他的学说传播到南非、澳大利亚、中国、日本和美洲等地,并对当地的植物进行了收集、考证、鉴定和分类等工作,促进了植物学的推广和发展。
曾经的靓丽,这要是开在校园里那可就是“校花”啊。

P4
看看这二三百年来北欧的植物物种丰富到了什么程度,人家是怎么建设和保护自己的家园的。
不可否认,北欧这样的景观大都是人为的,但依然十分率真、野浪浪、天然无雕饰,充满多样性。虽然不如中国园林那样富于“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诗意,也不见日本庭园中虚无深奥的禅意,甚至罕见法国勒诺特式的几何图案花坛和英国风景园林中那种悠悠怀古的情调,但却也不乏渔耕读樵的乐趣。
便道和绿篱

P5
丹麦人也有喜爱植物的传统。丹麦著名陶瓷公司“皇家哥本哈根”(Royal Copenhagen)早在1790年就依据《丹麦植物志》中的植物图鉴为俄罗斯女沙皇凯萨琳二世制作了一套多达1802件的手绘、镶24K金边的餐具,并最终于1802年完成,据统计其中包含的植物多达3000余种。这套餐具被命名为“丹麦之花”(Flora Danica),至今仍被认为是世界陶瓷史上的一大壮举。
原本想在池塘边的草叶上找些露水来拍拍,谁知夏露十分娇小,一见阳光就蒸发了。
P6
去年仙逝的我国著名梅花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渝先生早年从金陵大学毕业后,作为民国政府的国费生曾在丹麦哥本哈根农业大学学习植物学和园艺学硕士课程。
北欧夏日的夜幕落得很晚,熬了半个通宵的野鸭子们还在洒满朝阳的岸边浓睡。

P7
这种白花很常见,无论是田野、道边还是私家花园。
P8
山梅花(变种):学名:Philadelphus lewisii var. gordonianus。山梅花是绣球科下的一个属,为直立落叶灌木植物。该属共有约75种,分布于北温带,高可达4米。花白色,芳香,径3~3.5cm,花瓣四,圆锥形,生长速度中等偏快,耐寒,宜植于向阳而排水良好处,稍耐阴。可耐-45度绝对低温,开花时满树白色,芬芳四溢,枝叶茂盛,令人陶醉。可栽植在花坛中心、路边、建筑物附近,或作为花篱材料使用。
就这样边开边落,洋洋洒洒走过整个夏天。
P9
也许很多朋友会觉得山梅花的花色过于单调、不够艳美。

P10
但实际上山梅花在周围盛夏浓绿的簇拥下才会显得十分雍荣华贵、气度非凡。

P11
这也是一种野草,叶子会由绿色变成紫红色。
渐变中的模样
P13

P14
很多花都是这样野得不成体统,像是没进过学堂的山娃子。
P15
这股子嘻嘻耍耍的机灵劲儿却是很多人工栽培的园艺品种花卉中缺失的
P16
正是有了这些洒脱的花草做点缀,北欧的夏景不野也浪浪的了。
近摄一张,哈哈,不敢叫微距。
P18
这样的野草当然也是人种的,选材上有意突出了一个“野”字。

P19
也是如山梅花般在暗绿中一跃而出,白色才是盛夏里最妖艳的胭脂。

P20
没想到八点多钟的光线已经很强烈,多少有些过曝的感觉。

P21
好不容易找到一丛有点儿花模样的花,细长叶与花朵搭配形成点与线对比的图案。
P22
安德森紫露草:学名:Tradescantia x andersoniana,鸭跖草科鸭跖草属,原产墨西哥。紫露草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喜日照充足,但也能耐半阴,紫露草生性强健,植株要求疏松、湿润而又排水良好的土壤,怕涝,中性、偏碱性土壤条件下生长良好,较耐瘠薄土壤。5-6月为盛花期,7-10月为续花期,清晨开花,午前闭合。性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性强,在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可露地越冬。在绿化中可布置花坛,也可成片或成条栽植,围成圆形、方形或其它形状,中心种植灌木、小乔木或其它花卉。
这样野得没形的灌木要在国内也许早就被淘汰了
P23
瞧,这根树干上攀爬了多少种不同的植物。
P25
树荫下光线很暗,小花在暗中开心地缠着树。

P26
树荫下的光影
P27
有些日子没贴竖版大图了,就为这位红得发紫的“大叔”来一张。记的应该是一棵挪威槭吧。

P28
一棵矮壮的大树开着一串串黄白色的花

P29
欧洲栗(P29):学名:Castanea
sativa,又称西洋栗、甜栗、甘栗,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山毛榉科。原产于欧洲东南部与小亚细亚,现已广泛种植于欧洲各地。欧洲栗耐寒且长寿,坚果可食,木材优良,可作建筑、家具、细工木用材。
这棵大树也不知拍了多少遍了,每次见到还是忍不住按下快门咔嚓几张。
这种细高的紫花在南北欧都很常见
P31
细叶柳兰:学名:Chamerion angustifolium,英文名:Rosebay Willowherb,柳叶菜科柳兰属,是一种原产北美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先常见于整个北半球温带和寒带森林的大部分地区,十八世纪在英国曾被认为是一个珍稀物种。喜潮湿、钙质丰富的微酸性土壤,0.5-2.5米(1½-8英尺)高,散叶互生。花朵有径向对称的四个洋红或粉红色花瓣,直径2?3厘米,呈对称的总状花序。种子有绢毛,有助于随风传播。
细叶柳兰中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昔日,美洲土著人往往在春天将细叶柳兰的嫩梢与其他野菜混合后食用,成熟叶片变得坚韧、微苦。东南土著美国人在这个阶段食用其茎,去皮生吃。在阿拉斯加,爱斯基摩人将其制作成糖果,糖浆,果冻,甚至冰淇淋,细叶柳兰的蜂蜜具有独特的风味。而在俄罗斯,细叶柳兰的叶子被用作茶的替代品,制作一种名叫“Koporye(Копорскийчай)”的茶出口西欧。
细高形的植株不抗风,这样密匝匝地栽成一丛就不会倒伏了。

P32
边角上有个别的几乎被风刮倒,正好来一张特写,细看一下她的笑模样。

P33
最近在网上看了一些北京园博园的图片,总得感觉建筑的比例过大。反驳者会说,花草树木还没长起来嘛。但明知长不起来为什么还安排那么多大体量的建筑呢?观众看的是现在的效果。也许是趣味不同吧,鸥这个外行也没有发言权。

P34
反正总觉得相比看那些人工建造的或古典或现代的建筑来说,还是看着这些花花草草更舒心、自在、解压。

P35
从前崇拜人家的高速度,现在又羡慕人家的慢生活。人生不过百年,这日子到底该怎么过呢,糊涂了。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