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丹麦森林探幽(中)

(2012-11-02 00:00:15)
标签:

风景

休闲

原创摄影

秋景

moesgaard

分类: 驴影浮光

丹麦人请你钻森林,就像他们用一句“康母因佛”(kom indenfor,意思不是:老母健康因佛保佑,而是“请进”)把你请进自家的客厅,或是和你聊几句墙壁上的绘画,或是在几件家传老家具面前讲一段祖辈趣闻,或是向你展示书架上的图书,或是让你坐在沙发上边喝咖啡边品尝女主人亲手烘焙的小糕点,或是干脆把你让进夏日傍晚的后花园里共进烧烤晚餐。因为这一切都代表着他们的生活取向、质量和品位。鸥也曾有幸受到几次这样的热情招待,相关博文链接见文后。

 

离开莫斯庄园进入周围的林地,首先看到的是被木栏杆围成的一个小型牧场,可能处于轮休期,所以没看到任何牲畜。 

丹麦森林探幽(中)

P1

 

 雨水和岁月把木围栏的柱子雕刻成如此这般

丹麦森林探幽(中)

P2



木围栏上布满苔藓,绿松石的首饰般精巧,差点就想摘点回家用水泡泡炒一盘木须肉了。忽然想起被自己奉为信条的那条环保旅游铁律: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别带走。望各位驴友帮忙推广一下。

丹麦森林探幽(中)

P3

顺着镶满绿松石般木围栏这根老藤就摸到了莫斯森林里的另一个名瓜——“铁器时代的小屋”

丹麦森林探幽(中)

 P4

 

这座“铁器时代的小屋(丹麦语:Jernalderhus)”是根据南石勒苏益格(Sydslesvig,现属德国北部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胡苏姆(Husum)西南20公里一个叫Tofting的铁器时代人类遗址中的一个建筑仿造的。这座泥土为墙、茅草结顶的小屋子长16米,向人们展示了当时人类和家畜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生活场景。屋内西部壁炉周围是家庭生活区,而东端围栏内是牛棚。考古学家根据房基提供的信息分析,这座小屋大约建于公元前一百多年,而Tofting人类遗址的历史可追溯到4,500年前。此外,在该遗址的一座谷仓中还发掘出一个十个月大的孩子的遗骸。

 

虽然是山寨版的也可以体会一下。茅草顶很大而屋子很矮小,一副不堪重负的样子,不知是当时人类的身材矮小还是为了节省建筑材料。而且没有窗户,室内光线很暗,显然还不讲究居室的舒适度。屋顶两端各有一个通风口,墙壁类似过去中国北方地区流行的“干打垒”。

丹麦森林探幽(中)

P5


 四周的屋檐下支撑着东倒西歪的原木柱子

丹麦森林探幽(中)

P6


 唯一的出入口是一扇矮小的木门,估计高度只有一米五左右,但比较宽,也许是便于牛进出。

丹麦森林探幽(中)

P7


木门上的木楔子已经脱落,露出一条一指宽的缝隙。

丹麦森林探幽(中)

P8


 茅草顶上已经长满了青苔

丹麦森林探幽(中)

P9



丹麦森林探幽(中)

P10

 

离开小牧区过了这条土路就该钻入森林了

丹麦森林探幽(中)

P11


左右看看都找不到一个人影,只有秋叶在默默地燃烧着最后的激情。 

丹麦森林探幽(中)

P12

 

钻进森林前忽然看见这个这个奇怪到可爱的警示牌,估摸着意思是“严禁骑马入内”!随即摸摸屁股,确认胯下并无四条腿的赤兔、追风或枣红、菊花青之类的,只有肩上扛着三条腿的三脚架,这才淡定地钻进这片森林。

丹麦森林探幽(中)

P13


这就是禁止骑马入内的森林内部,粗大的树和细小的树像家族一样和谐共处着。

丹麦森林探幽(中)

P14

 

摄影小贴士:

当时森林天色比较暗淡,林内更是光线幽暗,仗着有脚架撑腰而没舍得提高ISO值。然而,正像行家所指出的,光圈、快门速度和ISO值是构成成像质量的金三角,任何一端的失衡都会影响画面质量。虽然有脚架,片面追求景深和细腻选择的低感光度、小光圈和慢门最终还是影响了细节的体现,边缘劣化严重。因为虽然没有风,但树叶并不是完全静止的。如果当时选择ISO200或400效果会好多了,起码也应该尝试几张。

此外,三角架只是保持相机稳定的其中一个因素,它的最佳搭档是一根快门线。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应启动“反光板预升”机制,将机震减少到最小。世上没有白吃的苦。

 

树上的叶子还是青青的,地上却已铺满了古铜色的落叶。落叶在泥土中腐化,变成养分后被树根吸收,输送到枝头再次从树芽伸展成绿叶。森林里的生物轮回就是这样无休无止地循环往复着,每一个钻进森林的来者,不过是树叶们在大街上匆匆打个照面的过客。

丹麦森林探幽(中)

P15


林内有一条小溪,可能由于前几天连日大雨的缘故,溪水湍急而有失清澈。一个生前就裂成两半的大树墩浑身上下沾满青苔,像一对潜心蹲守在溪边的玉蟾。这样湿暗的环境很适合学习借鉴以重庆博友养龙豪哥领衔的“一路烽行摄影圈”的渝派风格。

丹麦森林探幽(中)

P16


在丹麦的森林里无缘见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反正腰里也没挂着水晶鞋),倒是邂逅了另一位美国卡通人物“绿巨人”(Hulk)。

丹麦森林探幽(中)

P17

 

这位“绿巨人”是一棵丹麦国树山毛榉,高达20米以上,主干底部需两人以上才能合抱。一般山毛榉主干都是笔直的,而这棵“绿巨人”由于靠近溪边一侧土量被溪水冲刷减少,因而一度向小溪倾斜,然后再次奋力向天空挺起,树干长成了“S”形。同时,被雨水浇淋的一侧生出碧绿的苔藓,很是奇特,因而灵机一动给他一个诨号——绿巨人。

 

贴近仔细观察一下绿巨人的肌肤,手指在苔面上轻轻按了按,指尖上传来丰满、滑腻、软软乎乎的感觉。

丹麦森林探幽(中)

P18


 绿巨人太高大了,24mm广角端只容下不到三分之二,再退远了又怕失去树干上苔藓的质感。

丹麦森林探幽(中)

P19


真是被他秒杀了,再次逼近欣赏一下绿巨人展示的肌肉。 

丹麦森林探幽(中)

P20


落叶落在落叶堆里混为一个颜色,而飘落在一截发黑的树桩上就变成了五颜六色。

丹麦森林探幽(中)

P21


小溪不很宽,两岸的树木几乎可以拉起手来。

丹麦森林探幽(中)

P22


一根不知何时被哪阵风刮倒的大树搭成了一座天然而名副其实的独木桥,跨过去就可深入到森林的更深处。

丹麦森林探幽(中)

P23


植物身上长着植物,不知这是不是也算一种寄生关系呢?

丹麦森林探幽(中)

P24

 

十年梦回黄金枝,又见霜叶似蝶飞。 

丹麦森林探幽(中)P25


对岸的景色也很神秘诱人,下次哪怕是冒着人寿保险失效的风险(条款里有,如自杀等。)也要去。

丹麦森林探幽(中)

P26

 

这支树叶其实并不很黄,而在碧玺般青绿色背景的衬托下像一把撒在空中的黄晶钻。

丹麦森林探幽(中)P27

 

这就好比在土匪堆里找到一个有书生气质的很容易,而在一群书生中挑出一个书呆子就要很费些周折了。同理,一个美眉即使觉得自己有几分天色也千万别站到美人堆里去,不然你肌肤再白净也总会发现有人白皙得逼着你要涂粉底霜,你眼睛再大也总会发现有人眼睛水灵得逼着你要戴假睫毛。聪明的女孩都会找一个比自己寒碜的女友做闺密,不由想起法国作家左拉的短篇小说《陪衬人》……看,又扯到哪儿去了。

 

灰暗的小溪也把一支平淡的小树陪衬得有姿有色

丹麦森林探幽(中)

P28

 溪水虽不清,却为林中的景色平添了几分动态的灵气,“山令景深,水令景活。”就是这个道理。

丹麦森林探幽(中)

P29

 

溪水在此左拧右摆弯出一个小水湾,既没有虎跳峡的险峻,也没有黄河第一湾的壮阔,只是门缝里的小家碧玉般“嗞溜”这么一扭。

丹麦森林探幽(中)

P30

 

丹麦的森林钻到这里才有了点酒过三巡的感觉

丹麦森林探幽(中)

P31


光线暗的一大好处就是用慢门拍流水,不易过曝不说,水面细腻柔滑得像是湖州的丝织品。

丹麦森林探幽(中)

P32

林 

不见长松筛明月,唯有浊水洗陋石。

靖节先生若转世,何必辛苦羡桃源。


丹麦森林探幽(中)

P33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