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城维堡(中)

(2012-09-10 00:17:42)
标签:

情感

丹麦古都

旅游

维堡

原创摄影

分类: 驴影浮光

掰开手心掂量一下几颗稀稀拉拉在掌心蹦跶的芝麻,感觉分量轻得实在是对不起当初决定来维堡时的激情和憧憬,于是乎抬起屁股走出老橡树投下的荫凉,继续寻摸古城维堡的脉动所在。

走着走着无意中发现一条街道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原来这里是古城维堡的一道风景主脉——圣莫恩斯大街(Sct. Mogens Gade)。大街上不见了那些十八十九世纪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大楼,取而代之的是更具有丹麦传统特色的老房子,很多建筑少说也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但仍还住着居民,修缮也较完整,相当于北京胡同的保留地南锣鼓巷。总算是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对得起自己这两条卖力捧场的迈步的家伙。 

 

欧洲各地常见的木筋屋也是装点圣莫恩斯大街的主角

古城维堡(中)

P1

 

木筋屋(英语:Timbered houses,德语:Fachwerk,丹麦语:Bindingsværkshuse)是一种以木框架为结构的砖石建筑,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流行于十二到十九世纪的欧洲,尤其是丹麦、英国、法国、荷兰和德国等地,后传入北美称为“post-and-beam construction”。因为欧洲中西部地区适合阔叶常绿乔木如橡树的生长,便于就地取材,而到了俄罗斯、芬兰、瑞典和挪威一带由于树种改为挺拔高大的云杉等,石料也很丰富,建筑则以纯木结构或纯石的建筑较为多见。

木筋屋主要建筑形式是以粗大的木料搭建房屋的结构,梁柱搭建的形式灵活多样,形同建筑的骨骼,然后再用砖石填补梁柱之间的空间。这样的建筑方式比纯砖石建筑更稳定牢固,也可节省木材的消耗。现流行风格主要有英国式、法国式、德国式和北美式等。

 

一盆茂盛的蓝花亚麻

古城维堡(中)

P2

 

蓝花亚麻:学名:Linum perenne,多年生草本常做一年生植物栽培。株高20-30厘米,花蓝色,多分枝,花期长,管理粗放,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要求阳光充足,适宜装点花境、盆栽及成丛种植,效果良好。
蓝花亚麻为多年生宿根,可作一年生栽培。基部分枝多,丛生;叶互生,较耐干旱,在排水良好及肥沃壤土中生长良好。亚麻植株纤细柔软,花朵娇小玲珑,花色清淡素雅,适于点缀小庭院、花境和花坛,也可在草坪坡地上片植或点缀,能够营造出非常奇妙的效果。

 

街道两旁的住房建筑大多带有套院,建筑保持着古老的外观,而内部设施早已现代化了。

古城维堡(中)

P3

维堡的圣莫恩斯大街(Sct.Mogens Gade)是丹麦历史最悠久的古街道之一。有两位值得大家记住的丹麦著名历史人物是在这条大街上长大的。其一,建筑师约翰·奥托·冯·斯贝尔克森(Johan Otto von Spreckelsen,1929年5月4日-1987年3月16日),代表作巴黎“新凯旋门Grande Arche de la Fraternité”,以及丹麦各地的一些教堂建筑。其二,彼得·冯·斯科尔顿(Peter von Scholten,1784年5月17日–1854年1月26日),曾任丹麦海外殖民地西印度群岛总督,废除奴隶制的倡导者,1987年丹麦导演帕勒·斯凯鲁福·施密特(Palle Kjærulff-Schmidt)曾拍摄了以他的名字为名的传记电影故事片。

 

古城维堡(中)

P4

 

摄影小贴士:

相机有很多小机关(功能)常被我们忽略,或者说一看到自己中意的美景就忙不迭地按快门,回来一看却与美景失之交臂,这种创作激情与结果的事与愿违鸥尝自嘲为“一气哈成千古恨”。

P4和P5后期加工手法基本相同,前期的主要区别是P4使用了局部测光+曝光锁。这两个功能在所有单反机上都有,说明书上也解释得很详尽,但实际拍摄时除了注意光圈和快门速度等主要数据外经常被忽视。这种方法十分适合拍摄主体背光、处于暗处、占画面面积较小等场景。P5按普通方式拍摄,显然主体黯然无光,形同被扫到角落里的垃圾。

 

古城维堡(中)

P5


面包房的金幌子,你是想吃呢、还是想吃呢、还是想吃呢?幌子上写着:面包师已遗憾地过世了,所以他现在再也烤不坏面包了——丹麦式的风趣。

古城维堡(中)

 P6

 

这个幌子不知是吆喝啥的

古城维堡(中)

 P7

 

探头瞅了一眼下面的院子,还是不知所然。

古城维堡(中)

P8

丹麦老式的房子一般很矮小,即使有二楼也都是阁楼的形式。

古城维堡(中)

P9

木筋屋佐以卵石地,想象一下木套鞋敲击出来的一串如歌的脚步。

古城维堡(中)

P10

新建的白色木栏杆与暗红色的古建筑也很搭

古城维堡(中)

P11

加固墙壁的大铁钉被锻造成骑士剑的造型

古城维堡(中)

P12

这家的屋檐特别大,可惜角度太低或站的位置有问题,没拍出现场的效果来。

古城维堡(中)

P13

透着一脸憨厚的老房子,如木讷寡言的汉子。

古城维堡(中)

P14

小巷里的铺地不是常见的方石地,而是大块的鹅卵石,古朴得掉渣。

古城维堡(中)

P15

一座红顶白墙的老房子前拥着一丛无花果

古城维堡(中)

P16

 

无花果:学名Ficus carica Linn,落叶灌木或乔木,可高达12m,有乳汁。维吾尔语称无花果为“安居尔”,意为“树上结的糖包子”。无花果是一种稀有水果,国内江苏、四川等地有种植,但在新疆阿图什地区栽培品质最优。无花果是无公害绿色食品,被誉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守护神”。

无花果叶片宽大,果实奇特,夏秋果实累累,是优良的庭院绿化和经济树种,具有抗多种有毒气体的特性,耐烟尘,少病虫害,可用于厂矿绿化和家庭副业生产,叶、果、根可入药。唯抗寒能力低,栽植宜选择向阳背风温暖之处。

 

八月底的光线明明晃晃的,木筋屋上的玻璃窗如同一双双眼睛,到了目光四射的程度。

古城维堡(中)

 P17

 

主人砍了树,没忘记给小鸟安几个家。

古城维堡(中)

 P18

 

丹麦很多老房子的屋脊不是直线而下,而是中间打一个弯。这是新相机的第2000张,为自己标记一下。

古城维堡(中)

P19

红砖的艺术,也许源于古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古城维堡(中)

P20

 

空无一人的大街上开过一辆空无一人的游览车,可怜的司机像一个玩“过家家”的孩子,毫无成就感可言。

古城维堡(中)

P21

白底黑字,横刀逞戟,很像一幅大篆法书呀!

古城维堡(中)

P22

这几块大石头在丹麦的画外音是:谢绝机动车驶入。

古城维堡(中)

 P23

 

有人会觉得这样的民居小得可怜,其实盖那么多高楼大厦才说明土地少得可怜、居住空间小得可怜。

古城维堡(中)

P24

见过红叶的山毛榉,没见过叶子这么红透底的。

古城维堡(中)

P25

出了不长、但美得一塌糊涂的圣莫恩斯大街,右转沿着圣伊布斯大街(Sct. Ibs Gade)下坡向湖边走去。

古城维堡(中)

P26

 

沿街的建筑和风景也为之一换,这一带应该是城市新衍生出来的部分。

古城维堡(中)

P27

从地图上看,在维堡城东有两个大湖,南湖和北湖,打算借着夕阳的斜照去湖边走走。

古城维堡(中)

P28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