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线莲之家”看丹麦私家园艺(下)

标签:
风景海外情感休闲原创摄影杂谈丹麦民居私家园艺铁线莲百合 |
分类: 鸥家植物角 |
继续在“铁线莲之家”扛着相机瞎转悠,与主人打了个照面简单寒暄了几句。得知即使是平常的日子只要电话事先和他们联系一下都可以去参观、购买花卉,因为是“产地直销”,价格比超市或花卉市场实惠,品种特别是铁线莲也丰富很多。好啦,并不想做他家的推销员,只是想介绍一种生活的方式。
还是到花丛草间去转转。铁线莲的花色品种实在是太多了,据说他家就有上百种,还有一些早花品种花期过了,实在懒得钻到花盆之间去一一拍下来,大都一扫而过。
忍不住又去拍大花百合,大得真是能遮住半张美人脸而绝对不是能插在发鬓的那种。
P1
铁线莲之家的后院,地方不算太宽敞,被各种植物塞得满满堂堂。再过几年种在院墙根的铁线莲就顺着架子爬到房顶上去了,那时过道上就搭起了一个五颜六色的大花篷,效果更好,要不说“十年树木”呢。
P2
躲在阴暗角落里的小花也没放过
P3
这丛大花百合长得有两米多高了
P4
前院花园里的铺地特意在方石间留出一两公分的间隙,种上特殊的地被植物,既保持了渗水性又很美观。这种地被植物高度总也长不过石面,因此尽管这几天有上百人来访也不会被踩坏。
P5
没花的耧斗菜
P6
淡粉色的铁线莲,芳名“如梦”。
P7
这几枝蓝色的小花看着眼熟,叫不出名字。
P8
多谢博友“快乐农妇”赐教:
快乐农妇对你的博文《从“铁线莲之家”看丹麦私家园艺(下)》发表评论2012-08-27
12:27:32
蓝色那个好像叫蓝刺头,叶子特别那个好像是耧斗菜。
蓝刺头:学名:Echinops sphaerocephalus, 又名'禹州漏芦',为菊科蓝刺头属的植物。分布于俄罗斯、欧洲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生长于海拔1,400米至1,6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林缘及渠边。蓝刺头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株高可达1米。
在欧洲,已经有部分种类的蓝刺头作为观赏植物广为栽培,少数一年生的种类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还有一些种类可作为蜜源植物,有些种类含有生物碱类物质,对家畜是有毒的。
作为观赏植物,蓝刺头又名蓝星球,颜色为蓝灰色,形态有“单头型”和“多头型”两种,还可制成自然的干燥花(须先将一部分叶片去除,倒吊在通风处,一星期即可完成干燥)。目前,该植物在国内应用较少。但由于其独特的花形和花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深受国人的喜爱。
绿植院墙中伸出的几颗小红果,被八月里午后的阳光炙烤成半透明。
P9
出了“铁线莲之家”,顺脚在小村子里转悠转悠。
停下,想听听这朵白云哼着的歌儿,却什么也没听到,只有一只蜜蜂在耳边“嗡”地响了一声,然后远去。
P10
静静的丹麦,静得能听见自己心底的笑声。
P11
这里是丹麦极其普通的一个小村庄(或称居民点),私家园艺的水平真是不低,可以看出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后,丹麦人对精神享受的朴素追求。庄稼地的面积再大也用不着他们再抡锄头了,汗水就伴随着欢乐流淌在自家的小花园中。这家那篷紫色的松果菊很招人爱。
P12
草皮总是剪得这么整体,哪怕自己头发和胡子邋里邋遢。因为没人对你的个人边幅品头论足,而院子里的草高了邻居们就会说三道四。
P13
白色的蓬蒿菊(木春菊、少女花),因英文名字与当代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相同特别受到丹麦民众喜爱。
P14
只防君子,不防小人的院墙。
P15
男主人的余兴之作,顺便炫耀一下自己的木工手艺。
P16
村里一栋老式木筋屋在挂牌出售,别看房前屋后院子没多大,建筑本身应有300年左右的历史了,本身是一件文物。左边的茅草顶经过了翻新,加装了阁楼的窗户,厨房和卫生间等设施一般也早就更新为现代版的了。
P17
一定要确认一下售房合同里是否也包括这把长木椅,与身后的木筋屋实在是绝配。
P18
这样一栋老房子,价格嘛没细打听,估计连地带房也就二百万上下(目前丹朗与人民币基本等值),不到一个普通丹麦全职收入者十年的税后收入。论地段嘛,这里距离市内20分钟车程,保证任何时段不堵车、沿途四季风景怡神养眼;坐公交车约30分钟左右,那天是周日,车次较平日稀少,每隔一小时一班。这点距离对于生活在中国大城市并饱受堵车之痛的上班族来说太小菜一碟了吧?此外,这里东距另一个较大的小镇Rønde4公里多,向南约两公里就是小牛湾(Kaløvig)的海滩。
怎么样,是不是听得房奴们眼红红的,大款们心帜摇荡啊?
能不能住上这样的住房很大程度上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是否有一整套从小培养的勤劳能干的居家持家本领。几乎所有丹麦男人都有一手出色的木工活儿,刷个漆、修个什么小机械、在花园里栽花种菜等更是不在话下。这里没有为业主服务的物业管理、没有木工、电工、油漆工、泥瓦匠和园丁,除非遇到大规模改建工程,私有领地内的一切都要靠自己亲手打理。女人嘛,就是烧出一手能拴住自己男人嘴巴的好菜,烘焙出让孩子们缠着围裙团团转的各种蛋糕、曲奇饼就行啦。而中国男人,特别是城里长大的,所受的教育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或这一类说教的翻版,因而即使挣钱(吸金)能力再强,动手能力简直连丹麦男人的大脚拇哥都不如。因此啊,这样的房子可不是有俩小钱儿就能住得了的。
看看丹麦美丽的私家花园是如何打造出来的,花园里丹麦男人的身影与旧社会的贫农、长工没两样吧。
P19
有所不同的是充满幸福感的心态,这样的社会还用整天苦恼如何“维稳”吗?
P20
那谁谁谁说了,咱都住上这等豪宅了还不好好享享清福,用得着再握锄把儿犁地吗?
P21
村里住着的都不是庄稼人,但他们保持着庄稼人善良、勤劳、淳朴的美德。这就叫“富而不奢”吧。
P22
花园里除了观赏花草外,还有很多经济植物,苹果是最常见的,一般还有樱桃、蓝莓、树莓、黑加仑等果树。此外,每家的花园里还肯定辟有一块菜园(køkkenhave),里面种着土豆、豆角、小葱、香菜、欧芹等等。这下丹麦男人下班后哪儿还有闲情雅致去和狐朋狗友推杯换盏啊,更别奢谈什么寻花问柳了。
P23
快出村儿的时候才在大街上看见一个人影儿,骑着摩托车一飞而过。年轻人都出走到大城市里去了,也许等他们成家立业后才会再选择回到这样的小村镇居住。
P24
村口的一家住户也趁着夏天修缮了烟囱
P25
Ugelbølle村里没有村长、没有村委会、也没有“文明公约”,更没有公安、保安和城管之类的,因为村里的秩序不需要管理和维护,邻里之间鸡犬相闻、相安无事、和谐安详、怡然自得,一切井然有序。
前几天正好在报纸的售房广告上看到Ugelbølle村有二手房出售,这样的住宅一般100-130多平米的住房、500-1000平米的花园,售价在200-250万。令人心动了吧,而且这可不是什么“70年房屋产权”,而是包括土地在内的永久性所有权。如果儿孙们乐意,完全可以把这样的房产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当然了,丹麦人也很少愿意再回到自己出生或儿时的老宅里去终老。老人过世后这些房产就会被变卖,他们只是拉走一些老家具作为纪念。很多丹麦人家里都有祖上传下来的几件老木柜子、桌椅等物件。丹麦语语伴Anna的闺房里就有一张老实木桌子,她说是她姥姥给她的遗物,一生搬到哪儿都不会遗弃。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