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海外原创摄影旅游温莎城堡伦敦 |
分类: 驴影浮光 |
在温莎城堡宫殿区的各个大厅之间跟着导游机浑浑噩噩地转了三个多小时,不但眼睛和心绪在几个世纪的时空中往复穿越,时间也像是被浓缩了一样,昏然生出一种“洞中三日,世上千年。”的错觉。交还导游机后走出宫殿大门一看,云团在空中蛟龙腾飞、黑白博弈,竟将蓝天吞噬得只剩下些边边角角;地上也是湿漉漉的,显然刚下了一场骤雨。原来在室内参观的这段时间正好躲过了一场秋雨。嗯,老天爷这么安排倒也通情达理。
顺着一条干净的塑胶路向坡下走去就进入了温莎城堡的下区,这里的游览项目只有一个——圣乔治礼拜堂。
P1
闹腾的光线中温莎城堡看上去有些异样
P2
P3
网络资料:
圣乔治礼拜堂(St.George's Chapel)是温莎城堡的建筑经典,以豪华的哥德式建筑和细致艳丽的彩绘玻璃著称,有十位英国王室成员于此安葬。圣乔治礼拜堂初建于1240年,历史学家约翰·鲁宾逊(John Robinson)称其为“代表英国最高成就的垂直哥特式(Vertical Gothic)”设计。
每座柱子上还有人像呢
P4
在1348年,国王爱德华三世成立了两个新的宗教院校:即伦敦的西敏寺(Westminster)和温莎城堡的圣乔治礼拜堂。1353年至1354年爱德华三世还内置了Aerary的的门廊。它被用来作为新的学院的入口。该教堂也是英国嘉德骑士团(Order of the Garter)的母教堂会。
在中世纪晚期圣乔治礼拜堂是朝圣者的热门目的地,教堂内有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物,但在英国内战中遭受了很大的破坏。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的教堂的架构发生了进一步变化,特为阿尔伯特亲王复建了在亨利七世(1457年1月28日-1509年4月21日)时期被拆除的圣母堂(Lady Chapel),并创建了一个仪式教堂入口。
圣乔治礼拜堂内部也禁止拍摄,又节省了不少快门寿命。
P6
从外观看比西敏寺精致,但内部的内容比前者就差了很多。对宗教无特殊兴趣的人看半小时就足够了。
P7
出教堂后退到城堡的城墙根才勉强拍下这张圣乔治礼拜堂全景
P8
温莎城堡内的游览就此结束。出来后在城堡山(Castle Hill)与泰晤士大街(Thames
St.)交叉口看见这座维多利亚女王的青铜全身雕像。
再次站在泰晤士大街上仰望温莎城堡,感慨万分。
P10
这里就是通向车站的商业街入口,看看时间尚早,决定在温莎小镇转转。
P11
网络资料:
人们习惯将温莎堡所在的小镇称为“王城”,这座小镇的历史比城堡的历史要悠久的多,最早建造于罗马人统治时期,那时这里曾一度被称为“Winding
Shore”,几经演变才演化成今天的温莎镇。温莎镇是一个典型的英国小镇,到处可见英式风格的屋舍,因为温莎城堡的关系,这里的大街小巷上终年被四处而来的游客挤满。
P12
就这么顺着泰晤士大街一路向北
P13
kqbj2010对你的博文《走在伦敦15•温莎城堡秋影(下)》发表评论2012-10-22
15:13:58
那幌子上面的“duchess of
要弄清“剑桥公爵夫人”的问题,先要了解一下“剑桥公爵”的来历,现在网上查了查。
剑桥公爵(Duke of Cambridge)是英国王室历来授予王子的爵位,历史上共颁发了五次:
第一次授爵(1664年):詹姆斯•斯图尔特(1663年-1667年)
第二次授爵(1667年):埃德加•斯图尔特 (1667年-1671年)
第三次授爵(1706年):乔治•奥古斯图斯 (1683年-1760年,1727年成为英国国王)
第四次授爵(1801年):阿道弗斯王子(1774年-1850年),乔治亲王(1819年-1904年)
第五次授爵(2011年):威廉王子(2011年-)
由此可见现任“剑桥公爵”是威廉王子,而“剑桥公爵夫人”自然就是凯瑟琳公主了。
这是一个传统英国式酒吧兼餐馆的幌子,具体不知是为了纪念史上哪位“剑桥公爵夫人”,但该酒吧的历史可追溯到十九世纪初。在当地法院的档案中一个有意思的案例证实了该酒吧的历史:1834年4月5日,一位叫约翰•贝克的男子在酒吧内喝了不少杜松子酒后上厕所时被葡萄皮滑到并摔坏了戒指,最后被法院判酒吧赔偿该客人11先令。
一路体味英国建筑的味道
P14
然后左转进入大河路(River St.),再往前走就走到了泰晤士河的河湾。
P15
河湾里天鹅成群,其他水禽也不少。
P16
岸边奇特的墙头
P17
这里应该是泰晤士河的上游,两岸风景与伦敦迥异,平缓温和,与周围的田园风光融洽地融合在一起。下图中正好有一位兴奋无比的小伙子当了模特,当年维京人见到这里的泰晤士河湾也是这么兴奋的吧。
P18
站在泰晤士河边回望山丘上的温莎城堡,祥云旋起,有龙在天,一派吉兆,这时才体会出城堡选址的用心良苦。
温莎镇周围是一座温莎大公园,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乘坐游船在泰晤士河上一游。
P20
温莎大公园(Windsor Great
Park)占地5000多英亩(20平方公里),前身曾经是王室的狩猎苑,现由家庭公园,莫特公园,佛兰芒语农场,克兰大通,森林小屋和南美森林等组成。园内以自然景观为主,起伏的地形上分布着大片的草坪、高大的橡树合围的小湖泊等,为典型的英式风景园林,少见人工建筑,处处是静寂的绿地和森林,一些小动物穿梭其间,十分惬意。园中有一条向南的林荫,连接着著名的阿斯科特赛马场(Ascot),在这里每年都会举办四天皇家赛马会。
这样的环境规划使温莎小镇和皇家城堡有了基本的生态保障。反观我们的一些古建多与现代建筑杂处,周围的环境不断被侵蚀。鱼龙混杂不说,鱼活得有滋有味、生机盎然,龙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
真是要玩转温莎大公园的话又需要一整天的时间,这次只能匆匆擦肩而过了。

P21
辗转换乘回到伦敦市内时,又是华灯初上了。在一个没记住名字的车站上手持拍下这张为念,当时天色已经很暗,幸好没拍糊。
P22
这次在伦敦游玩时间较长,因此六天行程中前后更换了四家旅店,这样既可每天走访附近的景点以尽量减少交通时间,又可实地体会一下伦敦不同街区的生活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