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摄影旅游伦敦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弱光 |
分类: 驴影浮光 |
那天在国家海事博物馆的礼品部里耽搁了很多时间,因为正好受邀数日后参加一位丹麦好友的新游艇下水典礼,所以要精心挑选一个合适的礼物。挑来选去选中一个放在仿红木木匣子中的黄铜仿古经纬仪,可是没有标价。向售货员讯问后她倒是很热情,翻查了半天账本好不容易找到价格,30多英镑,心里虽然咯噔了一下,但中国人送礼什么时候含糊过。遗憾的是除了那件有瑕疵的样品外无现货了。结果又从头找起,最后选定了一对带盖的户外保温杯具,虽然价格低廉很多,但带有国家海事博物馆的logo,很有纪念意义。
出门一看,天色将晚,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建筑已经深浸在晚秋的暮色中,走过去还有一段距离,不由加快了脚步。
P1
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Royal Observatory, Greenwich,旧称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Royal Greenwich Observatory,简称RGO),是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于1675年8月10日在伦敦格林尼治山上能够俯瞰泰晤士河的位置奠基建造的一个综合性天文台,同时该国王也创建了皇家天文学家的职位(第一位担任此职的是约翰•弗兰斯蒂德),并任命其担任皇家天文台的台长,以“致力于以最诚挚的关心和努力校正天体运动的星表和恒星的位置,以便能正确地测定经度,使导航成为完美的艺术”。
网络资料:
本初子午线Prime
meridian,即零度经线,亦称格林威治子午线或格林尼治子午线,是位于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一条经线(亦称子午线)。本初子午线的东西两边分别定为东经和西经,于180度相遇。
不像纬度起点(即赤道)可以由地球自转轴决定,理论上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被定为本初子午线,故此在历史上曾对此线有不同定位。1851年御用天文学家艾里
(Sir George
Airy)在格林威治天文台设置中星仪,并以此确定格林威治子午线。因为当时超过三分之二的船只已使用该线为参考子午线,在1884年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举行的国际本初子午线大会上正式定之为经度的起点。来自25个国家共41位代表参与了会议,法国代表在投票时弃权,在1911年之前法国仍以巴黎子午线作为经度起点。
从北极开始,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马利、布基纳法索、多哥和加纳共8个国家,然后直至南极。
除了定义经度,格林尼治子午线亦曾被用作时间的标准。理论上来说,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的正午是指当太阳横穿格林尼治子午线时的时间。然而因为地球自转速度并不规则,现在的标准时间已由协调世界时取代。
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坐落在格林威治公园内的格林威治山丘上,周围被绿色的格林威治公园包裹着。
P2
这是一座典型的英国式园林,笔直的道路将大面积平整的草坪分割得如棋盘一般规范而严谨。
P3
边赶路边尽可能地记录下所见
P4
上到半山腰回看泰晤士河对岸的金丝雀码头摩天楼群,近处的巴洛克式圆顶是旧皇家海军学院。
P5
果然,预感的不幸发生了。来到天文馆门前已经过了闭馆时间,梦想中两腿分跨东西半球的壮举泡汤了。没想到买了杯具就真遇到了杯具。

P6
皇家天文台是在乔纳•摩里爵士的倡议下于1674年设立的,最初的任务只是军械署进行测量工作,国王查理二世雇用佛兰斯蒂德进行了该天文台修建的工作。军械署承担了天文台的建设工程,当时建筑耗资520英镑(超出预算20英镑)。
天文台里安放着佛兰斯蒂德编制星表所需的科学仪器,后逐渐增加了其他功能和科室。
摩里捐献了两个时钟,由汤玛斯•谭品建造,安放在20 英尺高的八角屋内。八角屋有着与众不同的设计,钟的钟摆长13
英呎(3.96米)安装在钟的正面,很精确地每4秒钟摆动一次,每天的误差是空前的7秒钟,这对于非电子时代的机械钟来说近乎天方夜谭。
1851年设立的本初子午线在1884年的国际会议上得到追认。古老的本初子午线已经由现代的本初子午线取代。
本初子午线在现代的参考系中从不锈钢小条标示的格林威治本初子午线之处向东移动了102.5米,而该处现在是西经5.31弧秒。
人走灯熄的天文台售票处
P7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GMT)是以格林尼治的观测为基础的时间(直到1954年),此后,GMT时间是由其他仍然活跃的天文台计算出来的。GMT现在常被称为世界时,是观察那些来自银河系外的无线电源然后计算出来的,并且转换成几个形式,包括UT0(来自遥远观测所的世界时)、UT1(修正极运动的世界时)和协调世界时(与SI秒在UT1的差异小于0.9秒以内的世界时)。为了协调其他的时间与格林威治时间同步,皇家天文学家约翰•庞德于1833年在八角室上安装了报时球,全年每天都准时的在下午一点(13:00)落下(在冬天是GMT,在夏天是BST)。
八角室(The Octagon Room)上的报时球(Time
ball,红色)
P8
1894年观测所遭到炸弹攻击的威胁,这可能是发生在英国的第一个国际恐怖分子事件。炸弹是一位26岁的法国无政府主义者Martial Bourdin引爆的。不知道他选择天文台的理由,也可能他原本计划要在其他地方引爆的。此一事件被约瑟夫•康列德引用在新作《秘密特工》中。
跑了大老远的路却没看成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只有站在山顶上拿远处的风景寻开心。
有的地方好像在下雨,有的地方沐浴在夕阳中,道是无晴却有晴。
那个像是一碗插满筷子的白米饭是“O2体育馆(The O2 Arena)”,亦称“北格林尼治体育馆(North Greenwich Arena)”,是一座位于北格林尼治地区的室内体育馆,内部包括电影院、餐饮、夜总会和其他会展设施。
P11
P12
P13
P14
P15
现在,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归属于国家海事博物馆,是收藏天文和航海工具的博物馆,包括著名的约翰•哈里逊得奖的航海时钟“H4”和他之前的3个作品。另外几件曾在历史上为天文和航海提供精确报时的人造计时器也是展示品,包括二十世纪中期苏联制的Fedchenko钟(曾被誉为最精确的摆钟并有多个复制品)。这里还收藏着格鲁伯于1893年制作的28英吋折射望远镜,这是当时英国最大的同类望远镜。观测所大门外的牧羊人时钟是早期电子钟的一个范例。
2005年2月,耗资1,500万英镑的彼得•哈里逊天象馆改建工程开始实施,这座有120个席位的天象馆于2007年5月重张迎客。
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的山顶上伫立着詹姆斯•沃尔夫将军(General James Wolfe,1727年至1759年)的全身雕像。沃尔夫将军在魁北克指挥英国军队对抗法国人赢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此后他居住在格林威治并被安葬在这里的教区教堂。这座雕像建于1930年,是一件加拿大人民的礼物。
P16
P18
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都不在格林威治工作。起因1924年附近实施的铁路电气化影响了磁力计和气象仪的读数,迫使这些部门迁移到Abinger。
1939年二战期间,许多部门配合伦敦的疏散都迁移到乡下(Abinger、布拉德福和索美塞特的巴斯),格林威治的科研活动降至最低限度。
战后由于伦敦的光污染,天文台于1947年做出了迁移至格林威治东南方约70公里,靠近东索赛克斯海尔斯罕的赫斯特蒙索堡的决定。天文学家卢瓦尔、哈洛德、斯潘塞和琼斯等都随即搬迁过去,但整个新天文台建筑在1975年才全部告成,其后花了两年漫长的时间,其他的部门才全部都迁移至赫斯特蒙索堡。
这样的大树起码也有二三百年了吧
P19
1967年格林威治天文台在赫斯特蒙索堡安装了艾萨克•牛顿望远镜,1979年迁移至西班牙卡那利群岛的罗奎克·德•罗斯•穆察克斯天文台。1990年,遵照粒子物理和天文研究委员会的决定,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再度搬迁至剑桥,搬迁工作于1998年结束。原址城堡的用地现在由加拿大金斯顿皇后大学和天文科学中心的国际研究中心入驻。
P20
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大事记:
1675 皇家天文台于格林威治成立。
1714 经度委员会成立,设立经度奖。
1924 发布每小时的时间讯号(格林威治时间讯号),2月5日第一次从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播放。
1948 开始搬迁至赫斯特蒙索。
1957 皇家天文台搬迁完毕,更名为“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RGO)”。
1990 搬迁至剑桥。
1998 RGO 关闭,格林威治地区再度成为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并且成为国家海事博物馆的一部分。
边下山,边记录下那天的夕阳。
P21
虽然不是火烧云,但傍晚的天空总是像二八珠丽那么多变。
P22
P23
P24
公园南口一座充满维多利亚时代风味的建筑
P25
出来后站在10路公交车站牌前利用等车的空挡又捏了几张算是余兴。东边远处的小镇。
P26
西边的云空
P27
南面的一组建筑和一座全圣教堂(All Saints
Church)
P28
附近的一座流动马戏场
P29
撒娇的云空不断变幻着舍不得让鸥收起相机
P30
下班高峰时分的查尔顿路(Charlton Way)上
P31
站在查尔顿路上等10路公交车,车到后上车一看,司机是非洲裔黑人,乘客也全是黑人,开出十几站上下的乘客也全是黑人。甚至10路车所经过的街道两边也全是黑人开的商店、小超市、理发店和餐馆等,恍惚之间以为到了南非的开普敦了。这就是伦敦,有多个不同种族聚居的地区,南部非洲的、北部非洲的、南美的、中东的、南亚的、东南亚的,当然也有咱们中国的,很多原住民反都被赶到乡下去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