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风•苏白•苏帮菜

标签:
风景风俗苏州建筑旅游情感实拍文化休闲原创摄影杂谈美食松鹤楼 |
分类: 食不厌精 |
本想学博友九重春色那样贴一轮大大的异乡明月。但一是今年这里中秋的月亮太羞涩,月升东海后便戴上一条厚厚的云层面纱,二是手潮,手持拍了几张都是废片。也罢,那就不贴了,月是故乡明嘛,丹麦的小月亮就不看了吧。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因此还是发一组夏天在苏州的片子应景吧。
P1
粉墙黛瓦,如同在宣纸上笔走龙蛇。
精细的苏式木雕
P3
P4
按理说苏城有了博友阿咪和阿杜就没有鸥按快门的余地了,于是被“山塘书院”飘入耳中的苏白评弹熏软骨头后,硬挺着在潮热的苏风中匆匆按了几下快门,随即扭身逃入古色古香的百年老店“松鹤楼”。
苏州是《美食家》作者陆文夫的故乡,来苏州不品美食无异于自我放弃了对舌头的高等教育。
网络资料:
苏州松鹤楼菜馆座落在观前街中段,是苏州现存历史最长、素负盛名的正宗苏帮菜馆。据碑刻记载,松鹤楼原为面馆,推算它的始创年月应在1780年以前,迄今至少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光绪二十八年,一向经营面点的苏州松鹤楼扩大为菜面馆。
1957年,三号服务员孙荣泉提出“三勤,四快,五心,六满意”的服务工作先进建议,得到领导支持。三号服务员孙荣泉的为先进事迹,传为美谈。滑稽剧团以此为素材创作了《满意不满意》,随后改编为电影,引起了全国反响。
为适应和发展旅游事业,店楼先后进行了扩建,总面积达三千六百多平方米,内部陈设典雅大方,上下三层共设大小二十个餐厅,高峰时一次可容纳二百桌筵席,接待二千人用餐。松鹤楼作为正宗苏帮饭店,近百年来名厨辈出,成为继承和发展江南烹饪技艺的基地。
已不是第一次来苏州的松鹤楼了,而对松鹤楼的情结始于位于北京台基厂的松鹤楼(1984年开张)。苏帮菜吃的是那份食不厌精的精致、咸中带甜的鲜美、水乡食材的恩泽、华夏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香、软、糯、滑、鲜缺一不可。怕甜,就没有资格享受这份口福。说实在的,对苏帮菜虽然崇拜得五体投地,但只知一点儿皮毛,不敢妄加评论,只是记录下当时的点滴感受。
酱卤鸭,此菜色泽酱红,皮肥不腻,肉质鲜嫩,香软入味,为苏州夏令冷盘名品。这道菜有几个关键词:母鸭、猪肥膘、碎冰糖、红曲粉和芝麻油,味道可想而知了。
P5
硝肉(肴肉)也是江南一带的名菜,因用硝加工过,妙处在于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沾上香醋入口,令人不想做神仙。
P6
油爆虾,色泽红润,皮酥肉嫩,咸甜口,佐以温热醇厚的黄酒,绝佳。
P7
萝卜皮,爽脆开胃。
P8
老醋蜇头,肉头很厚实,口感鲜而脆。
P9
苏式醉蟹,选用上品大闸蟹用花椒黄酒炮制,冰镇后生食,堪称夏令佳品。
P10
清炒河虾,单是手工剥壳就是很费神的一道工序,吃的时候也要沾点醋才提味儿。
P11
苏式红烧肉,酱香喷鼻。
P12
P13
响油鳝糊,佐酒下饭两相宜。
P14
松鼠鳜鱼,头昂尾翘,肉翻似毛,形似松鼠,色泽金黄,外脆内嫩,甜中带酸,鲜香可口。为姑苏传统名菜,位居“江南三味”之首。
P14
三鲜面筋
P16
莼菜银鱼羹,鲜美、清爽、解腻、安胃。银鱼为太湖三白之一,无论口感、色泽和鲜味与莼菜都是绝配。
P17
葱油拌面,葱香浓郁,面条爽滑。用料却极其简单,只有葱、油、酱油、糖、面这五种材料,但这几种材料结合在一起的味道真可以用神奇两个字来形容,边吃边纳闷儿,怎么诺贝尔奖就没考虑到它呢?
P18
一场欢畅的酒足饭饱后,苏城入眼的一切带有浓浓的黄酒味儿。
P19
P20
P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