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拮霜影 素手掬清魂 (建筑篇)
标签:
风景海外旅游情感文化休闲雪景原创摄影杂谈建筑街景 |
分类: 日出日落 |
在自然界的季节完成一个周期的循环往复后,审视细微的眼神开始昏花、充满味蕾的感觉转而钝化、汹涌澎湃的情感渐显枯竭、好奇的童心不觉涣散、敏觉的肌肤变得麻木。
一场浩雪重新点燃对这座丹麦第二大城市的激情。
咔嚓咔嚓地趟走在冰雪覆盖的世界里,虽然手里拎着的是一台轻薄的卡片机,恍惚间竟油然生出一种“左牵黄,右擒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豪迈之气,浑然不知何时雪水已经渗进鞋里、棉袜湿凉。
今天能展示些什么猎物呢,当然没有锦鸡和黄羊,期待野猪或山兔的朋友也请绕过。
山坡上黑色的风车被白色的雪花雕刻出棱角和线条。
据推测这座大风车过去应该是有过实用功能的,因为它身前一条通向市中心的小路就叫“磨房路”(Møllevejen),可见大风车曾是磨房动力的来源。风车下面带一扇小窗户的黑木房子兴许就是昔日五谷飘香的磨房,有机会当向本地人证实一下。
奥城最高也是唯一的高层现代化建筑,丹麦银行大厦。多少层啊?没数过,估计也就到北京九十年代最高建筑“京广大厦”的膝盖吧。
市内部分建筑。因当天还要参加大教堂的一个圣诞活动,所以很多更出彩的地方没去,只是顺路搂草打兔子。



奥城图书馆前岩斯·彼得·雅各布森(Jens Peter Jacobsen,1847年-1885年)的半身像。他是丹麦著名小说家,诗人和科学家,吃曾发起作为“现代突破(Modern Breakthrough)”一部分的丹麦自然主义文学运动。三十八岁就英年早逝了,生前肯定没有享受过白胡子的尊严。
丹麦语学校隔壁的老院落。黢黑的木楼很有味道,如同一锅老卤做出的卤味。


“奥胡斯艺术之家”外景,也算是一处“文物保护单位”吧。
圣玛丽娅教堂,娇巧的钟楼彰显着女性美。教堂不大,但历史悠久,据说教堂的地下室里保存着奥胡斯旧城的很多历史遗迹。
几处平时看来并不起眼的院落。既然今天“会挽雕弓如满月”,就一并射落、收入羞涩的皮囊中。


奥城的“耳朵眼儿胡同”?可惜小巷深处并没有炸糕的香味儿飘出来,墙上的涂鸦也不如烤鸭解馋。

继续在城中行猎,“西北望,射天狼。”






奥胡斯大学一隅。

居民院中为小鸟们搭建的“粥棚”,想起马三立的相声《马善人》。
街角的现代雕塑,在小鸟们看来不如“粥棚”来得温馨、实惠。

奥胡斯大学的学生之家。大学已经放寒假,时近中午,小广场上连个脚印都没有。




小区里的露天自行车场变身为面包房。
后现实主义作品:糖艺自行车。
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