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苑,有梅花鹿的花园
标签:
风景风俗海外旅游情感文化原创摄影杂谈动物 |
分类: 日出日落 |
七月,从大学到小学都放了大假,奥城似乎走空了一半人,到处显得咣哩咣当的,就像刚从减肥训练营归来套上一堆自己旧尺码的大衣裤。
早就听说城南的森林里散养着几群鹿,还没去呢先起一个中文名字“鹿苑”,趁着暑假闲暇多多、太阳每天都鲜亮得像是现从清水里捞出来的一样,骑车去看看云、看看海、看看森林和梅花鹿。沿途穿过市内,感觉原本不十分拥挤的城市几乎成了空壳。夏天里北欧这么好的天气还要到哪里去避暑或者找汗流呢?
步行商业街广告依然热闹,而下面的行人稀少,有些头重脚轻。这条从火车站通往大教堂的商店街就是奥城的“淮海路”了。
平日,能看见大教堂的河边木栈道上是情侣们排排坐吃果果的地方,就像当年北京的后海和上海的外滩,现在却空荡荡的。
市内仅有一处嘉年华的入口失去了孩子们的吵闹喧闹,也失去了血色。
这样新派的建筑市内比较罕见,据说是一座养老院。
一家有生有色花店的画墙,花卉市场在小楼的后身。
即使是一栋普通公寓楼前的绿地,在喜欢植物主人的经营和照料下也如同一座私家花园。
“霹雳火”秦明手中的狼牙棒——哪里走,拿命来!
城南就是这样一条通往海滩和森林的大路。
所谓的“海蓝蓝”原来就是这样的颜色啊,蓝宝石般油亮亮的波罗的海,多么肮脏的灵魂都能被涤清!
原来没有远走的奥城人不少来这里发呆。不知为什么这里的海风没有那么大的咸腥味儿。
海边的几座建筑物表情各异。
靠近森林一隅有一座黄墙茅屋顶的厕所蛮有特色,左边用丹麦语写着:男,右边写着:女,连德国佬都能看得懂。
森林的入口,有模有样吧?有熊出没?!
无论岔路有多少也不用担心迷路,因为他们总是能让你殊途同归。
林中出现一小水洼,对角盘坐着几棵老树,在说禅论道吗?
死水微澜,水色墨绿如祖母绿,水面漂浮着粉绿和棕褐色的泡沫,翡翡翠翠,像一道法国大菜里的奶油蔬菜汤。
湖心一丛野花自顾自地宣泄着内心无尽的寂寥,而脚下的睡莲则不急不躁,知道自己绚烂的日子还在后头。
找得出照片左下方山坡上的梅花鹿群吗?
网络资料:
梅花鹿,学名:Cervus nippon Temminck,英文名:Sika
Deer,偶蹄目、鹿科、鹿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喜晨昏活动,生活区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春季多在半阴坡,采食栎、板栗、胡枝子、野山楂、地榆等乔木和灌木的嫩枝叶和刚刚萌发的草本植物。夏秋季迁到阴坡的林缘地带,主要采食藤本和草本植物,如葛藤、何首乌、明党参、草莓等,冬季则喜欢在温暖的阳坡,采食成熟的果实、种子以及各种苔藓地衣类植物。
白天多选择在向阳的山坡,茅草深密、体色相似的地方栖息,夜间则栖息于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阳的山坡为多,栖息的地方茅草则相对低矮稀少。
性情机警,行动敏捷,听觉、嗅觉均很发达,视觉稍弱,胆小易惊。由于四肢细长,蹄窄而尖,故而奔跑迅速,跳跃能力很强,尤其擅长攀登陡坡,那连续大跨度的跳跃,速度轻快敏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鹿可不仅仅是身上带斑点的鹿,而是仙人的宠骑,因得别号“仙驺”。古代传说中的麒麟也是以梅花鹿为原型创造的。此外,鹿字发音与“禄”同,因此在表现“福禄寿”主题的木雕等作品中往往是:中间一个老寿星(寿),一边是蝙蝠(福),一边是梅花鹿(禄)。
鹿回头,并非海南的山石。
像一位芭蕾舞演员,躺在地上休息还立着脚尖、拿着姿势。
新长出鹿茸的小王子。
大乔和小乔。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杜牧)
喔,帅哥手里攥着的是青苹果吗?闻到那个夺命的香甜味儿表情就变得这么没出息了,眼睛也泪汪汪的,怪谁呀!
鹿王在这里。
饲料棚,不知怎么感觉有点日本民间建筑的味道。
美鹿并非不可娇也,朽木并非不可雕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