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海外深度游文化原创摄影美食国情旅游 |
分类: 日出日落 |
刚到Aarhus就听说西郊有一个被当地华人称为“中东市场”的地方。
难得星期天一家人有时间骑车过去转转。一路风景很美,我不时要停下车来抓拍几张照片后再急瞪几步追上去,可惜无暇顾及“停车坐爱枫林晚”的雅兴。
半个多小时的车程不觉转眼就到了。
原来,所谓“中东市场”的正式称谓是“Bazar VEST”。
我还真下功夫在网上查了查,“Bazar”在伊斯兰语里是“市场”的意思,而“vest”在丹麦语里的意思是“西”,相当于英语的“west”,所以说翻译为“西郊市场”也未尝不可。咱们新疆的乌鲁木齐不就有一个“二道桥巴扎”吗?
唯一让人有些不安的是巴扎门前的通道上站满了非洲裔和阿拉伯裔男子,他们无所事事,一副游手好闲的模样,相互之间不断搭讪、打招呼,也用眼神瞟着过往的行人,很象北京的立水桥呀、玉泉路等地开着“瘸乐”或“摩的”拉黑车的,而你要进入市场又必须从他们中间穿过。
我下意识地用右手的小臂拱了拱放在胸口的钱包、一手捂在了放着相机的衣袋上。
进入市场后,不但陌生的视觉冲击强烈,耳边的伊斯兰音乐搅拌着烤牛肉、烤腩、橄榄油、泰国香米、不明香料、各色水果、线香、香水和异族体味的混合气味告诉我:进入了一个从未涉足的陌生世界。
市场的入口附近多是土耳其式快餐店和小酒吧、咖啡馆、茶馆,里面则有大量中东商品为主的超市、百货店、工艺品商店、零食店、音像店和服装店等。

继续往里走就是菜市场,也是我们今天主要的目的地。这里每个货位都有卖的生姜在市内其他超市却很罕见,而中国人做鱼肉等荤菜又缺不了它。市场里人员拥挤、声音嘈杂,我听到了久违的叫卖声,虽然听不懂他们在卖力吆喝什么,但仍然如同置身国内某个自由市场或者东京上野的“アメ横”、首尔的东大门。

各种花色的腌制的橄榄果品,估计和我们的果脯、话梅类似,不知是价格不菲呢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极少有人问津。下面的好象是什么奶豆腐和各种酱料,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哦!今后发洋财了一定来买点尝尝。

这个我也认识——哈密瓜。我从右上角的盘子里捏起一小块放在嘴里尝了尝,不甜且口感软、面,味道真不敢恭维,比起咱们新疆的哈密瓜差了十万八千里。很容易就找到了说服自己不买的理由。
这种茴香味道很独特,昨天在热电厂免费吃到的三明治中夹了一片叶子,刚入口味道就让人从后脊梁感到一阵温暖和酥麻,好象情人从身后拥着你。
出门后发现巴扎附近的住宅建筑与Aarhus其他地方的也有些不同,朝南的阳台上大都支着“锅”(卫星天线)。据说这个街区住的都是以土耳其人为主的中东阿拉伯人和北非人,因此即使房价低廉也几乎没有华人在这左近的社区租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