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人的阴宅阳府 • 阴宅(中)
标签:
风景海外实拍微距文化休闲原创摄影杂谈丹麦情感墓地 |
分类: 日出日落 |
那天傍晚路过奥胡斯的城北墓园(Nordre Kirkegård)时实在是有点晚了,因此直到拍到耗尽了最后的光线,仍感觉意犹未尽。两天后(复活节长假的最后一天)再次专门前往。
在家的时候也没闲着,在网上查了查这座城北墓园的基本资料。城北墓园从1876年开始建设并使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进行了大规模扩建。联想到奥胡斯市是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因港口的发达一跃超过安徒生的家乡奥登赛(Odense)成为丹麦第二大城市的,由此推断该墓地正是那个时期人口膨胀的产物。
路过奥胡斯大学图书馆,看见墙上的攀缘植物的新绿。
P1
大树也在喷出新嫩的树芽
P2
一对野鸭子在路边找到当晚的宿营地后早早就洗了睡了。岂不知现在的白天已经长多了(拍摄当时九点天黑,发文时晚十点半后才黑下来)。
P3
看见这样生机勃勃的树芽也不免捏上一张
P4
白桦树也已经披挂停当
P5
城北墓园边上的圣约翰教堂,是将新教作为国教的丹麦不多见的天主教堂。今年元旦路过时曾抓拍了一张牧师升旗的场面,看过的博友应该还有印象。不过当时正值隆冬,气氛显得阴郁多了。
P6
时近傍晚,但光线仍然非常好,阳光从路对面的玻璃窗反射到另一边红砖墙上看着依然神采熠熠。
P8
P9
这座城北墓园占地14.8公顷,1920年为了防止过于拥挤又开辟了“城西墓园”,这是迄今为止本市规模较大的两座公共墓地。二战以后,随着火葬在丹麦的逐渐兴起(火葬并不是法律强制性的),墓地的规模得到抑制。现在这座墓园中火葬和土葬的比例各占一半。墓园中还为天主教和犹太教教徒开辟出了专门园区。
基于丹麦宪法第22卷268条,丹麦国家博物馆从1986年5月将其中450座百年以上的墓地纳入保护文物范围。
再次来到那株灵异的白玉兰前。发现花瓣虽然比国内的白玉兰细,但却是重瓣的,中间还有一绺细细的粉黛。
P10
P11
早开的一株已经开始枯萎了,花期叹短啊。
P12
P13
又在夕阳尽染的樱花树下迷失了心智
P14
P15
P17
P19
P20
铺满落英的碎石小路
P21
城北墓园的绿化非常出色,据统计园内仅登记在册的各种乔木就有2000多株,其他灌木、花草也十分丰盛繁茂。良好的自然环境衍生出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这里除了栖息着大量鸟类和昆虫外,还可以看见野兔、松鼠和刺猬等小动物出没其间。
P22
阔叶十大功劳,不知丹麦语或拉丁语学名是否也有这个含义,种植在墓碑边意味深长。
P23
在这里也发现一株属于晚樱系列的四季樱
P24
相对于墓园的环境来说脂粉气浓了些
P25
还是这样清素俭朴的蔷薇科小白花较相宜
P26
园内整洁的甬道。对树木的高达与甬道的幽深无限感慨。
P27
一座老式的小亭子。这种园林建筑样式丹麦是从英国学的,英国是从日本学的,日本是从中国学的。
P28
又是一种叫不出名字的晚樱
P29
P30
P31
还是一个人在浸满夕阳的墓园中漫步,想着能与你们——光临本文的博友们分享,就知足了。
P32
未完,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