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让家更美好》精品课
(2018-11-15 09:39:49)11月12日下午本人到常州市教育局电教馆参加黄老师现场录制的《让家更美好》精品课,并接受现场点评。
精品课录制的主要流程大致为:1.上课老师主动和市教研员申请。2.获得批准后,再由电教馆安排录制时间。3.上课老师带学生到录制教室上课,45分钟一节课。4.上课老师现场汇报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5.一位老师现场点评。6.一位专家现场总结。我参与这次的课堂教学点评。
我点评的主要内容如下:
大家好!
感谢黄老师上了一节道德与法治《让家更美好》的精品课,黄老师是常州市“双骨干”老师,——既是常州市骨干班主任,又是常州市骨干教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
我和学生一起听了这节课,很有收获,下面就谈三点个人感悟:
第一,以生为本,教材生活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如让学生介绍自家情况,对比学生熟知的古今家庭结构,从学生的身边生活、旧有知识中老师适当加以理性的引导、启发、归纳和提升。老师很好地把主干家庭、核心家庭、联合家庭、丁克家庭、单亲家庭等复杂的专业名词加以了必要的解释,并在学生们介绍各自家庭情况后还适时地指出:现代家庭结构虽然简单,但沟通方式却一点也不简单,我们应该正确面对和采取好的策略。这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巧妙地过渡到了下一个教学环节。
第二,理想的课堂教育应该是师生之间在情感交融、心灵真诚对话的基础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如妈妈的爱心说,钱学生在视频中的真情告白,亲子矛盾的归因,——有的学生真敢说,除了说幸福得之外,还有的学生说“自己爸爸无聊,太忙”、“家长只关心学习”、“爸爸抽烟搞得妈妈和他吵架”、“爸爸打呼噜,我们无法正常休息”等等。面对这些问题,老师不是一味地说教,而是用自己家庭遇到的一些矛盾、困惑,最后自己怎样理智地去解决,其他成员如何宽容,等等实际经验,很真诚,很打动人心,结果很自然地的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第三,教育是一项慢的艺术,学生的认知水平、德育感悟、外化能力都要循序渐进,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静待花开。如我是小小“黏合剂”,“和谐家庭我出力”,“传统美德代代传”,老师就非常有耐心地和学生一起学习、分析、一起提升,引导学生正确全面理解家庭结构,理解时代的新变化、新苦恼,和大家一起积极主动的想办法为营造一个好的、和谐的家庭而出谋划策,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