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解除除草剂、肥害药害

(2013-02-26 10:17:10)
标签:

杂谈

王险峰研究员讲解如何解除除草剂、肥害药害

作者:王险峰1,范志伟2,胡荣娟3,邹 伟3,仝育存4(1.黑龙江省农垦植保站,哈尔滨 150036;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环境与植保所,海南 儋州 571737;3.北京诚禾佳信农资贸易有限公司,北京 100027; 4.山东三碘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济南 250032)
摘要:近年来除草剂2,4-滴类、烟嘧磺隆对当茬作物药害,二氯喹啉酸、烟嘧磺隆残留药害,2,4-滴丁酯、异草松等飘移药害比较突出,常与除草剂药害症状混淆的肥害、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药害,其他如杀菌剂、杀虫剂、栽培措施等应与除草剂加以区别,并应引起重视。解决方法是改进使用技术,限制长残留除草剂使用范围和用量,选用功能性植物营养剂缓解药害。
关键词:除草剂;药害;解决方法

      1 除草剂多当茬作物药害
      1.1 2,4 -滴类
      2008年东北玉米大面积出现卷叶,主要是2,4-滴丁酯(或异辛酯)、2甲4氯等激素类除草剂造成的药害。这类除草剂玉米受害后症状为叶片卷曲,形成筒状叶,俗称牛尾巴苗,很长时间不打开,茎脆而易折,叶色浓绿,严重时叶变黄,干枯,无雌穗;严重抑制根的生长,根肿大,须根少或无须根;病害加重;雄穗很难抽出,不结棒,或有棒不受粉、不结粒,造成严重减产或绝产。过去有关2,4-滴丁酯(或异辛酯)、2甲4氯等激素类除草剂书藉介绍在玉米苗后4~6叶期使用,是指农家品种。
      造成药害原因如下:
     1)施药时期问题,施药期早于4叶期或晚于6叶期均敏感,有药害。 2)过量用药,2,4-滴丁酯(或异辛酯)用药量应在540 g a.i./hm2。 2008年由于干旱,2次施药比较普遍;高温干旱条件下施药,或喷水量过大,药效不好就增加药量,有的超过推荐用量的2~5倍。 3)玉米品种敏感,玉米对这类除草剂有抗药的性是单交种,黏玉米、爆裂玉米抗药性不如单交种,单交种不如双交种和农家种。玉米制种田的单交种敏感,黏玉米、爆裂玉米敏感不推荐使用。 随着生
产大发展,为追求高产,单交种取代了农家品种、双交种,生产上用的单交种如某个自交系敏感,它就敏感,不在用药量多少,均有药害,玉米新品种上市之前应做对2,4-滴、2甲4氯等敏感性鉴定,鉴定不敏感再使用这类药剂。生产上玉米品种更换频繁,敏感性鉴定无法进行,因此不推荐这类除草剂用于玉米苗后除草,仅低量用在玉米苗前除草。 4)玉米苗前使用2,4-滴丁酯(或异辛酯)主要防治已经出土或拱土期的阔叶杂草,用药量应和苗后相同。药量过高易造成药害,因为此时温度低,苗小,苗弱,抵抗能力差,药害症状甚至重于苗后。特别是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低,低温或遇降雨,受害更重;与乙草胺、嗪草酮、扑草净等混用会加重药害,土壤有机质在2%以下的沙质土、壤质土可造成死苗,也出现卷叶药害。苗后再使用2,4-滴丁酯(或异辛酯)会加重药害。 5)前茬使用过长残留除草剂如氯嘧磺隆、咪唑乙烟酸、甲磺隆、氟磺胺草醚、氯磺隆、异恶草松等再用2,4-滴丁酯(或异辛酯)、2甲4氯会增加药害。 6)玉米使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含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如复硝酚钠、多效唑、烯效唑、赤霉素、芸苔素等),再用2,4-滴丁酯(或异辛酯)、2甲4氯会增加药害。 7)低温障碍,玉米如果播种过早或播后到出苗后长时间低温高湿,会出现低温障碍,再用2,4-滴丁酯(或异辛酯)、2甲4氯会增加药害。
     1.2 扑草净
     1)近2年扑草净在北方水稻移栽田产生大面积药害,什么原因呢?以往的研究成果,扑草净在北方仅用来防治眼子菜,水稻移栽后20~25 d眼子菜由红变绿时施药,扑草净375 g a.i./hm2。 北方防治匍茎剪股颖, 扑草净375 g a.i./hm2+莎稗磷270 g a.i./hm2,或丙草胺525 g a.i./hm2混用。 南方移栽田前期移栽后5~7 d施扑草净225~300 g a.i./hm2,中后期大苗秧防眼子菜在移栽后15~25 d施扑草净375~500 g a.i./hm2,水稻收割后立即施扑草净1 500 g a.i./hm2。 在北方当作除稗剂使用,插后早期使用,推荐剂量过高,扑草净600~750 g a.i./hm2,造成大面积药害,药害症状为叶尖端失绿干枯,然后叶片边缘褪色,逐步扩展至整个叶片失绿,最后整株死亡。
      2)在老根韭菜割后伤口未愈合时施药,可造成药害,韭菜叶片失绿变黄、干枯。
      3)棉花、花生、谷子、冬小麦、胡萝卜、芹菜、大蒜、洋葱、回香、大豆等田地有机质含量低于2%的沙质土降大雨后易淋溶造成药害,大豆田尤为突出,扑草净与2,4-滴丁酯、异辛酯、2甲4氯、嗪草酮、乙草胺等混用,药害加重,重者死苗绝产。在水田除草剂品种齐全、数量充足条件下,水稻眼子菜已不是主要杂草,这个老品种不应该再推荐用于防治稗草,大豆田也不宜选用。
      1.3 烟嘧磺隆
      烟嘧磺隆随着使用面积的扩大,近2年药害突出。 玉米受药害首先心叶变黄,然后扩展到整个叶片及其他叶片,一般1周恢复正常生长。重者叶片变白,严重抑制生长,难以恢复。 药害原因:
1)品种:烟嘧磺隆适用于马齿型、半马齿型、硬粒型玉米。不同玉米品种对烟嘧磺隆的敏感性有差异,其安全性顺序为马齿型>硬质玉米>爆裂玉米>甜玉米。比较敏感品种如济单7号、登海1、9、11号、木廷、伏尔拉、先锋系列的某个品种等。 甜玉米或爆裂玉米对烟嘧磺隆敏感。
2)施药时期:春玉米田由于干旱和低温,玉米生长缓慢,杂草出苗不整齐,当杂草出齐苗时,玉米已超过叶期;有的第1次施药药效不好,再次使用烟嘧磺隆;夏玉米田多为小麦套种玉米,小麦收割后玉米3叶期,杂草未出苗,当杂草出齐苗时玉米已超过叶期,施药过早或过晚均易造成药害。
3)温度影响:在北方施药后遇低于10 ℃温度持续2 d,玉米代谢烟嘧磺隆缓慢,即出现药害。
4)用药量过大或重复施药:过量使用烟嘧磺隆比较普遍,用量高达200~240 g a.i./hm2。
      
5)混用其他除草剂造成药害:玉米苗后烟嘧磺隆与2,4-滴、2甲4氯混用,常发生2,4-滴、2甲4氯的激素类除草剂药害,常把这类药害当成烟嘧磺隆药害。药害症状:叶片浓绿、扭曲、葱状叶、植株畸形矮小、雄穗很难抽出,重者无雄穗。
      6)选用助剂不当加重药害:选用人工合成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矿物油型助剂会加重药害。
      2 除草剂残留药害
      2.1 二氯喹啉酸
      近几年水田改旱田除草剂残留药害逐年增加,水田使用二氯喹啉酸对后茬旱田作物、蔬菜引起药害尤为突出。二氯喹啉酸推荐用量对下茬小粒谷物、玉米、高梁等安全;间隔8个月种植棉花、大豆等;间隔24个月后能种植茄科(番茄、烟草、马铃薯、茄子、辣椒等)、伞形花科(胡萝卜、荷兰芹、芹菜、欧芹、香菜等)、藜科(菠菜、甜菜等)、锦葵科(棉花、秋葵)、葫芦科(黄瓜、甜瓜、西瓜、南瓜等),豆科(青豆、紫花苜蓿等)、菊科(莴苣、向日葵等)、旋花科(甘薯等)等作物。
      1)施药方法错误:水稻用二氯喹啉酸喷雾法施药,为了使用方便将喷雾法改为毒土法,药效不好,增加用药量,残留药害加重。 
       2)喷雾方法问题:喷水量过高,雾滴过大,雾滴从叶面滚落,药效不好盲目增加药量,二氯喹啉酸用750~1500 g a.i./hm2,造成下茬作物残留药害。长江流域烟草、棉花、蔬菜(黄瓜、香菜、芹菜、菜豆、胡萝卜、荷兰芹、莴苣、菠菜等)、西瓜、甜瓜、药害比较普遍;湖南某市8万亩烟草,二氯喹啉酸残留面积达1万多亩;东北玉米、大豆等药害比较普遍。下茬残留药害药害症状:烟草、棉花、大豆等植株矮化,叶色浓绿、皱缩、变窄、叶边缘外卷,叶尖成钩状,严重抑制生长。玉米生长受抑制,叶色暗绿,根少,植株矮小。 茄子、香菜叶柄下垂,幼嫩叶向外卷曲,新长出的叶柄缩短,变硬,直立,茎基部膨大瘤状。番茄根短,根尖端膨大瘤状,幼嫩叶小、皱缩、叶色略变深。辣椒茎基部疣突,侧根尖膨大瘤状,幼叶变窄、皱缩、向外卷,叶色变暗,低叶早衰,茎僵硬。
      2.2 烟嘧磺隆
      烟嘧磺隆属长残留除草剂,近年超量使用烟嘧磺隆残留药害逐年加重,用量往往超过推荐量的3~5倍,达到120~200 g a.i./hm2。烟嘧磺隆用量超过60 g a.i./hm2,种小麦、大麦需间隔8个月;种大豆、豌豆、棉花需间隔12个月;种甜菜、亚麻、油菜、高梁、谷子、马铃薯、菜豆、烟草、地瓜、洋葱、南瓜、西瓜、黄瓜、西胡芦、辣椒、茄子、白菜、萝卜、卷心菜、菠菜、胡萝卜等需间隔18个月。由于烟嘧磺隆超量使用,在今后2年残留药害将大面积发生。
     
 
2.3 硝磺草酮
      硝磺草酮在土壤中被微生物迅速降解,对轮作中后茬作物安全。 在正常农作条件下半衰期5~15 d,一般不会对后茬作物造成不良影响,施药后仅有种植小粒谷物要间隔12个月。北方高寒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低的沙质土,下茬种植大豆、向日葵、菜豆、芸豆、红小豆、需间隔24个月。在2008年我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及内蒙古海拉尔市高寒地区,喷雾器械不标准,喷洒不均匀,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沙质土,下茬不翻地种原茬或靶茬植大豆、向日葵、绿豆、芸豆、西葫芦等易造成药害,药害症状为向日葵、大豆幼苗叶变黄色、白色,叶边缘干枯,抑制生长,植株矮小,重者死苗。这是全球硝磺酮大面积使用中的首例报道,而在同样气候条件(春季低温多雨)下的黑龙江省其他地区却未发生此等受害情。硝磺草酮残留药害应引起重视,安排试验进行验证。
      3 除草剂飘移药害
      3.1 2,4-滴丁酯近几年除草剂飘移药害日趋严重,必须引起重视。飘移危害过去危害邻近作物、果树、蔬菜,随着科技知识的普及,远距离飘移逐渐得到认识和重视,如危害五味子发生落叶、落花、落果,造成减产甚至绝产,严重者整株死亡;柳树、杨树、桦树整株叶片变白枯萎,落叶松叶片变白,严重影响观瞻,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影响。2,4-滴丁酯最常见的是飘移药害,由于其蒸气压高,第1次飘移达11%~14%;第2次挥发飘移高达12%~19%,在气温15 ℃以上时,开始挥发飘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靠近江、河、湖泊地区,上午8—9时逆温条件下,可引起长距离的飘移,飘移距离可长达10 km。一般阔叶作物易受飘移危害,敏感作物有大豆、甜菜、烟草、马铃薯、亚麻、棉花、蚕豆、碗豆、苜蓿、向日葵、草木栖、甘薯、西瓜、南瓜、西葫芦、香菜、胡萝卜、萝卜、葱、洋葱、蒜、番茄、茄子、辣椒、黄瓜、果树、阔叶林灌木等。葡萄、苹果、五味子等受飘移危害后茎尖细弱扭曲,叶小,象龙须柳,影响开花结果,已开花的可造成落花落果,严重的整株死亡。田间林带、林地的扬树、槭树、柳树、桦树等阔叶林带易受飘移危害,严重的抑制生长,由于连年使用连年受害,形成小老树,多年不长。
      3.2 异恶草松
      异恶草松也有常见的飘移药害,异恶草松挥发性较强,雾滴或蒸气飘移可能导致某些植物叶片变白或变黄,田间林带、林地的杨树、松树抗药性强,柳树、桦树等及五味子等敏感,轻者20~30 d后可恢复正常生长;重者生长点死亡、
落叶、落花、落果,死苗绝产,其中五味子最敏感。 喷洒雾
滴近距离飘移。 蒸气飘移是在施药后,田间温度高于15 ℃以上时,异恶草松气体蒸发到空气中去,随气流移动,特别是靠近江河、湖泊、水库、灌溉水田、山区小气候、在逆温条件下,冷空气侵入(前1天晴天,第2天有大雾),可远距离飘移达几千米。
      美国规定异恶草松在播前或播后苗前施药混上处理要远离市镇和郊区;远离菜园、果园、苗圃、温室300 m以上;远离苹果、樱桃、榆对、梨树、白杨、山核桃、柳树、葡萄、玫瑰、苜蓿、草莓、花卉等300 m以上。播后苗前施药不混上需远离市镇、郊区,远离果树、蔬菜、温室和苗圃450 m以上。 不要用飞机或灌溉设各施药。中草药如五味子、甘草、龙胆紫等应在3 000 m以上。
     
 4 与除草剂相混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药害
      苗床使用含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复硝酚钠、赤霉素、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萘乙酸等药害比较普遍。如芒果树为了控稍徒长,每颗芒果树用多效唑100 g灌根,再用400倍喷2遍,造成大面积芒果树矮小,叶畸形,扭曲,果实稀疏变小、近乎绝产,小树载不活,已成癌症田,农民常与百草枯、草甘膦药害相混淆;柑橘为保花保果使用赤霉素,柑橘大面积叶浓绿,叶变小,畸形,果实表皮粗糙,大小不一,病害加重,品质差,不耐储藏,农民常误认为除草剂药害;水稻苗床使用壮秧剂含多效唑、烯效唑,移栽乐含2,4-滴,常造成使水稻秧苗畸形,植株矮小,心叶不展开,扭曲,根少而短,严重抑制生长和不分蘖,减产严重,北方已成为水稻生产第一大公害,容易与丙炔恶草酮、草酮、丁草胺、莎稗磷等除草剂药害混淆。
      目前市场上叶面肥普遍混有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者认为是肥,可以多施,作物常出现激素型的药害症状;用来换解药害,往往加重药害。
      5 与除草剂相混淆的肥害
      生产中肥害、缺素症常与除草剂药害相混淆。自从李比西的矿质营养学说使化肥工业得到了发展,人们错误地把有机肥料的效果仅评价为供给氮、磷、钾等无机成分,导致不合理的过量使用化肥,忽视有机肥的使用,造成作物缺素症严重,常与除草剂药害相混淆。生产上过量施氮、磷肥比较普遍,如作物施氮肥过多,抑制铜、钾、硼元素的吸收,作物缺铜、钾、硼元素,缺硼常见如甜菜“腐心病”,花椰菜的“褐心病”,大麦、小麦、玉米、油菜、水稻不食及不稔症,大豆不发苗,成株矮缩,开花不正常,脱落多,荚少,多畸形等。施磷过多抑制钾、铜、锌的吸收,缺锌比较突出,叶发淡,暗灰色,不结实;缺铜表现为不发苗,叶色浓绿,不展叶等。       
      水稻缺锌新叶中脉及其两侧特别是叶片基部首先褪绿、黄化,有的连叶鞘脊部也黄化,以后逐渐转变为棕红色条斑,有的出现大量紫褐色小斑,遍布全叶,整株叶片凌乱。玉米缺锌多发生在碱性土壤、石灰性土壤。 过量使用磷氮肥,低温等均能促发缺锌症。 病株心叶黄,老叶出现与叶脉平行的白色条带。中上部叶片失绿,出现淡黄色和淡绿色的条纹,或出现条状黄色斑块。 棉花缺锌顶端失绿,叶缘向上翻卷。亚热带降雨两大,温度高,土壤矿物质营养转化快,流失多,果园缺为微量元素铁、锌等比较普遍,特别是在强酸性土壤更严重,果树表现为黄叶。
      微量元素叶面肥大多数锌与铁、钼与铜配比不合理,比如锌使用过量表现缺铁,叶脉绿色、叶肉发黄。钼使用过量表现缺铜,表现在禾谷类作物新叶黄白化、扭曲,穗发育受阻,不实;木本果树枝梢下弯呈吊钟状,枯梢裂果;大豆植缺铜植株上部复叶的叶脉呈浅黄色,有时生较大的白斑,缺铜严重时,叶片上有点或成片的黄斑,植株矮小,严重时不能结实。
      6 其他与除草剂药害相混淆的情况
      6.1 秸秆还田出现问题
      近年来水稻秸秆深翻还田,在高温条件下秸秆无氧发酵,产生硫化氢、胺气、甲烷等有害气体使水稻中毒,叶鞘褐色、根变红、变褐色,抑制水稻生长,也容易与丙炔草酮药害混淆。
      6.2 杀虫剂杀菌剂药害
      杀虫剂如大豆种衣剂含克百威,用量过高或遇低温,抑制大豆幼苗根生长,根畸形,不长须根。杀菌剂中三唑类发生药害比较普遍,如种衣剂含多效唑、抑霉唑、三唑醇、三唑醇、丙环唑、三唑酮、氯苯嘧啶醇、乙环唑、三唑酮、苄氯三唑醇、烯唑醇等均可降低出苗率、幼苗僵化,抑制地上部分的伸长,如抑制小麦苗的叶、根和胚芽鞘的伸长,三唑酮种子处理,造成小麦大面积不出苗。三唑类喷施水稻等作物叶片短小、严重时不能抽穗,烯唑醇等在水稻抽穗前使用造成大面积不抽穗,西瓜和辣椒使用造成苗期僵苗。多效唑处理水稻秧苗,造成后茬粳稻秧苗僵化,三唑类喷施黄瓜,节间缩短、叶小、瓜短小,喷施梨树发生卷叶症状的药害。
      6.3 栽培措施问题
      北方水稻生育前期因井水灌溉不晒田,水温低、移栽田插秧过深、移栽后遇低温、灌水过深等原因,抑制水稻生长,影响分蘖,不长根,叶黄等症状。北方大豆田播种过深,在低温多雨,高湿条件下,大豆幼苗瘦弱,不长新根,根腐病加重。
      
7 解决方法
      7.1 改进施药技术
     改进施药技术比增加用药量重要。 加强除草剂使用技术推广和培训,选用标准的喷雾机械,按照喷雾机械使用技术规范认真调整喷雾机械和田间作业。苗前做到整地要平细,喷洒要均匀。 苗后除草,在干旱条件下推广施药时药箱加入植物油型喷雾助剂新技术。 按推荐除草剂用量准确使用。对飘移药害严重、用于大豆田的异草松采用秋季施药。
      7.2 改进除草剂剂型,防止飘移药害
      用2,4-滴异辛酯取代2,4-滴丁酯。 2,4-滴异辛酯分子量大,飘移距离短,无挥发飘移问题,且生产技术成熟,应尽快用2,4-滴异辛酯取代2,4-滴丁酯。改进异草松加工剂型,用不易挥发的微胶囊剂代替乳油。
      7.3 限制长残留除草剂使用
      对已有取代品种的氯嘧磺隆、咪唑乙烟酸等限制适用范围,如黑龙江省提出不在该省使用。对目前尚无取代品种的二氯喹啉酸、烟嘧隆磺、氟磺胺草醚、异草松等限制使用剂量、改进施药技术,严格掌握用药量和降低用量混用可解决残留问题。如玉米田烟嘧磺隆用40 g a.i./hm2,与莠去津、噻吩磺隆、硝磺草酮等混用;水稻田二氯喹啉酸限制在350 g a.i./hm2以下;大豆田异草松限制在480 g a.i./hm2以下,苗前与精异丙甲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乙草胺、唑嘧磺草胺、丙炔氟草胺等混用,苗后与氟磺胺草醚、灭草松等混用;氟磺胺草醚限制在250 g a.i./hm2以下,与异草松、灭草松等混用。
      7.4 选用植物油型的喷雾助剂
      施药时药液中加入喷液量0.5%~1%植物油型喷雾助剂,可减少除草剂的飘移,有明显增效作用,在适宜施药条件下可降低30%~50%用药量,降低长残留除草剂残留药害,在干旱条件下用高量,可获得稳定药效,并可降低20%~30%用药量。
      7.5 缓解药害方法
      作物发生除草剂药害据表现为抑制生长,营养不良。要选用功能性植物营养剂,他们含有植物化感物质、矿物质、酶类等物质,其中化感物质与作物有亲和性,使用过量,作物能自身调节,对作物安全。建议使用功能性植物营养剂如碧护(有效成分为天然赤霉素、吲哚乙酸、芸苔素内酯等,Vitacat)、益微(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禾生素(禾甲安、Chitin)等混用。不要选用人工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外源激素),如赤霉素、芸苔素、复硝酚钠、吲哚乙酸、多
效唑等和含有上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使用后常加重药害或造成新的药害。
      一般大田及蔬菜用0 . 1 3 6 % 碧护4 5 g / h m 2,益微4 5 0 ~ 7 5 0 m L / h m 2,4 % 禾生素7 5 0 m L / h m 2。 果树用0.136%碧护45~90 g/hm2;益微450~750 mL/hm2;4%禾生素750~1000 mL/hm2。碧护与益微、禾生素混用有增效作用,见效快(一般7 d有明显效果),效果好,3个药剂混配效果更好,抗多种病害,虫害减少。
     1)水稻苗床缓解药害、肥害:每100 m2用0.136%碧护10 g+益微浓缩液200 mL加水1~2 L喷雾。 2)农作物、蔬菜缓解药害、肥害:0.136%碧护30g/hm2+益微浓缩液300 mL+酿造醋1 500 mL喷雾;0.136%碧护30 g/hm2+4%禾生素450 mL+酿造醋1500 mL喷雾;0.136%碧护30 g/hm2+益微300 mL+4%禾生素450 mL+酿造醋1500 mL喷雾,既缓解药害,促进生长,又广谱抗病、抗虫。 3)果树解药害:
0 . 1 3 6 % 碧护4 5 ~ 6 0 g / h m 2+ 益微4 5 0 ~ 7 5 0mL+酿造醋1 500 mL(碧护用5 000倍液、益微500倍液、酿造醋100倍液)喷雾。 0.136%碧护45~60 g/hm2+4%禾生素450~750 mL+酿造醋1 500 mL(碧护用5 000倍、禾生素500倍、酿造醋100倍液)喷雾。 4)使用方法:喷雾法,喷液量人工喷雾100~150 L/hm2,喷杆喷雾机100 L/hm2,飞机15~30 L/hm2。 果树可用倍数计算。技术标准为每平方厘米(大拇手指盖大小)植物叶面应有30~40个雾滴。
      适宜施药条件:温度13~27 ℃、空气相对湿度65%以上,风速4 m/s以下。晴天早8时前,下午6时以后施药,最好夜间无露水时施药。
      在干旱条件下施药时药筒(箱)加入喷液量(用水量)1%的植物油型喷雾助剂药笑宝、信德宝等,吸收快、见效快,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水分好时可减少30%~50%用药量,可减少20%~30%用药量,干旱条件下有稳定的药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3年02月18日
后一篇:台湾游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