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窟 - 残缺的震撼

标签:
吴哥窟柬埔寨崩密列旅游摄影 |
吴哥窟已经被领导念叨了N年,我总是盘算着尽量往后推,一是怕热,二是怕人多,看了不少吴哥的游记好像这两点是提到的最多的。但三月里又想要走北极还是需要领导的同意二字,提前做个铺垫主动提出来在春节的时候去吴哥一游。
热和人多这两样没有悬念地如期而至,换个说法就是不热人不多也就不是吴哥了,但四天走下来确实发现了吴哥自己所特殊的美。最被震撼到的应该是崩密列那最后一丝的落日阳光,游人已去,喧嚣不在,只留下断壁残垣上飘渺婆娑的树影,片片斑驳的石墙瓦脊,和随风在空中漫天飞舞的落叶。那个片断用图片根本无法表达,连记忆也都是连续的无数帧感叹。当时真的希望自己能够有双会拍DV的手,记录那光,那影,那风声,那鸟鸣,还有落叶碰撞上墙壁或地面的沙沙声,或者就让那瞬间无限地延伸下去,那个时候,吴哥那种残缺的震撼彻底迷住了我。
领导来吴哥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捞些人像回来,因为人多那边的景色不好拍摄,所以主要的时间都用来研究如何拍人了。领导在烈日中非常配合地毛豆每一天,晚上回酒店看样片则批评怎么全都运用了残忍的切割大法,没有几张的人是完整的。但反省之后第二天再拍却总还是在切割运用的时候才按得下快门儿。拍照片时间长了,发现自己越来越惜快门儿如命,而上D800E之后的文件大小也更加剧了这种吝啬,所以四天下来拍摄的片子并不多。
是否会再回吴哥?这个问题我的回答会比较模棱两可,历史,美景,美食,那里好像都不缺少,只是好像对我的吸引力远远不如空旷无人的野外。领导的任务完成了,现在终于可以把北极的行程提上来讨论。
短短的四天,短短的几霎那心动,其实没有资格写任何有建设性的旅行或摄影建议,唯一觉得想要提醒大家的就是早出晚归,避开那热和游人,尤其像崩密列和巴戎寺这样的地方,没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你也许无法体会到穿过枝叶飘来的清风,无法倾听到自己心里的声音,更无法细细体会岁月留下的那些残缺的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