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告诉我,她谈恋爱了.期待我惊讶的眼神,但我没有,我淡淡的说“正常”....我从来不给学生贴上“早恋”的标签,因为那是以我们成人的眼光去给她们定位的.如果她们告诉我,她们在恋爱了,首先我感到欣慰,这至少证明她们在成长,还有就是至少证明她们在性别方面没有出现认同上的困难.“
早恋”这个词本来就是中国本土的产品,外国人根本就不接受这个词,这样看来,很多的问题都是文化建构下的产物,是我们过多关注的结果.
夜场上,有很多同性恋,朋友们的眼光接受不了,我却说很正常,毕竟我们大家从小接受的是主流文化,如果现在我们来认同一些非主流的东西,就会感觉怪怪的.不过,这就是生活,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生活.如果你接受了它的多样性,你就能认同大家所不能认同的一些东西.
上周我在一个教育公司给他们员工做“亲子关系”讲座的时候,我就反复给他们讲到我的一个观点。我是很反对“教育”这个词的,特别是对于那些逆反期的孩子,权威和剥削式的教育往往是无效的,有效的教育方式是我们首先要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只有建立起了好的关系,孩子才会去认同你所认为正确的观点。这就是我常提倡的观点“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
一般来说,人们对有心理学背景的人都会有误解,认为在他们眼里仿佛看一切万物都是不正常的,可事实上却恰恰相反,在心理工作者的眼光里,一切万物的反常都是圈定在它们固有的尺度范围内,是可以理解的.“理解”这个词很有意思,它不表示认同接受,也不表示反对拒绝,只表示一种对当事人共情的态度.在家庭治疗领域中有个专业术语叫“资源取向”,意思是我们治疗师不会去关注当事人负面的东西,而是尽量去关注其身上未发掘的资源,让当事人自己能够觉察到她身上所具有的那些被忽视的优势,在这种眼光下,当事人的内心就会恢复力量,再来看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将不会构成“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