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古德曼《全语言的全全在哪里》
(2014-01-12 10:46:21)分类: 读读书 |
肯·古德曼《全语言的全全在哪里》
有时喜欢一本书,是因为书中的某一段文字道出了你此时此地此情,如“多数实施全语言的老师,并非身处于一个全语言学校中,他们经常独自奋斗,被上司和同事认为是勤奋有效率,却误入歧途的老师。比较幸运的,或许有一两位同事愿意与他们分享相同信念。但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他们必须到其他学校或学区,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老师,一起分享成功和失败、胜利和挫折。通常他们可以通过支援团体、全语言通讯或其他出版物,找到这些具有相同理念的同仁。”我并非全语言的老师,我也并非是同事认为勤奋有效率误入歧途的老师,但这些文字不禁让我想起“2014,继续温暖前行”的挚友,想起稀饭。
有时喜欢一本书,是因为书中的文字让你反思现在你所做的事,如“衡量一下目前有哪些已经在做的事与全语言的精神不谋而合?1.是否使用主题单元?教室环境是否有利读写?教室是否依学习区来组织,且保有教学的弹性?2.学生有没有机会参与真实的听说读写事件?是否协助计划学习活动,并能实地解决问题?3.学习材料是否多样?学生是否有机会使用各种不同的语言功能?学习材料是否容易取得?教室内是否进行各种功能性的阅读和写作?4.是否让家长知道教学上的问题?不管在学校或在家,是否让家长参与他们子女的教育?”这些事,我目前在做吗?接下来我还要做什么?反思,改进。
有时喜欢一本书,是因为书中的某些想法与你不谋而合,如:语言在下列的情况中是比较容易学的:当它是完整的、真实的、相关的;当它具有意义,而且有实用功能;当它融合在使用的情境中,或学习者自己选择去使用时。”、“真实是全语言的本质。孩子在从事学习活动时,应该让他们自己决定用什么语言方式去进行,让他们感到所做的是有用的、有趣的事。孩子才是语言学习历程中的主人,所有的学习都应该是为自己而做。”、“协助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帮助他们的方法,就是将学校营造成一个读写环境,为孩子创造各式各样的读写事件,同时有具备洞察力的老师在场,持续地关注、协助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入门读写课程在此指的是一个经过师生互动设计,用来帮助学生读写能力发展的课程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培养儿童对自己语言的自尊和信心,并且助长他们读写能力的发展。课程从完整的语言着手,再逐渐纳入语言的枝节部分,鼓励学生成为有自信心的冒险者。”等等。
有时喜欢一本书,是因为书中有你目前所关注的、有补足你目前所缺的,如“第六章
你”。
第一章
1.
2.
3.
第二章
1.
2.
3.
4.
5.
6.
第三章
1.人类学习语言,是由整体开始,再逐渐进入局部的。
2.每一个人都必须在一个整体的情境、经验中,才能学会其中比较片段的语言成分或技巧。
3.想让语言学习变得容易,就必须帮助学习者从整体出发,再去注意语言的细节。
4.对学习者而言,语言唯有在社会情境中,在使用的情况下,才具有意义。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语言才容易学习。
5.一个听说时间所包含的,不只是语言本身,还包括说话和听话的人,他们的目的和意图,以及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当然还包含了说话时的状况和情境。
6.读写事件中则使用书面语言。读写事件与听说时间拥有说说者和听者都在场,而且常常互换角色;然而在大部分的读写事件中,通常只有写者或读者一方在场。因此,写者在写的时候,心中必须有读者的存在,而读者在阅读时,心中也必须有写者的存在。虽然读写事件也有它特定的情境关系,但通常不包含听说事件中必须具备的现场情境。因此,书面的文字必须提供线索,以便于读者或写者建立一种“情境感”。
7.阅读的发展都先于听、说、写的发展。
8.协助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帮助他们的方法,就是将学校营造成一个读写环境,为孩子创造各式各样的读写事件,同时有具备洞察力的老师在场,持续地关注、协助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
第四章
1.全语言教学的基础――学习理论:
语言在下列的情况中是比较容易学的:当它是完整的、真实的、相关的;当它具有意义,而且有实用功能;当它融合在使用的情境中,或学习者自己选择去使用时。
语言是个体的,同时也具有社会性;它被个体内在沟通的需要所驱动,同时也受到外界社会常态的修正。
学生通过语言学习各项事物时,同时也学会了听说读写以及语言本身的形式结构,这三件事同时发生,而且发生在真实的语言事件中。
学习者在语言发展上应该是主导者。
学习语言是学习如何理解别人的意思和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说,学习依据父母、家人和文化的方式,去了解外在的世界。认知发展和语言知识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思考有赖语言,语言也受思考的影响。
总而言之,语言发展是个人及社会的整体成就。
2.
3.
4.
5.
6.
7.
8.
第五章 全语言的“全”什么使它“全”?
1.全语言希望将学校的语言虚席,回归到真实世界中的原来状态;将教科书、作业本和考试搁置一旁,邀请孩子通过读写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学习阅读和书写。
2.阅读和书写的原则:
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建构自己的意义,运用先前所学、所经验过的信息,去理解文章的意义。
读者在寻求文章的意义时,不停地进行着预测、信息选择、确认先前的预测,以及自我修正的工作。
作者在写作时,放进足够的信息和细节,让文章比较容易被读者理解。有效能的写作,能让预期中的读者理解;有效率的写作,则是以最少的信息达到让读者理解的目的。
书面语言中,有三个系统同时交互语言:字形语音系统、语法系统以及语意系统。
读者阅读时最大目标在于理解意义。
作者写作时所要达成的是意义的表达。
作者在写文章或读者在理解文章时,都受到他们已掌握的知识的限制。
3.全语言所指的完整性,可以概述如下:
全语言学习的基本要件:在完整的语言和社会情境中,把学习者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学习整体的语言。
全语言强调对语言本身、学习者及老师的尊重。
全语言学习的焦点,应该是在真实语言事件中所包涵的意义,而不在语言本身。
全语言鼓励学习者冒险,并依照个人目的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使用语言。
在一个全语言教室中,各种不同形式的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都被允许、被鼓励。
4.
5.
第六章
1.儿童的阅读,是从熟悉且有意义的完整情境中开始的。他们以既有的概念和经验来推测所读到的意思。
路上的标志、麦片包装盒、T桖或书本,都是他们最初的阅读对象。很快他们便会发现,某些熟悉的字和词会出现在其他地方。过不了多久,只要是在熟悉的情境中,他们也能阅读不熟悉的字和词所代表的意思。
2.全语言最大的有点就是不需要使用特定的教学材料。全语言所需的材料,是在学习者的语言情境之中所存在的各式各样真实的材料。
3.学前的读写课程:
幼儿读写能力的发展从模仿家庭成员所做的事开始。
目标、实行细节:见图片
4.入门读写课程:
“入门读写”课程在此指的是一个经过师生互动设计,用来帮助学生读写能力发展的课程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培养儿童对自己语言的自尊和信心,并且助长他们读写能力的发展。课程从完整的语言着手,再逐渐纳入语言的枝节部分,鼓励学生成为有自信心的冒险者。
目标:
支持孩子发展对文字及其功能的知觉。
支持孩子逐渐进入有效率的阅读。
帮助孩子发展下列的策略(而非技巧):阅读时,能寻求文章中的意义、做预测、推断、取样、确认、自我修正;书写时,为了达成不同的书写目的,能自创拼字并实验文字和文体的形式。
培养孩子掌握字母的原则,而不是只学特定的拼音法。
培养孩子的冒险意愿。在一个全语言的学写入门课程中国,老师既是监督者,也是拉拉队动员、阅读同伴和学习催化者。
施行细节:
将教室规划陈一个读写环境,到处充满功能性、有意义及相关的语言文字。
和学生一起为教室内的学习区和材料贴上标识,把班上的规则、出缺席和工作分配等制成表格,并做成记录。
建造一个全班学生的传记专栏,由学生书写个人资料,并共公开供大家阅读。
设计开放式的图表和公布栏,以供学生在适当时机添加类似下列各项功能性的读写材料:祖父母写来的新建、个人喜欢的图案、学生自制的书本封套、个人珍贵的收藏等等。
利用纸箱、纸盒和标志,在教室里盖一间商店,或设立邮局,为每一个孩子设立信箱,以收发信件和字条。
让孩子从一开始就阅读完整、有意义的文章,例如:《红气球》或《早餐的煎饼》之类的无字图画书,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对书本的知觉和对故事的知觉。
用个别或团体的方式,鼓励孩子口述故事或个人经验,并由成人代写成文字后,再由孩子复述文字内容。也可将所写内容制成图表,以供日后使用,或是在教室里内的出版区将之装订成书。
从事一种或多种下列的共读活动:亲子阅读、视听区、大书、协助式阅读、吟唱朗诵。
5.入门读写课程中的阅读和书写:
在本阶段中,最好的书是可预测的书籍。可预测的书籍有熟悉的内容和结构、重复的句型或情节,以及循环式的故事次序,这些条件使得它的内容或下文容易猜测。例如《这是杰克造的房子》《我认识一个吃苍蝇的老妇人》,孩子大都喜欢反复阅读这类熟悉的、可预测的书。他们可以模仿喜爱的故事模式,创作自己的可预测的书。
阅读和书写原是同时发展并互为支援的。
他们在教室里进行着各种语言活动,例如:写信、写日记、制作标志标签、表格,填写自己身体成长的记录,为班上的宠物做食物及生长记录,读学校的午餐菜单、电视节目表、气象报告,为班上张贴最新资讯等等。
老师必须鼓励初学者冒险。必须让他们了解,没有人是完美的,阅读的重点在于能真正理解文意,而不只是正确无误地演出。
他们就在真实的读写事件中,在具体的目标之下从事读写活动。
6.促进发展的读写课程:
安排活动时的一些重要原则有:大量的阅读和书写;不惜冒险地尝试阅读和书写的新功能;读写时将重点放在理解文意上。
7.让学生有持续阅读和书写的时间:其实,但学生进行阅读和书写活动时,老师单纯扮演观察的角色反而更有帮助。当然,老师必须知道孩子们在做些什么,并在必要时提供帮助。
8.实施日记写作:在日本,学生的日记还有一个不同的功用,那就是通过与自己的对话来认识自己。老师相信,孩子最初的写作应该用来叙述自己的经验,让他们学会与内在的感觉接触。因此,老师通常不给评语,除非是孩子所写的内容同时触动了他们的自身的经验与反应。
9.让学生有修改文章的机会:修改文字,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与接受;修改也能让作者表达更准确,而引导出较有效能的写作策略及较成功的文章。对小作者而言,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哪一类的文章需修改、该如何修改,这种知觉的发展很重要。
10.重视阅读时的意义:在一个阅读的行为里,有意义的输入,也有意义的输出。对读者而言,是文意的输入;对作者而言,则是意义的创造。
11.阅读和写作的技巧与策略:促进理解策略的发展为长。全语言以教策略来强调学生的长处,帮助他们建立更多更有效的阅读和写作策略。策略的教导,必须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使用有意义的语言文字来达成。
12.元认知的应用:所谓元认知,就是知道自己学到了些什么,并且了解自己是如何学到的。学者指出,让学生谈论自己的阅读和写作历程,会增加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七章
1.学习语言并不难。如果孩子们在学校里无法成功地学会读写,一定是课程出了问题。需要矫正的是课程,不是孩子。
2.重建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态度,它只有两个目标:
支持学生重新看待自己,将自己视为一个语言学习者,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个能读能写的人。
支持学生重新看待阅读和写作,把阅读和写作看成是有功能性、有意义、完整的语言历程,而不是需要去记忆的、一组程式化的技能而已。
重新重视自己是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我们希望这些学生学会读写,一定要他们放下失败者的心态,协助他们找回自己的信心和发现自己的长处,以便在必要时敢于冒险、做出选择,并且愿意加入真正有意义的读写事件中。全语言教师的工作就是帮助学生重视自己会做的事,不让他们被不会做的事击败,相信自己和自己在语言上的直觉,并能在阅读时信赖自己的判断能力。
3.重建课程的施行细节:
耐心是最大的关键。
对学习者而言,他们最感兴趣的文字,很可能就是最可预测的文章或故事。
阅读时能抓住要旨比年初每一个字还重要。
协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主要是帮助他们重整自己、拼凑出完整的自我。
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读写差异中学习。
第八章
1.加拿大的全语言政策:
老师应该从下列两种层面了解学生的成就:其一,从反应层面看学生是否“每天从事阅读”,会“再创作故事”等等;其二,从价值观层面看学生是否“能欣赏作者在语言上的不同用法”等等。
第九章
1.谈到教学的最关键因素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教学就发生在教室内,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它会成为什么样子,都取决于老师如何教。
多数实施全语言的老师,并非身处于一个全语言学校中,他们经常独自奋斗,被上司和同事认为是勤奋有效率,却误入歧途的老师。比较幸运的,或许有一两位同事愿意与他们分享相同信念。但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他们必须到其他学校或学区,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老师,一起分享成功和失败、胜利和挫折。通常他们可以通过支援团体、全语言通讯或其他出版物,找到这些具有相同理念的同仁。
2.衡量一下目前有哪些已经在做的事与全语言的精神不谋而合?
是否使用主题单元?教室环境是否有利读写?教室是否依学习区来组织,且保有教学的弹性?
学生有没有机会参与真实的听说读写事件?是否协助计划学习活动,并能实地解决问题?
学习材料是否多样?学生是否有机会使用各种不同的语言功能?学习材料是否容易取得?教室内是否进行各种功能性的阅读和写作?
是否让家长知道教学上的问题?不管在学校或在家,是否让家长参与他们子女的教育?
3.让孩子的写作持续发展:即使是年级很小的学生,也能够写日记,培养每天写东西的习惯。或者,在教室里设一个班级信箱,让学生互寄字条,更可以把写作变成课程的一部分。
4.带领孩子及家长一起成长:让学生保存自己一段时期之内的写作作品,写阅读札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内容等等,这些记录会让他们看到自己进步的历程。
5.争取行政人员的认同
6.全面的提醒: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决策者、师资培训者、行政人员、家长以及老师都必须记得:所有的孩子都是全语言学习者,但是,没有全语言教师就不能全语言教室。
我相信老师在孩子的生命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
他们认为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充满好奇心。
他们接受每一位孩子的独特背景、能力、技巧、感受力和需求。
他们相信自己,知道自己会以最好、最适当的方式协助学生,也会如此努力,这才是所谓的教学。
他们对孩子的信心是自然流露的。不管是所说的话、身体的动作、课程的设计或是教室的气氛中,随时散发着这样的讯息:“我知道你做得到”、“来,试试看”、“慢慢来,不要急”、“我就在这儿,随时可以帮助你”。
所以,来当个老师吧!我知道你做得到!来,试试看!慢慢来,不要急!有很多好心的人(和很多好孩子)随时可以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