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新书《弟子规说什么》出版了

(2016-02-24 17:11:21)
标签:

国学、企业经营

育儿

分类: 我的日常生活

      每次朋友团聚,大家都会畅谈社会现象,然后,往往会感叹,现在的价值观有问题,人们心太浮躁,眼睛里只认钱等等。然后感慨一番,饮酒而去。

       这个社会,我们都可以感叹,但是,感叹过后,一切依旧,我们总该做点什么。

       所以我开始觉得不仅仅要讲中医,还要讲些国学的内容,我在我的公众号里面讲《道德经》,介绍《管子》,在博客里面写《孟子》、《弟子规》,我讲的这些国学,与朋友们通常看到的可能会有点不同,比如刚刚出版的这本《弟子规》,我是分析里面的原理,这些行为原理,在今天,很多依然适用。比如,《弟子规》里面说:“见人善 即思齐”,意思是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要嫉妒,应该考虑我该怎么学习,向这样的水平靠近。这无论在人类社会的什么年代,在东西方哪个社会,都是适用的,有何不妥?

       这样的语句,在《弟子规》里面有很多,又比如这句:“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说的是我们要爱天下的人,之所以爱,是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世界的人。这种说法,就有着非常平等的观点,不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一视同仁。这在现代社会,难道有所改变吗?

       再比如:“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是告诉我们要讲究卫生,保护自己的健康,今天看来,这些做法一点都不落后,甚至有年轻人还未必做到;“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是告诉我们要衣冠整洁;“衣贵洁,不贵华”告诉我们要艰苦朴素,不要讲究奢华,等等。

       这些内容,在今天看来,完全符合现代行为规范,我们很多人甚至都做不到。那么,从哪里来的糟粕、满清遗风之说呢?哪里有培养奴性的内容呢?

       其实,我想这些人《弟子规》连看都没有看过一遍。

     

       现代社会,我们进入这样一个状态,很多人觉得这个世界,要么遵守西方规则,要么是东方规则,两者不可两立。这是典型的二元对立的观点,一根筋,在这些人的头脑中没有文化共存,多元协调的概念。他们觉得我们应该抛弃中国古人的一切,向西方学习,但是,我真的觉得他们从西方那里没有学习到什么,读《圣经》了吗?没有,读《国富论》了吗?也没有,但是,他们就是觉得该抛弃中国古人的东西。

      于是张嘴就骂,《弟子规》是糟粕,是满清的东西,儒家是培养奴性的!

       我今天写了个微博,我看到一位大学教授,在说要孔孟之道是阻碍中国发展的绊脚石,培养奴性。我说这位教授可能连《孟子》都没有读过一遍,才敢这么说话。孟子主张君轻民贵,主张管理者要为百姓谋福利。他对梁惠王说:如果你的厨房都是肥肉,而路上的百姓饿死,那么你就是带着野兽在吃人!这种痛斥,能是奴性吗?这种为百姓谋福利的思想,阻碍中国发展了吗?

      所以,不读书,就跟着起哄,恐怕永远也不会了解这个世界真正的道理的。这就如同,面对黄金宝库,别人在门口喊:“全是垃圾,什么用都没有!”您连进都不进去,看都不看,也跟着喊:“垃圾!垃圾!为什么还不抛弃!”然后走掉了,那么,一辈子恐怕也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人民日报》推荐了我写的弟子规的书,有几千朋友转发,但是也有三百多留言,很多朋友在辩论。其中多数留言,张口就是冷嘲热讽,说这是培养奴性,是糟粕。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心中是比较坦然的,因为我知道这个社会,如果大家都能懂得其中的道理,都说这是好东西,那还需要我们做什么工作呢?我们该早就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帮助温暖了,我们的沟通成本,早就不会如此之高了。正因为社会如此,我们才能开始讲国学,讲一些做人的底线。

      当讲做人的底线这种事被攻击的时候,不是讲的内容有问题了,而只是说明讲得太晚了,此时要加倍地讲了。

      有个故事讲得很好,一个鞋厂老板,派出两个推销员去非洲考察。一个推销员回来,垂头丧气地说那里人们都光着脚,没有人穿鞋,所以没有市场啊!

      但是,另外一个销售员却开心地说:那里人们都光着脚,还没有一个鞋厂进入市场,完全是一个空白的领域,所以市场大得很啊!


       所以,我觉得,该做工作的时候,来到了。估计,这个工作,我这辈子都不会做完的,两三代人,如果能把我们的道德修养提升上来,就是令人开心的事情。

       让我们,从点滴学起,从点滴做起。我也是一边学习,一边分享心得。我们不着急,但是每天都学一点,都传播一点,我相信,人心必定是向善的,星星之火,必定可以燎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