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定陵的那些宝贝

(2011-06-05 19:51:18)
标签:

北京

定陵

游览

地宫

博物馆

出土文物

点滴

记录

育儿

分类: 流浪心翼

2010528,周五。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家与小他会合,今晚要乘坐开往北京的列车。其实,早就想着带小他去北京看看了,如今临时起意,就决定了,就在这一天,我们动身出发!

小他很兴奋,终于可以坐爸爸的火车了。可是,爸爸的火车已经确定于620日停运了,所以才有了我们不假思索的决定。

小他带着《虹猫闯关大挑战》的画册,与同车厢偶遇的陌生大哥哥迅速成为玩耍的伙伴。那个小伙子家住青岛,正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上大四,学的是德语专业,毕业后准备留学德国。小他让大哥哥闯关,大哥哥闯关失败了,小他罚他说几句德语听听,大哥哥笑着用德语说“你好”,小他学不会呵。

熄灯了,我和小他挤在狭窄的下铺过夜,小他睡得可真好,列车运行中的小颠簸仿若小他的温柔摇篮,一夜安睡呼呼。而我则不得不在手臂酸麻、腿脚无支撑的时候,艰难的变换一下睡姿,一夜半梦半醒之间,只要不影响小他,只要小他睡得好,就好。

5点半,小他就醒了,醒了就清醒了,不肯睡了,小他要好好看一看火车,车厢、车窗、洗手间、卫生间、车厢连接处、火车门、中铺、梯子、宿行车小桌下的那个带有密码锁的保险柜……新奇无处不在,而距我们到昌平还有2个半小时呢。

旅客在北京站都下车了,我们开始用自带的早餐。我喜欢乘坐火车看着风景、吃着零食的感觉。这次只有不算完整一天的行程,我们要去定陵和居庸关游览。这两个地方,早在2003年前后在北京上学的时候,就游览过了。之所以打起精神,再故地重游,完全是为了小他,陪小他来游览。同时,于我而言,也有一种追忆的意味吧,追忆那段青春岁月美好的爱恋时光,如今,我们的孩子都已经6岁了,深感光阴似箭的同时,又多么有婚姻成就感啊!

终于到了昌平一处小车站,下了火车,空气清新,阳光透过薄薄的晨雾,撒在我们的身上,心情好似插上了翅膀,要快乐的飞翔!打车到定陵景区,事先和出租车司机谈好了价钱,50元到达!

来到定陵,感觉十分陌生,曾经的游览即使在梦中也回想不出来了,除了地宫的点滴印象,陵园景致仿佛重新打造一样,真的一点儿记忆都没有了。这一次,就用相机捕捉经典之处,用光影定格惊叹杰作,发到我的博客里,这样就不会再被我遗忘。

http://s12/middle/5c3e5f47ga4c7c04cdf4b&690&690

等票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定陵的大蚂蚁,个头儿大得简直骇人!片中那只小蚂蚁况且已经比在青岛我所见过的所有蚂蚁至少大上近3倍,而另外两只犀利围攻的蚂蚁那简直成王成精了,抓拍之后,我喊着小他赶紧闪开!

http://s11/middle/5c3e5f47ga4c7c82bb1ca&690&690
http://s1/middle/5c3e5f47ga4c7c870a490&690&690

帝王墓园,所见之处最多的就是“龙”的图腾。龙,是传说、神话、象形的动物,曾经是帝王与权利的象征,如今成为了中国屹立于世界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喜欢这些雄纠纠气昂昂的龙。

http://s4/middle/5c3e5f47ga4c7c09ef553&690&690

许多这样的圆桌、石凳。特别是石凳,都是象的造型,象谐音“祥”,中国人的象形文化自古传承。当年我曾骑着这其中的一头小象青春可爱的留影,而今,我们一家三口坐在这里一起留影。时间,让我失去了宝贵的青春容颜,却让我获得了最无价的亲密亲情。

http://s15/middle/5c3e5f47g76e0c69027ee&690&690

定陵的明楼。其后便是幽深的地宫了。

http://s4/middle/5c3e5f47ga4c7c2129003&690&690

拾阶而上,仰头望见这样一些树,它们生长在古老的城墙头,依然茁壮参天。大概是鸟儿噙来的种子无意洒落在这里吧,于是它们顽强的生长,便遇见了今天的我…

http://s8/middle/5c3e5f47ga4c7c268b207&690&690
http://s7/middle/5c3e5f47ga4c7c32a1ac6&690&690

地宫好深邃啊,一边下楼一边感叹,那时的劳动人民,没有科技、没有器械,只有双手,只靠力气、智慧与毅力,便完成了这宏伟的旷世工程。忘记了数一数到底下了多少层楼,终于来到阴森寒气渗人的地宫。三个白石雕刻的宝座,周身布有龙的图案,这是靠背一侧龙头、凤头的形象。

http://s11/middle/5c3e5f47ga4c7c359bb3a&690&690

青花瓷的长明灯,早已不见灯火,静静的摆放在宝座正前。二龙戏珠的图案,无处不标榜着这里墓主人的帝王身份。

http://s2/middle/5c3e5f47ga4c7c386c721&690&690

墓室门上一个面目狰狞的铸像,有威严震慑之感。是狮头,还是龙头?应该依然是龙。

http://s12/middle/5c3e5f47ga4c7c4eedc2b&690&690

从地宫出来时,仰头望见这样一盏吊灯,盘龙衔珠的造型,很有气势。

http://s1/middle/5c3e5f47ga4c7c52e7440&690&690

大明石碑座处二龙戏珠的雕刻纹路,这是其中一条生动的龙。

http://s11/middle/5c3e5f47ga4c7c5610e4a&690&690

地宫出土的多姿多彩的服饰中,尤以刺绣的百子衣为珍贵,该衣出于孝靖皇后棺内。《明史·舆服志》记载:“皇后常服。洪武三年定……衣用织金龙凤文(纹),加绣饰。”百子衣图案以升龙、行龙左右盘绕与百子嬉戏为主题,庄重富丽。龙纹姿态生动,龙身粗壮有力,四周饰以云、海水、江芽等纹样,更衬托出龙的威严气势。在前后襟的下半部与宽大衣袖上,绣有100个体态丰腴、活泼可爱的童子,正在进行各项游戏,如读书、出游、捉迷藏、沐浴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百子周围饰有金银锭、方胜、古钱、犀角等八宝,还有以梅花、荷花、桃花、菊花、山茶等花卉组成的春、夏、秋、冬“一年景”图案。整个纹样寓有“子孙万代,多福多寿”之意。

http://s5/middle/5c3e5f47g76e0c6f9f9c4&690&690

织锦金寿字龙云肩通袖龙妆花缎衬褶袍,18条五彩龙、540只仙鹤、540个灵芝、1045个金色正楷寿字。龙袍虽为上衣下裳,但整体结构看不出任何接缝,下摆打有37道合抱褶。领缘中为一正面祥龙,左右分列两条相同的五彩行龙,两袖为两条龙首向上、面向前襟的升龙。上衣中间有一如同柿子顶端的柿蒂龙形状图案,两龙首尾衔接盘踞于前襟后背,下裳共有龙栏11条,纹饰为龙赶珠、海水江牙及八宝纹,显得非常华贵精美。

http://s7/middle/5c3e5f47ga4c7c6041ef6&690&690

胸口后背秀有“洪福、齐天”的衣裳,除了那件百子衣,我最喜爱的就是这一件了。

http://s15/middle/5c3e5f47ga4c7c632f3ce&690&690

花与喜字图案的布匹,现在都极少见如此华美精致足以打动人心的布织手艺了。

http://s8/middle/5c3e5f47ga4c7c67160b7&690&690
http://s8/middle/5c3e5f47ga4c7c73f7697&690&690

 

http://s15/middle/5c3e5f47g76e0c727519e&690&690

    心形与如意形的饰品,那心形的发饰最让我流连,好美妙啊,真的打动了我的心,我也好想拥有一枚这样的发饰呢。其中,如意形发饰中央的那块宝石,就是猫眼石了,又叫“猫睛石”,为具幻光性的金绿宝石,石色淡黄,中含青纹,经琢磨成型后出现游动的光带,以宛如猫眼而得名,真可谓世间罕见之奇珍。

http://s5/middle/5c3e5f47ga4c7c7f0e6c4&690&690

朱翊钧的金丝翼善冠,全用极细的金丝,采用多种工艺编织而成,且堆垒出二龙戏珠图案,孔眼匀称,外表不露任何接头痕迹,尤其是龙的造型生动有力,气势雄浑,真让人叹为观止。我催小他赶紧来瞧一瞧,小他却不屑一顾,小孩子真正是“视黄金如粪土”啊!这金丝翼善冠比不上博物馆一角的那台电脑查询机,小他只贪恋在那里玩了。

http://s5/middle/5c3e5f47ga4c7c7bac8d4&690&690

皇后凤冠,龙是金制,龙口衔珠宝,左右两龙各衔长串珠结,凤口衔珠滴,凤上满饰翠云,这翠云是将翠鸟的缘羽攒点在硬纸上,此点翠的方法没有流传下来,真是可惜。这六龙三凤冠最为精美,六条用金丝编织的龙雄踞居于凤冠上,昂首欲腾;三只用翠鸟羽毛粘贴的凤屈居于下,展翅若飞。龙、凤均口衔珠宝串饰,在满饰大小不同的用珍珠宝石缀编的牡丹花及点翠的如意云及花树之间穿行嬉戏。冠后的六扇博鬓,左右分开,如五彩缤纷展开的凤尾。此凤冠珠光宝气,富丽堂皇,共有红、蓝宝石128块,珍珠5400多颗,重2905克。

http://s10/middle/5c3e5f47ga4c7c5951a49&690&690

游览了一遍,心中有许多感想,再多的荣华富贵,不如有生的日子幸福快乐多一些啊。这一株树,名叫“龙爪槐”,名字也与龙沾边,其树冠如伞,状态优美,枝条构成盘状,上部蟠曲如龙,老树奇特苍古,很喜欢站在其下仰望天际的空隙,特别的韵味,抓拍留念。

跨出坊门的时候,我们相约一起大喊一声:“我回来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