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造假的事情被闹的沸沸扬扬,孟想认为此事无聊至极!
企业用人,要用的究竟是一个人的能力,还是一个人的学历?
选择企业,究竟是用学历去说服人,还是用能力去说服人?
想来唐骏也真是荒唐。自己有着冲天的本事,却荒唐到要去伪造一张废纸一样的学历?
因为一直在研究三国的缘故,就不由得想起了诸葛亮的学历。
诸葛亮九岁时母亲去世,十二岁时父亲去世,十四岁时由叔父诸葛玄收养,十七岁时叔父诸葛玄又去世之后投奔荆州刘表,十九岁时才与他的好友徐庶拜水镜先生司马徽为师。
由此看来,诸葛亮坎坷人生当中很少上过正规的私塾,也没有拿到过任何学历证明。
然而诸葛亮的才学,却排在三国时期的首位。卧龙、凤雏、幼麒、冢虎,卧龙排在首位。
那诸葛亮的才学从何而来呢?
一是在叔父诸葛玄那儿的耳濡目染;
二是水镜先生的言传身教;
三是与荆襄名士的密切交流;
四是对三教九流奇门学科的深入研究;
五是不局限于经典学问的条条框框,能够活用自如。
总之,诸葛亮不是一位很好的学生,没有哪点符合当代教育部门对“三号学生”定下的标准。
诸葛亮的学问,来自于天地万物,来自于世间万象。
诸葛亮以天地当书,以世间万象当字,才成就了令人瞩目的才学。
诸葛亮的才学强调的不仅仅是一个学字,更多的功夫下在“悟”字上面。
真正的学问,在自然界,在人世间。
私塾也好,学校也罢,都只能够教会你最基础的东西。
在这最基础的学问上面颁发出来的所有学历证明,都不能完整囊括一个人的智慧,也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
要在基础学问上取得更深一步的才学早就,则要融入社会生活中去历练。
社会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在这所大学里,不受任何学历的局限。
实践证明,在绝大多数取得瞩目成就的人群当中,他们的学历往往都是大专以下文凭的!
究竟是为什么?
是因为他们在社会生活当中,学到了比学历更为有用的东西,所以他们成了时代的佼佼者!
学问,真正存在校园里的学问微乎其微,甚至不足挂齿。
世间可学的东西太多了,留心处处皆学问啊!
草木的生长,风云的变化,动物间的生存搏击,人与人的相处,没有哪一处是不存在着学问的!
人类社会的学问,全囊括在天地万物和世间万象当中,八辈子都学不完。
那校园里微不足道的皮毛学问,为何要把它推崇到一个小小的红本本上面,用来区别人的等次高低呢?
人类文明发展到这种地步,实在是一种痛心疾首的悲哀!
呜呼哀哉!
学不精,还造假?舍其本!逐其木!
木下胡乱添上一横,就被当成本来招摇撞骗了?
哀哉学历!痛哉学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