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漫记 林东(六)

标签:
北塔佛舍利烈士陵园望京阁步行街 |
分类: 五色游记 |
北塔 临潢路
走出辽上京博物馆,才觉出两条腿有些乏了,嗓子也有些发干了。在博物馆前广场两边藤廊的木条凳上歇歇,藤廊四下还没有栽上爬藤,但有旁边高高的白杨树树荫罩着,小风儿吹来,还是很有些凉意。再脱下旅游鞋,放平双腿,真是舒坦极了。从背包里拿出保温壶,倒一杯散发着浓郁茉莉香气的花茶,热茶流进口腔,呵呵,真爽啊!
http://s3/mw690/5c3b7174tx6CsEb4vSO52&690
忽然想到准备去的另几处辽上京古遗址,遂回到博物馆向工作人员打听辽京城遗址的南塔、北塔和萨满石房子的位置,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沿着博物馆前面的契丹大街向北,在第二个路口向西拐,走到头有一个三岔路口,就能看见北塔了。关于南塔和石房子的方位,他们说就在辽上京遗址南边不远的地方,离博物馆也就是几里地远。但是无论他们怎么讲解,我却怎么也弄不清南塔到底在什么位置,只觉得是在不但是不管远近,南塔和北塔一南一北,肯定是不能一顺边游览的。道谢出来,在博物馆广场拍了些照片,即按照人家的指点去寻找北塔。
http://s4/mw690/5c3b7174tx6CsEegQWT73&690
http://s6/mw690/5c3b7174tx6CsEfK4Pr05&690
传说当年辽上京下面压着一条土龙,头在北山,尾在南山,于是修了南北两座佛塔,压住土龙的首尾,才使得上京安定,大辽长治。如是,我更要去看看这座镇压着土龙头的北塔是个啥样子。
我们沿契丹大街北行,过了林东汽车站,向路边店铺的老板问路,不想他们竟几乎都说不清,只有一个小伙子说了个大概的方向。我看他说的和博物馆工作人员说的基本一致,遂自信满满的前行。果然见到一个三岔路口,但三面望去,却怎么也看不到所说的北塔。正在琢磨走那条路,老伴询到一位当地的小姑娘,她很热心的亲自带路,一直来到一条正在铺设路面的胡同前,胡同里,土路又窄又烂,弯曲着伸向坡顶,但这里并不见有什么古塔。
http://s1/mw690/5c3b7174tx6CsEjVKJa10&690
疑惑之间,小姑娘告诉我们北塔就在这座坡上。说完,就翩翩告辞而去。犹疑的往前走了一段,果然看见坡顶那座传说中的北塔。幸亏有这位小姑娘引路,不然的话,即便我们走到这胡同口也很可能不会想到在这里面还会掩藏着一座辽代古塔。
http://s2/mw690/5c3b7174tx6CsEmCWch11&690
关于北塔的修建,相传当年辽朝女军事统帅萧綽,即戏书中所称的“萧太后”,统帅辽军与宋军恶战于金沙滩,宋军惨败,杨家将大郎、二郎、三郎战死,仅六郎杨延昭幸存。为了纪念这次胜利,辽廷建了这座北塔。
http://s4/mw690/5c3b7174tx6CsEqSB6H23&690
北塔为六角密檐式砖塔,塔身现仅存5层,残高大约为 6米,经过抢救维修,为塔加盖了塔顶、塔刹,现高13米多。塔基座上原有镶嵌浮雕遗迹,塔身南边原有佛龛。
http://s5/small/5c3b7174tx6CsEtpYkAf4&690
1980年和1990年曾两次对北塔进行维修。1990年维修时,在第五层中心发现穴室(天宫),里面藏有十几件文物。其中有8个白瓷小碗和一个白釉瓷碟,瓷碗和瓷碟中盛有槟榔、芸香、沉香、荜拔、五灵脂、石膏、琥珀、白芸香等药材和香料,白芸香切成碎片并用丝织品包裹着。我们在博物馆第三展厅里见到。
另有3座木制小塔,1个鎏金铜经筒,1个铸铁镂空器座,1只高22.5厘米圆肩直腹,大圈足,短颈盘口的青铜净瓶。
穴室的东北边有一座木佛龛,里面镶着一尊10厘米高的铸铁弥勒像(已残)。西南放有一卷帛画,帛画严重腐朽。经过剥离、揭取、拼凑,尚能看出这是三副描绘佛教故事的帛画。其中一幅画面左侧画一尊菩萨立像,右上方一人在须弥山上跪拜,中部一人被蛇蝎追咬,下画二人分别饮毒、吐血,面相极为痛苦。最下面画有一慈祥可亲之人,双手合十,似诵经念佛。整副画描绘的是天堂、人间、地狱三个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在天宫里还发现在一个雕饰精美的木塔里藏着一个细颈、鼓腹、平底,高9厘米、口径3.3厘米、底径3厘米的琉璃瓶。琉璃瓶瓶盖为木雕荷叶托一精刻莲蕾。琉璃瓶壁饰以金粉,虽脱落却不透明,瓶内存有包括骨、血、肉、发等48颗十分罕见的佛舍利子。北塔大约建于辽代中期,座落在开龙寺(也有说是“宝积寺”)遗址内。开龙寺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建,辽代名为大开龙寺,金代名为开龙寺,后期名为开龙禅寺。寺院为辽临潢府所辖,学界大都认为此塔就是《大藏经》中记载的“临潢塔”。
http://s4/mw690/5c3b7174tx6CsESdplNa3&690
图片源自:百度图片
佛祖真身舍利分别藏在各地的佛塔中,据《大藏经》记载,其中就有辽州临潢塔。如果辽上京的北塔就是临潢塔,那么北塔出土的佛舍利子就应该是佛祖真身舍利。
遗憾的是,北塔出土的这些文物,我们只见到了装有中药的瓷碗、瓷碟,其它物件,尤其是佛舍利则无福得见。
http://s2/mw690/5c3b7174tx6CsEOpfy1d1&690
站在北塔前向四周眺望,往北看,不远处有一座很高的楼阁,好像是早年林东烈士陵园在北山的旧址,就在我们住的玉峰宾馆附近。
http://s3/mw690/5c3b7174tx6CsELZVkKf2&690
http://s1/mw690/5c3b7174tx6CsEIFxoQ00&690
见到塔边有一位很奇怪的小伙子,在烈日下围着塔疾走,看来是经常在此“夏练三伏”的人。我叫住他,打听道:“小伙子,你是这里的坐地户吗?”回答说:“不是老住户,但也住了好几年了。”再问道:“那你知道那个萨满石屋是在这儿附近吗?”回答说:“你说的是石房子吧?那可远了去啦。”我奇怪的问:“听说那石房子就在北塔山坡下呀。”小伙子说:“不对,不对。石房子离这里得有40多里地呢。”我问:“那是在南塔跟前吗?”回答:“不是,石房子在北塔的西南边,南塔在北塔的南边,有10来里地。南塔在石房子的东边,也有40多里地。”我明白了,说道:“那就是说这三处之间就是一个等腰角形,石房子离哪个塔都有40多里地,我还以为石房子跟一个塔在一块儿呢。呵呵,傻啦。”跟这个“夏练三伏”的小伙子道谢告辞,我和老伴俩人在林东镇上的大马路上溜达着找回宾馆。
我们住的玉峰宾馆原先叫“林东旅社”,位于临潢路四道街路口,根据考古出土文物和历史资料记载,这一带与辽开龙寺有着重要的关联。
从契丹大街路口向北至一道街如今已辟为步行商业街,其奢华程度真不输于那些大中城市。白天走在街上,标着各种中西店名的商店里,客人稀稀落落的,如店前有庭院,就可以称为“门庭罗雀”了。我很奇怪,在我记忆里,这样规模的商业街,将整个林东的居民全给赶来,也凑不满半条街筒子啊,如今能有多少人来此消费?
http://s14/mw690/5c3b7174tx6CsF4qzHn5d&690
图片源自:林东老照片
再前行,临潢路北头原林东烈士纪念塔旧址上已经建成一座望京阁,很宏伟,但是不知为什么要把原先的林东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周围的烈士墓弄走,高仿一个辽代的“望京阁”,也算是“以辽为纲”?
http://s16/mw690/5c3b7174tx6CsF83kuP0f&690
http://s10/mw690/5c3b7174tx6CsWYAzSF29&690
顺临潢路走向北段,林东三中和林东实验小学隔街相对。真想不到,不这里中学和小学的设施已经达到如此的水平,实验小学里那片绿茵茵的足球场,更是显得气派。
http://s16/mw690/5c3b7174tx6CsW6dBj9ef&690
http://s4/mw690/5c3b7174tx6CsW7KRzl23&690
查到有关资料,想是理由有二:林东镇北山坡辽代遗址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被认定是一个契丹族早期游牧生活的“帐幕”遗迹,就已经得到考古和历史工作者的重视。现如今,林东这样契丹和辽上京故地,更是要打历史人文这张牌,以促进地区的经济增长。
望京阁还未完工
http://s14/mw690/5c3b7174tx6CsXcQdsNed&690
图片源自:林东老照片
http://s11/mw690/5c3b7174tx6CsXjMRTA9a&690
图片源自:百度图片
http://s9/mw690/5c3b7174tx6CsXopEXS78&690
另外,有人大代表提案,政协委员建议,希望新建烈士陵园。旗委、旗政府经过调研论证,认为原林东烈士陵园规模小,年久失修、陈旧破损,同时随着林东镇人口增加,陵园已经被居民区包围,不便管理,同意烈士陵园迁址新建。如是,林东烈士陵园被斥资820万元迁到辽代名山“望京山”下,而这座“望京阁”则建造在陵园旧址之上了。
http://s16/mw690/5c3b7174tx6CsXsjZ4bbf&690
http://s16/mw690/5c3b7174tx6CsXtNsNF5f&690
旁晚6点以后,步行街上竟大变活人似的潮涌来了无数的人,一扫白天行人稀落的萧条情景。
http://s16/mw690/5c3b7174tx6CsF2g1MH4f&690
http://s5/mw690/5c3b7174tx6CsWBVWO854&690
步行街 华灯初上
http://s5/mw690/5c3b7174tx6CsWCIeSU44&690
http://s7/mw690/5c3b7174tx6CsWEiyiyb6&690
简易的注气游乐场 18点至21点开放
在这条街上,有闻乐起舞者,有滑轮游戏的顽童者,有结伴而行的少年者,有相偕闲行的夫妻者,更有随地铺摆的各色小摊,呵呵,竟与白天判若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