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第三回,鲁智深为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随即逃亡。当他逃到代州雁门县,见一群人在看贴在墙上的告示,便也凑热闹挤进去看了起来。殊不知,这告示的内容就是捉拿他的。幸亏被金老儿发现,将他从人群中拉走了。可见,鲁智深是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的白丁。
可到了第九十回,鲁智深来到五台山参拜智真长老。临别时,智真长老给鲁智深写了四句偈语:“奉夏而擒,遇腊而智,听潮而圆,见信而寂。”鲁智深把偈语读了几遍才藏在身上。在这里,鲁智深又成了一个识字的人,而且阅读能力不低。这让读者很是迷惑:鲁智深究竟是识字还是不识字?
显然,这是《水浒》作者的疏忽造成的,写作时忘记前后情节的照应。作者在写鲁智深读偈语时,忘记了前面已经写了他目不识丁,从而导致出现前后矛盾。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写鲁智深目不识丁的是一位作者,写鲁智深认识字的又是另外一个作者。据研究,《水浒》不是一两个作者完成的。多位作者写一本书,难免顾此失彼。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也是在上述故事中,鲁智深在渭州打死镇关西后逃亡,与金氏父女在同一天出走,只不过隔了几个时辰。可当他行走半个多月,在代州雁门县遇到金氏父女时,金老儿已在雁门县做起了买卖,还在做买卖中托熟人给女儿找到一个财主丈夫。可见,金氏父女来到雁门县已经很长时间了,不然做不了那么多事情。问题是金氏父女的时间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和鲁智深从渭州同一天出发,鲁智深作为一个壮汉都走了半个多月才到雁门县。而金氏父女一个老汉,一个弱女子,理应比鲁智深走得慢,却比鲁智深早到了不短的日子。难道金氏父女时空穿越了么?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出现,同样是作者疏忽造成的,忘记了左右情节的照应。作者在写金老儿突然出现在鲁智深看告示的场面时,忘记了金氏父女是和鲁智深同一天从渭州出发的。
可见,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便是古典名著,作者也有顾此失彼的时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