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节感怀 (随笔)

(2012-05-03 17:40:01)
标签:

李煜

中国

清明节

中秋节

《水调歌头》

《虞美人》

过节

情人节

愚人节

分类: 散文

 现在中国的年轻人热衷于过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而对自己国家的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却不感兴趣。为此,上了年纪的人担心这样下去,中国的传统会逐渐消亡。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年轻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但到了一定的年纪,他们仍然会回归到中国的传统上来。因为他们的根在中国。

 这不禁让让我想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中秋节对亲友的思念,浓郁的亲情感怀,是情人节、愚人节能够代替的么?

 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描写古人不顾路途艰难,赶回祭奠亡人的情景,读了怎么能够让人忘怀?
    这又使我想起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知,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叶落归根,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情怀。
    更让我不能忘记的是晚唐后主李煜当了亡国奴之后写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每当我读到这首词都不禁热泪盈眶,感慨系之:李煜啊,你为什么要到了国破家亡才知道自己国家的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