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人泪下的胡笳十八拍
(2025-08-29 15:29:59)
标签:
文化情感旅游历史收藏 |
分类: 散文 |
催人泪下的胡笳十八拍
牧童
西安之行意外的收获是参观了蔡文姬纪念馆。
朋友们又带我们去伏萍同学工作供职的蓝田,看蔡文姬纪念馆。……蔡文姬纪念馆很小,但蔡文姬的遭际令人唏嘘!其文才也令人叫绝,传说她作的《胡茄十八拍》,催人泪下。
——引自拙作《西北望长安》
蔡文姬纪念馆在蓝田是因为蔡文姬墓就在蓝田。
蔡文姬的生平与蓝田的关联主要体现在她曾在蓝田居住,并且蓝田有与她相关的名胜古迹。
据蓝田县志所载,蔡文姬随其父蔡邕抵达长安,后安家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蓝田县有蔡邕别墅,俗称大夫村,即今蔡家村又名蔡家湾。此外,蓝田县还有蔡文姬墓,始修于魏明帝正始十年(公元二三九年),历代墓冢保护、整修均由当地民众自发完成,建国后得到政府层面的开发保护。
蔡文姬纪念馆位于西安市蓝田县三里镇蔡王村,距西安市区三十八公里,西蓝高速及三一二国道直达。蔡文姬纪念馆占地面积四十五亩,馆内有蔡文姬生平展及蓝田文物、碑石精品展,其中有《胡笳十八拍》的石刻。建有《胡笳十八拍》雕塑园,详细地介绍了蔡文姬生平事迹和东汉末年社会风土人情。纪念馆内还有历经-千八百余年的蔡文姬墓,其冢高七米,林木葱郁。
先说一个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 曹操。
曹操是个好色之徒众所周知,只要是长的美或者自己喜欢的他都想据为己有,哪怕是有妇之夫。他的邹夫人,杜夫人,尹夫人等十多位妾都是从别人那里强抢而来。
究其原因都是一个字——美。还闻听甄宓倾国倾城,从而起兵攻打邺城,跟儿子争抢她。还因大乔小乔貌美世所罕见,又心痒痒建铜雀台欲锁二乔,然后有了赤壁之战。
曹操为了女人可真是不惜折兵损将,因女人而起战争中他精心培养的世子曹昂和侄子等都把小命搭了进去。
好色到这种程度的曹操却没碰一个人,尽管这个女人她唾手可得。
她就是蔡文姬。
《后汉书》记录蔡文姬“端操有踪,幽闲有容”。意思是德行操守好,气质容貌好。
又记录她“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意思是博学多才,精通音律。
可见蔡文姬德才貌兼备,排除了曹操看不上她的可能,那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从蔡文姬小时候说起吧!
蔡文姬六岁那年,父亲蔡邕在房里弹琴,弹到兴头上时突然一根弦断了,一旁玩耍的蔡文姬脱口而出:“父亲,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暗暗吃了一惊,他不动声色的故意弄断了第四根,蔡文姬头都不抬的接着说道:“这次是第四根。”
这个发现让蔡邕喜出望外,也是幼小的蔡文姬初次展露她聪颖异常,天资不凡的时刻。大概是虎父无犬女的道理吧,蔡文姬一半是遗传一半是天纵奇才。她父亲蔡邕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世代都是官宦之家。
历史的车轮在向前滚动,转眼到了男二十岁束发而冠,女子十五岁束发而笄的年龄。家世如此好的蔡文姬当然要觅得门当户对的好如意郎君才行,于是蔡邕将她许配给了赫赫有名的卫氏家族卫仲道。
彼时,曹操正是蔡邕的学生兼好友,曹操小蔡邕二十二岁。据推测蔡邕是生育较晚,那就是说曹操可能大蔡文姬十来岁,那个年龄的他正处于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的境况,自然不是最佳夫婿之选了,关键是那时他还籍籍无名。眼看着德才貌俱全的蔡文姬嫁作他人妇。
如果说蔡文姬嫁得如意郎君从此幸福安享余生也就没有接下来的故事了,正所谓史家不幸诗家兴,没多久卫仲道因病离世。蔡文姬受不了在卫家的冷嘲热讽、冷眼相待果断回了娘家。
这是第一次她冷静而理智的做出的选择,不容忍不妥协,因为她有退路。
一直谢绝为官的蔡邕避世在家,父女日子倒也过的逍遥,但是董卓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董卓闻听蔡邕非常有才想重用他,他邀请的方法是连捧带威胁,这次根本不容拒绝,否则等待他的就是举家被杀。
这一走上仕途,人生真是大起大落大开大合,起初他平步青云,非常受器重,索性全家都迁往任职地。后来董卓被杀以后蔡邕也被牵连关进狱中。
一下子无依无靠的蔡文姬就像一叶浮萍,不知该飘向哪里,困顿之际她选择回老家。哪知更大的灾难张着大网等着她。
那是汉末王朝,内部乱作一团,外部匈奴又大举进犯,在蔡文姬老家许多百姓被杀,女人被捆到马后强掳而去,有数万人之多,蔡文姬正是其中之一。
在匈奴眼里那些白白带去的中原女人命如草芥,动辄打骂,随意杀戮。曾看过一段记载,匈奴入侵以后带走的女人命运异常惨烈,一部分用来没日没夜做工,一部分被当作兵妓,最好的结局是被挑去为奴为妾。蔡文姬刚好属于最后一种,她被匈奴首领左贤王选中做王妃,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在数以万计的女人堆中被首领选中那得是何等优秀?这里也可以印证蔡文姬确实超凡脱俗,美貌和气质都卓然不群。
她流传于后世的《悲愤诗》详细记录了从董卓叛乱被杀到她们被掳然后她被营救回去的整个过程。真可谓字字泣血!
藏拙是藏不住的,正如浑身的才气藏不住从眼睛里折射出来一样。在那样恶劣无助的情况下,换做别人早就心态崩塌神采全无形同死尸了,而她的清醒她的坚强也会不自觉的外漏。
这是一个王妃所拥有的特质,也是匈奴首领于万人群中选中她的原因。
这一次,她妥协顺从,因为她没有退路,因为她要活下去。
从家乡中原到漫天风沙的匈奴地,从和风细雨到北风呼啸,从身着锦缎到动物毛皮着身,从珍馐美味到滴着血的半生肉,每一个细节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而她在匈奴所在地足足生活了十二年!左贤王对她宠爱有加,她也生了两个儿子。
十二年间,曹操也完成了人生蜕变,他早已褪去青涩奠定了一方政权,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时,他终于要去做一件事了,找到蔡文姬。
撒下天罗地网后终于打听到蔡文姬被掳去做了匈奴王妃的消息,于是不惜花重金去赎回她。左贤王当然不舍,但是迫于曹操今日的权势不得不做出让步,孩子留下。
就这样,蔡文姬在那么多日夜思念故国的女人们的注视下离开了匈奴。
走也难,不走也难,因为两个年幼的孩子。蔡文姬又写下了感动后世人的 《胡笳十八拍》。
有一种女人是用来敬爱的,蔡文姬就是。曹操能南征北战抢女人,而对蔡文姬却只能远观却不能亵玩矣。他花重金不远万里营救她回来如果占为己有那跟被抢来有什么区别呢?
这时蔡文姬已经三十五岁了,曹操很隆重的把她嫁给了年方二十出头的董祀——曹操器重的一位官员。可不幸的是转年董祀就犯了死罪,曹操要按律行斩。
蔡文姬听到消息后上门求见,曹操指着门外尚未到来的蔡文姬,对一屋子要员略带炫耀的说:“今天你们很有幸能见到才女兼美女蔡文姬的真容”。
话音未落,只见她身着单衣素服,披头散发,光着脚从容的走进来,这一幕惊的大家瞠目结舌,这可是数九寒天呢!
接着,她开始条例清晰字字铿锵叩求曹操放了自己的丈夫,曹操迟疑着说:“行斩的命令都颁下去了,如何收回呢?”
蔡文姬毫不犹豫的回道:“您马厩里好马上万匹,勇士数不清,去救一个将死之人轻而易举。”
曹操心软了,遂放了董祀。这份收回成命里带了多少对蔡文姬的感情呢?
这一次,她再次放低姿态不惜自毁形象,只为博救夫一命博一个安稳余生。
原本董祀对这桩婚事极为不满,试想,如今开放的社会都对大十几岁的妻子难以容忍,更何况古代呢?但是经这件事后,董祀对蔡文姬态度大为改观,他感谢她给予了自己二次生命。
所幸,命运给蔡文姬的考验总算结束了。据说他们往后的日子非常甜蜜。
这是一个女人自身魅力扭转命运的典型例子,想必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灵魂闪闪发光,仿佛总能化险为夷。
如果聪颖美貌是上天给的,那么冷静理智坚韧是后期修的,她能让好色的曹操对自己敬爱有加不忍侵犯,能让野蛮凶残的匈奴王对自己宠爱万分,能扭转董祀对自己的态度从而获得爱情,这是所有女人都希翼的品质。
毕竟世道艰辛,一生要遇到的沟沟坎坎不计其数,眼泪和懦弱是最无用的。如果把自己修的这么有张力有魅力自然能平安度过劫难。愿每个女人都能活的冷静理智又坚韧!
兹转入正题, 看看《胡笳十八拍》催人泪下的原因:
原诗(加黒, 下同):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离乱,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她在时代大动乱的背景前开始露面,第一拍即点“乱离”的背景:胡虏强盛,烽火遍野,民卒流亡。汉末天下大乱,宦官、外戚、军阀相继把持朝政,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外族入侵,陆续不断。汉末诗歌中所写的“铠甲生机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等等,都是当时动乱现象的真实写照。蔡文姬即是在兵荒马乱之中被胡骑掠掳西去的。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被掳,是她痛苦生涯的开端,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因而诗中专用第二拍写她被掳途中的情况。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心,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而诉说乡情表现得最为感人的,要数第五拍。在这一拍中,蔡文姬以她执着的深情开凿出一个淡远深邃的情境:秋日,她翘首蓝天,期待南飞的大雁捎去她边地的心声;春天,她仰望云空,企盼北归的大雁带来故土的音讯。但大雁高高地飞走了,杳邈难寻,她不由得心痛肠断,黯然销魂……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中心)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作者又在第十拍中用“一生辛苦兮缘别离,”指明一生的不幸源于被掳。她被强留在南匈奴的十二年间,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胡地的大自然是严酷的:“胡风浩浩”、“冰霜凛凛”、“原野萧条”、“流水呜咽”,异方殊俗的生活是与她格格不入的。毛皮做的衣服,穿在身上心惊肉跳:“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以肉奶为食,腥膻难闻,无法下咽,“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居无定处,逐水草而迁徙,住在临时用草筏、干牛羊粪垒成的窝棚里;兴奋激动时,击鼓狂欢,又唱又跳,喧声聒耳,通宵达旦。总之,她既无法适应胡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不能忍受与汉族迥异的胡人的生活习惯,因而她唱出了“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的痛苦的心声,而令她最为不堪的,还是在精神方面。
在精神上,她经受着双重的屈辱:作为汉人,她成了胡人的俘虏;作为女人,被迫嫁给了胡人。第一拍所谓“志意乖兮节义亏”,其内涵正是指这双重屈辱而言的。在身心两方面都受到煎熬的情况下,思念故国,思返故乡,就成了支持她坚强地活下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
在第十一拍中,她揭出示自己忍辱偷生的内心隐秘:“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得埋骨兮长已矣。”终于,她熬过了漫长的十二年,还乡的宿愿得偿,“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但这喜悦是转瞬即逝的,在喜上心头的同时,飘来了一片新的愁云,她想到自己生还之日,也是与两个亲生儿子诀别之时。
从第二拍到第十一拍的主要内容便是写她的思乡之情。
第四拍的“无日无夜兮不念我故土”,第十拍的“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第十一拍的“生仍冀得兮归桑梓”,都是直接诉说乡情的动人字句。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第十二拍中说的:“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正是这种矛盾心理的坦率剖白。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从第十三拍起,蔡文姬就转入不忍与儿子分别的描写,出语哽咽,沉哀入骨。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自思。
第十三拍写别子,第十四拍写思儿成梦,“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销影绝兮恩爱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极尽缠绵,感人肺腑。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穹庐兮偶殊俗。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子母分离兮意难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我兮独罹此殃!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行路难。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豗兮筋力覃。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胡笳十八拍》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欣赏此诗,不要作为一般的书面文学来阅读,而应想到的是蔡文姬这位不幸女子在自弹自唱,琴声正随着她的心意在流淌。随着琴声、歌声,我们似见她正行走在一条由屈辱与痛苦铺成的长路上……
宋代范时文在《对床夜话》中这样说:“此将归别子也,时身历其苦,词宣乎心。怨而怒,哀前思,千载如新;使经圣笔,亦必不忍删之也。”蔡文姬的这种别离之情,别离之痛,一直陪伴着她,离开胡地,重入长安。屈辱的生活结束了,而新的不幸:思念亲子的痛苦,才刚刚开始。“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全诗即在此感情如狂潮般涌动处曲终罢弹,完成了蔡文姬这一怨苦向天的悲剧性的人生旅程。
《胡笳十八拍》既体现了蔡文姬的命薄,也反映出她的才高。《胡笳十八拍》在主人公,即蔡文姬自己的艺术形象创造上,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即使在叙事上也是如此,写被掳西去,在胡地生育二子,别儿归国,重入长安,无不是以深情唱叹出之。如写被掳西去:“云山万重兮归路遇,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狂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处处表露了蔡文姬爱憎鲜明的感情——“云山”句连着故土之思,“疾风”句关乎道路之苦。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更主要地体现在感情抒发的突发性上。蔡文姬的感情,往往是突然而来,忽然而去,跳荡变化,匪夷所思。正所谓“思无定位”,甫临沧海,复造瑶池。并且诗中把矛头直指天、神:“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海北天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把天、神送到被告席,更反映出蔡文姬的“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的心情。
《胡笳十八拍》的艺术价值很高,明朝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胡笳十八拍》的艺术价值高,与蔡文姬的才高有关,蔡文姬的才高是由她的家世和社会背景造成的。
几千年中国社会是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 可是, 却有一个女子, 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故事,穿越了千年时光,到现在还被人们传颂,成了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如《文姬归汉》:举凡画作、诗作、词作, 曲谱、京剧, 传说等等, 不胜枚举。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清赵翼《题遗山诗》
我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血泪凝成句当工。”
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四至二十五日撰校于隐庐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