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情感时尚文化教育 |
分类: 长篇小说连载 |
正月人游安(游艺活动),铜钦鼓首闹呛呛。
——潮汕歌谣
玉港从原来的一个农业生态镇,经过三年热火朝天的大建设,溪流田园没了踪影了。低的被填高,高的被推平。这一大片被黄土所覆盖的地皮,又被钢筋水泥纵横交织的直路横街分割成一块又一块大小不一长短各异的土地。横街直路的两旁都种上了绿化树。在这些一块又一块的土地上,散布着一幢幢高低错落的水泥楼房。灰色的稀疏的水泥森林中,夹杂着待建而未建的已填了黄色泥土和已长了绿色野草的地皮。但不管怎么说,一个县城的规模已经基本形成了,看起来还像模像样。公元一九九五年的春节,东兴建县三周年,玉港镇的人民为一座新县城的拔地而起而大加庆祝。他们准备在春节期间游锣鼓、游花灯。
玉港镇原来的各个自然村都成立了老人组。这些老人对这件事最为热心,也最为活跃。老人们为此而四处串联、组织。游锣鼓、游花灯是这些老人童年时或青壮年时所经历过的最盛大的节日,这件事又一次唤起了他们的童心,唤起了他们的美好回忆。因为游锣鼓、游花灯这些民俗活动已中断很久了。因为游锣鼓、游花灯使这些被人遗忘的老人们又被人记忆起来、重视起来了。人们骤然发现,原来老人们还是有一些用处的,原来他们的存在还是有一些价值的?
正月十五上午九时正,玉港镇政府里三声礼炮响起。炮声响罢,锣鼓骤起,继而丝竹弦乐之声一齐吹奏……庞大的玉港镇锣鼓队从玉港镇政府开始启程出发了。
打前站清道的是由玉港派出所所长郭青、指导员韩当带领的八辆崭新的三轮摩托警车,每辆警车上各有两个人,除了那个驾驶的骑手,还有一个人坐在车斗里的座位上。这十六个人都穿着白色的警服,一律全副武装,摆出一副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的样子。摩托车成两路纵队前进,开得很慢,比人步行还慢。树在摩托车后面的那根警灯都一齐闪烁着红色的光。
跟在摩托车后面的,是八个穿着深灰色保安服,个头一般高矮,一律手持二米半长竹棍的玉港镇保安队的保安队员。
保安队员的后面,是十六个穿着黑色绸衣的由各村推荐、经过挑拣的老丈。这些人必须高矮肥胖适中,配偶健在才有资格被挑选在这里。他们一律戴着灰色毡帽,胸前都佩着一条鲜红的绸带,绸带上方是一朵由绿叶衬着的黄白紫相间的看上去娇艳欲滴能以假乱真的绸花。老丈们矜持地迈着方步。能被挑选进这支队伍之首亮相,接受全镇乃至全县各界人士的注目礼,是他们一生之中荣誉的峰巅,是一次可以永久收藏的美好回忆。人越老越爱脸,越老越讲究爱脸。年青人还可以去创造辉煌的未来,因为他们有的是机会;老年人基本上都已失去了创造的条件了,所以脸上增光的事,他们只能抓住多少算多少。
老丈的后面,是三十二个扛着各色五锋旗的未婚年青男子。他们从头上戴的,身上穿的,脚上著的,一律戏服打扮,化妆成舞台上的武生,雄纠纠气昂昂地。武生的后面,是一队新婚后出新丁的年青男子,均是西装革履,胸前都佩戴着一朵大红花。
接下来才是锣鼓队。锣鼓队的前部分是“游标旗”和“挑花篮”。每面标旗由两个人扛着。队首是两面贴着金字的大红标幅,分别是“国泰民安”、“万众欢腾”,各由两个化了装的男子扛着。
标旗队和花篮队以村和居委为单位,各单位的排序是这样的:前端为一个两手平伸向前执一写着村子或居委名称的少女,继而是仪仗队。仪仗队后面才是各村(居委)最精彩的最吸引人们眼球的主体部分,即标旗队和花篮队。
一长队发型都经过精心设计,浓妆艳抹,一律穿着红色旗袍的倩女娇娃,扛着标旗款款而来。分别是两个人扛一面一丈长的镶边锦缎标旗,一人肩擎,一人按标尾。用竹篙做的标杆标尾留着青枝绿叶,又系结榕枝。标头标尾都吊挂着一个网兜,里面装着一些最高档的香烟、大吉(柑桔)或饮料。香烟是为了给人看的,以显示其家庭的经济实力;饮料是扛标者渴时自己要喝的;而大吉(柑桔)却有两重功用了,除了象征新年好运之外,也随时可为扛标者解渴。
阿佬的学生艾丽与葛芸,都在扛标旗的队伍之中。
标旗的后面,是少年儿童组成的花篮队。他/她们自然也都是化妆的,而且从头到脚都是经过精心包装的,服饰都是舞台上那种焕然一新,光鲜夺目的戏服。他/她们挑着花篮、炮囊,薄薄的特制的竹扁担一步三摇,边走边和着锣鼓声翩翩起舞……
花篮队的后面,是踩高跷的和化妆成潮剧各个剧本中的人物的队伍,这些表演者边走边表演……表演的潮剧传统剧目有《桃花过渡》,《陈三五娘》,《韩文公冻雪》等等。
锣鼓队的后部分是锣鼓音乐。锣鼓音乐队紧跟在表演者的后面。前面是三十二支长笛,十六支唢呐,接着依次为瑶琴、秦琴各四。椰胡、二弦各八。还有古筝、木琴、大提胡等。
接丝竹乐后面的是,大鼓一个,大锣十六面,苏锣八面,钦仔(肚脐锣)八面,深波四面。还有亢锣、月锣、苏锣、大小钹片等。
游行队伍走走停停,停停走走。音乐锣鼓队或演奏潮州大锣鼓,或演奏潮州弦乐;游行队伍停下时,化妆成潮剧人物的演员即表演潮剧折子戏或短剧。
游行队伍从玉港镇政府启程出发以后,沿着县城最主要的纵向大街玉港大道,走到临江路的县政府,然后再折向另一条街道,再去穿村过巷。游行队伍绵延数里之长。所到之处,观赏者填街塞巷。
当人们看见打前站清道的八辆崭新的三轮摩托警车缓缓驶近时,街道两旁的居民住户即点燃鞭炮。硝烟欲散未散之时,锣鼓丝竹之声渐行渐近……时而是节奏鲜明激越雄壮的锣鼓声,如千军万马般奔涌而来,令人热血奔腾;时而是清新婉转的丝弦之音,令人欲醉欲仙,如闻仙乐……
潮汕大锣鼓的流传起源于清代。一九五七年,潮州(小)锣鼓《粉蝶采花》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了金质奖章。潮汕大锣鼓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朵娇艳的鲜花。
玉港人好久没有这么狂欢过了!整个玉港镇沉浸在一派歌舞升平的节日气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