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城上的沉思

(2021-01-29 11:26:21)
标签:

历史

情感

时评

收藏

文化

分类: 游记

 不到长城非好汉——当我们一行人登上长城的时候,好几个人不约而同这样吟唱。那么,我们都是好汉么?我在心里说。

    一九三五年十月七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在六盘山前的青石嘴歼灭了国民党部队的四个骑兵团。下午,当他登上长征途中的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时,回望南方,眺望北方,思前想后,豪情满怀,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词。当蒋介石调集大军,意图剿灭红军的时候,日冠已进犯到长城一线了。“不到长城非好汉”就是毛泽东在这首词中发出的誓言,它代表了广大红军将士的抗日决心。这里的长城指的是抗日的最前线。

    红军翻过六盘山后,就彻底粉碎了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十月二十一日红军胜利到达了陕甘宁根据地。从此,一个新的局面开始了。

    好汉们当时并没真正踏上长城,而我们这些坐着车来登临长城的人,欢呼雀跃之后,又当作何感想呢?

秦始皇扫灭六国,第一个当上皇帝,但他却想得很远,为了把秦朝江山传至万万万万世,所以大筑长城。可叹秦朝并非被长城外的外敌所灭,而是被长城内的农民起义推翻,揭竿而起的就是那些被征筑长城的农民。想要万万万万世结果却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

    长城曾使游牧民族的千千万万铁骑却步,但却被一个弱女子——孟姜女的眼泪哭倒,这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

    一城筑成万骨枯。在那万骨枯后面的背景上,是多少生离死别的哭声、泪水与苦难?

    我们登临的这一段是慕田峪长城。放眼西北方向,长城顺着山势蜿蜒曲折一直伸向望不到边的天际。往东,长城伸入山谷里,谷底雄踞着慕田峪关。然后它又继续沿着东北方陡峭的山峰直耸云天。在东边高峻的山岭上,长城一头往北,一头往南,依山势围护着慕田峪关,地势十分险要。如此似铁雄关,确实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我登上方形的城台,摸着秦砖,俯瞰着关楼上的汉瓦,环顾四周,既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也惊叹长城的坚固与雄伟。

可是,朝代的更替,国力的强弱,似乎与长城的坚固险要无关。长城既挡不住金兵,更挡不住蒙古骑兵的长驱直入,而明末守关将吴三桂则大开关门,引清兵入关,关隘险阻何用之有?蒋委员长一声撤退的命令,再坚固的长城又有何用?遇上不战自降,不战自退的人,固若金汤的关城也如同虚设。所以,有血性的男儿,只好高喊: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真正坚固的长城,是奴隶们的觉醒;真正坚固的长城,是我们人民自己的军队。

    作为旅游景点的长城与作为抵御外敌入侵的长城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如果把缆车、滑车拆除,把上长城的道路摧毁,把那些做生意的人赶走,没了络绎不绝的红男绿女登临,在这崇山峻岭之上的长城或关隘上,只剩些戍边的将士,日日对着荒凉的山峦,晨昏响着笳鼓,偶尔羌笛呜咽,那又是另一番生活和心境了。

面对大好河山,我肃然起敬!不知游客们都各想了些什么?

二零零一年五月三十一日草于无定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梅州旅次
后一篇:围炉看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