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和鸣引领风骚——海垦大岭农场走笔[3]

标签:
文化历史 |
分类: 报告文学 |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大岭农场场长张永北,从他的言谈举止乃至相貌看,完全是一个文质彬彬的高级知识分子,而大岭农场党委书记黄石辉,却显得粗旷而豪放,他处事干脆利落,雷风厉行,且说一不二,具有战将的风度。大岭农场的这两位主要负责人所扮演的角色,似乎有点错位。但在创新循环经济改革的关键时刻,他们却配合得相当默契。
黄石辉开始虽然对推行循环经济与张永北在认识上有点差距,但这两个人的终极目标一致,那就是都想为大岭的人民谋福利,目标大同,小异易释。经过一番磨合之后,很快地这两位战友马上肩并肩地站在一起,为大岭的未来托起了一片新的天地。他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大岭的新经济弹奏出一个时代强音,琴瑟和鸣,这才是最动听的乐章;他们将在海南农垦的发展史上,引领风骚,因为他们都在为生民立命。
张永北的循环经济在海南农垦局被批准立项上马以后,黄石辉就全力以赴支持张永北的改革举措,并为这一方案的实施与落实铺路搭桥。
二零零六年初,循环经济立项上马以后,张永北就到广州工商学院学习去了。坐镇大岭的黄石辉,在场部办公楼后面找了一大片荒地,把地划分给机关各科室开垦、种植甜高粱,把它作为机关的一块试验田,并落实各科室跟踪经营管理。
开垦荒地之时,各科室的人有的用锄头挖,有的用牛犁,有的用拖拉机耕,反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劳动工地是一派热火朝天,如火如荼。
黄石辉想通过这一举措,既培养机关干部的劳动观念,集体主义观念,也作为一项“义务劳动”来考评机关干部。而最主要的是,他要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张永北的循环经济,为它造声势,做宣传。此举的客观效果又带动、促进了甜高粱种植的宣传与推广。
另方面,黄石辉宣布:各科室种植的甜高粱最后的收获归各科室所有,也让各科室人员搞点创收。各科室经营甜高粱试验田的力度与技术水平的不同,使甜高粱试验田的长势呈现出参差不齐,当然最后收获的产量也就有高有低。这本身就是一项不比赛的比赛。而黄石辉则想通过这些,准确掌握甜高粱亩产平均的实际产量与经济效益。
二零零七年初冬的一天,上午十时许,黄石辉忽然接到张永北的一个电话,张永北告诉黄石辉,他在琼中的中建农场购买了三百六十多头黄牛,要黄石辉马上派人把牛运回大岭。黄石辉虽感过于突然,但他一放下电话,马上通知场部机关全体干部紧急集合。
他在紧急集合会上做战前动员,要全体干部齐心协力,必须在明天牛群到达之前以最快的速度突击建出一个临时牛栏,以安置这群牛。然后,他即刻带人出发去看场地,决定把临时牛栏建在四队。中午,又派人去那大镇购铁丝等材料,分派人去伐木桩,全机关干部当天集中搞突击战,至当天下午五时半,一个可容纳三百六十多头牛的牛栏已建成。
与此同时,他又派人到儋州租了大卡车,连夜派人去琼中的中建农场运牛。牛群未到之时,他又派人去割了两手扶拖拉机嫩草,为即将到来的牛群准备饲料。又召来兽医备药待命,准备牛群到来时为在运输途中因受颠簸挤压而受伤的牛疗伤。
牛群在当天夜里凌晨二时到达大岭,黄石辉集中相关人员把牛引进牛栏,然后喂草,并为在运输途中受伤的牛疗伤。黄石辉一直坚持到天亮,直到把一切都安置妥当才回去休息。从上午接到张永北的电话开始,至第二天天亮,历时近二十个小时之久,黄石辉都亲自在第一线坐镇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