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揭阳牧童
揭阳牧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429
  • 关注人气:10,4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篇读罢头飞雪——《逐梦记》序

(2013-07-05 22:03:12)
标签:

于隐庐

正常工作

如许

之情

面目

分类: 文学评论

一篇读罢头飞雪

——《逐梦记》序

     牧童

一篇读罢头飞雪,这应该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寓作者;一是寓读者(仅指我,第一个读者)。

年过古稀、头发三分之二花白的林勤浩对我说:我最后一个心愿就是要出版一部自己写的书;希望陈老师一定要帮我完成我这一生的最后一个心愿。

这话让我感动!话不在多,此句足矣。

活过七十几个春夏秋冬的林勤浩,不但足迹踏遍全球各地,而且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社会制度定居生活过,当然也接触过不同的意识形态和形形式式的人和事。回首人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一把火烟消云散,或一坯土野草掩没,“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从此踪迹难寻。可林勤浩不,他这是在考虑要“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一事儿了。

何止考虑?他事实上早已付诸行动,埋头潜心数年,写出了五六十万字以上的书稿草稿《逐梦记》了。跻身文坛,薪火相传,青史留名。这是年届古稀的林勤浩的雄心壮志!

这雄心壮志难能可贵。可敬!

《逐梦记》以一群年青人渴求知识、追逐梦想的过程,并以粤东潮汕各地为其活动的背景,展现了潮州、揭阳、汕头各地山川景物之美,描绘了一个崇文的祥和的桃花源式的社会环境,展示了百科全书式的丰富内容。

近年,文坛上出现了一种“诗化散文式小说”,其代表人物为汕头市原作协主席林继宗。无独有偶,林勤浩的《逐梦记》,差不多也可归入这类“诗化散文式小说”。他完全不以矛盾冲突去设置故事、展开情节,而是以闲情逸致的恬淡散文笔法去写景写人,而且随处摇曳着浓浓的诗情,并动不动就直接用诗词绘景状物写人——虽然这诗词在韵律上还不能归入合格的格律一类。但这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他受中国旧小说、特别是《红梦梦》的影响很深,不管从文学形式上,还是从主题表达上都有相当明显的模仿迹象,但内容毕竟还是新的。

《逐梦记》既寄托了林勤浩年青时的人生梦想,也寄托了他年老后流寓海外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头飞雪的林勤浩,至今他还在苦“读”或乐“读”(写)着自己年青时的人生梦想《逐梦记》!

读这部书稿,这是我有生以来读得最久的一部书了,可以肯定应该是空前绝后的。自二零一三年四月四日(清明日)起,读至五月二十二日止,一个半月时间,我才读了手头这部书稿的四分之一左右。必须强调的是,我是脱产专业全日制读这书稿,而且每天的阅读时间起码都要超过八小时,有时达到十二小时。而且是没有什么双休日节假日休息的。如果按这个进度,如果按正常工作时间来计算阅读进度,我手头这部书稿起码必须一年半以上才有可能读完。而这只是《逐梦记》的一半(前二部),作者目前还在“闭关”(林勤浩自己这么对我说)写作另一半(后二部)。

最初的匆匆浏览是试图先了解把握全书,那时,我几乎认定此书若从文学史的角度去评价衡量,估计无甚价值。而后在逐步展开的阅读中,我曾经几乎是越读越生气——生气的原因当然来自方方面面,生气的原因就不必在此罗列,也更不必在此举例、分析了,因为这与此文的主题有悖。可是,因为我是带着职责与任务去读的,更因为我是带着承诺,以及承诺背后的诸如人的声誉、信誉、能力、勇气、乃至挑战——而我更喜欢挑战,因为我的骨子里潜伏着一种喜欢迎接某些挑战的潜质,所以我不得不读,而且不得不认真去读,努力读懂它——严格地说要读懂的并非这叠未成书的草稿(注意,是地地道道的草稿,而且是涂鸦得面目十分可憎的那一种),而是必须读懂写这草稿的作者他究竟想怎样去写,去表达。而我要读懂它和他,当然必须通过文字,再草的文字——如张旭的狂草,那也是文字,可是,这叠未成书的草稿中,就存在数量相当可观的而我通过结合上下文行文的研究、考证、猜测、臆想,也无法看清弄懂的那些“不是字的符号”,或者说“不是符号的字”。所以我才为此而生气。

生气既伤心也伤身,于健康不利。所以我马上理智地及时地把生气扼杀,跳过去继续艰难地往下读,只能如此。因为作者已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某州,我无法把他叫到面前把草稿摔给他然后说,请你抄正或“校正”(这校正当然也只是局限于作者的学识与水平了)后再拿来给我读吧。

当然,我的读,不仅仅是读这么简单,而是要边读边思考边初改并同时录入电脑之中。

我读着这部书,那感叹、追昔、不得其解种种情绪纷至沓来……

随着我阅读的渐进,我缓缓地逐渐地产生了怀疑:对我最初的看法的怀疑。我慢慢地在修正着我那最初的看法:它(这部书),还是有存在的价值的。一块璞玉,再经雕琢,也还有可能成为一件艺术品的。

我佩服林勤浩的勇气。七十几岁的人,还有如许的雄心壮志,可敬。而我所佩服的他的勇气,不仅仅是指他要完成他的“人生的最后一个心愿”这么简单。

林勤浩,在此之前并没有任何著述,可他一开始执笔创作,就写小说。小说是不那么好写的,特别是对于初涉文学的爱好者来说。初入此门者,写写一些个人亲身经历的回忆录,或写写一些简单的叙事散文,就能扬长避短。可林勤浩一开始写,就是小说,还是长篇小说,而且是纯虚构的——如果取材以他自己的人生生活经历为人物原型和故事原型的话,相对来说也较好写些。许多名作家写小说,都是从短篇开始,再到中篇,最后才写长篇这么一个过程走过来的。而对于写作可以说完全未入门的林勤浩,这种起步确实是一种勇气。——当然,这是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一种无知者无畏的勇气。

无知而无畏的勇气,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既是优点,却也正是缺点、弱点。明白人自当明白,而糊涂人在此则无须与其赘语。

总之,林勤浩可嘉的勇气,借助他的雄心壮志与丰富的人生阅历而得以实现——实现了他的人生夙愿——书写并出版了属于他自己的一部书。可贺。

读罢这篇令我头飞雪的草稿书稿,掩卷冷静沉思,我确实也有所增智益智——比如书中关于天体宇宙、人体医学、周易五行、风水相学、音乐舞蹈、玉石等等的介绍描述,多少填补了我某些领域的知识空白。亲爱的读者们,读罢,去读读这部书吧,开卷有益!

二零一三年五月二十二日上午草于隐庐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