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小食/关于出游的琐碎[之三]
(2013-05-25 07:45:31)
标签:
于隐庐每一个关于特色文化职业道德 |
分类: 游记 |
旅游与小食
潮汕人口味清淡,吃惯了清淡食品,又多不习惯面食,所以那些没有经常外出的人,偶尔出去一下,回来后首要的问题就是嚷嚷吃不习惯,如果是参加旅行社旅游,总结起来差不多就是去体验解放前贫民的贫困生活。你想想,麻的辣的不吃,酸味酱味吃不惯,甚至不喜欢面食、凉菜,剩下的还有什么? 参加旅行社旅游要缴费, 旅行社自然要赚钱, 出游者自然想省钱,又总怕吃亏, 自然就要讨价还价,压低价格后旅行社也成交,那么就要在吃住上克扣回来,住好住差也是住,而吃的许多人就出问题了,出现了上面说的种种情况,吃不饱。这说的是正常的还讲究某种程度的职业道德的旅行社,如果遇上黑的旅行社,黑的导游,那宰客的手法花样可是五花八门,那实在是不胜枚举了。
我不喜欢参加旅行社旅游,这种不喜欢是单位的数次集体参加旅行社旅游总结出来的。我喜欢自助游,这种喜欢也是从自助游中总结出来的。可以肯定地说, 我的自助游比参加旅行社省钱,又吃得饱,看的地方又多,又自由又随心所欲,更不会把宝贵时间浪费在看人家购物或等人家购物上以及等车等人上。还有就是自己得到了全面的体验和锻炼。
现在不管什么,动辄都和文化挂上钩, 文化成为一种时尚, 一种潮流。那么我也来说一下饮食文化。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或谓特色文化,体现这种特色文化之一就是各地的小食。所以, 自助游到了每一个地方都能够随心所欲地去吃各地的小食,而且能吃得饱。民以食为天,因为每个地方最价廉物美的就是当地的小食。
强调一下,我这里的所谓小食,是广义的,不仅指各地的特色名小食,也泛指街头巷尾的各式小摊小档的小食物。比如去年六月,我曾在北京前门的小巷中吃过一顿早餐,一大海碗大米甜粥两元,午餐是一砂锅面八元,晚餐土豆丝炒饭十元。早上急于赶车,在街头买了五元一袋的煎饼,内装三大张,我得分两顿才吃得完。在淄博,午餐一大碗羊杂汤六元,外加两个芸香馅肉包两元。在开封的一个巷头,我吃了一大海碗黄澄澄小米粥加两个肉馅大包,吃完问多少钱,摊主说两元二毛。诸如此类,我在外漫游每天的伙食其实并不比居家高,而且都吃得饱。
揭阳这个地方,是低收入高消费,当然这不能包括开工厂当大老板的,做大生意的,也不能包括有权有钱的,一般为政府打工的“平头百姓”平均工资实际收入很低,但消费却很高。据说进了酒店或歌厅,所有罐装饮料或五元,或十元,而北京香山的山顶上,一根冰淇淋和一瓶矿泉水都一元就可买到。
去年六月,我到北京淄博开封武汉漫游了近二十天,除了北京淄博的朋友为我开酒店旅馆,,我这近二十天的吃住游才花了一千多元,反正合理地节约是我的宗旨,但绝不必节衣缩食。反正我游得随心所欲心情舒畅。
当然,现在不管哪里都有高消费场所,那就要看你腰包里的钞票鼓不鼓了,也要看你究竟是出去游山玩水呢还是出去撒钞票摆阔气了,反正外省人的印象里都认为广东人都是李嘉诚式的富人, 起码也认为能出去逛的广东人肯定是富人,反正外省人一听说你是广东的,眼睛马上就发亮发绿了。
二零一三年三月十五日中午草于隐庐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