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节的遐思

标签:
汕头宋体桃花生态旅游区濠江 |
分类: 游记 |
桃花节的遐思
陈镇朝
辛卯年正月十七日,应汕头文友的邀请,参加第三届汕头市濠江桃花节文化活动, 与潮汕三市作家及文学爱好者携手登巨峰山观赏桃花,春游踏青,期间并在巨峰旅游景区藏经阁前埕举行“濠江秋韵”诗歌、散文大赛颁奖仪式以及三市作家签名售书交流活动。午餐在丹樱生态旅游区农家生态餐厅用餐时,在汕头市作家协会理事紫梦铃兰随意即兴的主持下,同时进行了一个现场吟诗作赋,又歌又舞的联欢午餐会。下午我们游览了丹樱生态旅游区。
桃花有情天亦有情。桃花节这一天可谓是个绝好的天气。早上我们在揭阳出发时,细雨蒙蒙,到了汕头濠江巨峰山,却是一个无日无雨的晴阴天气。在丹樱生态旅游区农家生态餐厅用午餐时,天却下起了中小雨,不久雨晴,下午我们游览丹樱生态旅游区时,间或细雨,间或朗润无雨。我们回揭时天又下起了蒙蒙细雨。雨,基本上并不影响这一天的游赏活动,但却增加了这一天的游赏情趣。
桃花节,一个引起我遐思的节……
艳若桃花,借花喻人。无庸置疑, 桃花是美丽的象征。桃花,自古以来就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被骚人墨客染上了浓浓的主观文化色彩。这个主观文化色彩,就是桃花或被象征、或被隐喻为女人——美丽的女人。桃花运,桃花劫,借桃花喻事,或者说借桃花喻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由此而延伸出诸如桃花命,乃至桃色新闻之类的事件等等。
关于桃花最早的记载应在《诗经》之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花以其艳丽的色彩,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女性的娇柔美丽,也许从《诗经》开始,桃花便与女性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 “桃花” 几乎成了描写和赞美女性以及由此代表的一切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但在不同的文人笔下, 桃花的象征意象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的把桃花作为春色的代表, 有的把桃花作为青春美女的比喻, 有的把桃花作为泛化的女性比喻, 有的把桃花作为情色欲望的象征, 更有人把桃花作为对青春红颜的叹惋乃至文人身世之感慨……
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 “桃花源”社会, 这是陶渊明的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生活世界。
明末剧作家孔尚任的名著《桃花扇》,则是借儿女离合之情,抒家国兴亡之慨,那朵朵由鲜血染成的扇中桃花,早已不单是美女香君的化身,它已成为身为名妓的李香君反抗奸臣的不屈精神的象征。这里的桃花也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美貌象征,而是带有一种新的人格气质。
《射雕英雄传》里金庸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桃花岛,这个桃花岛从而成为武侠们憧憬向往的地方。
中国历代的文学作品,涉及桃花的极多, 桃花,被注入了丰富多姿的文化内涵,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桃花文化。
行文至此,我也来仿诌几句桃花诗:
桃花浪漫存世中,千古风流黑与红。
毁誉由心风逝去,年年我自笑春风。
桃花节,这是汕头市濠江区旅游局杨育挺局长的一个灵感而产生的创意。杨局长曾应邀到洛阳参加牡丹节,这给了他一个启发,回来后他就策划并搞了一个桃花节。前二届我没有参加,这一届我亲临了,并亲耳听到了许多新老作家对于举办桃花节的肯定与赞赏。我相信桃花节将会越办越好,办出丰厚的文化内涵与底蕴,这是我的期待。
二零一一年二月二十三日草于龙砂东寂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