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牧《赤壁》说说诗的形象思维
(2010-05-30 10:03:57)
标签:
二乔形象思维《赤壁》杜牧东吴杂谈 |
分类: 文学评论 |
从杜牧《赤壁》说说诗的形象思维
牧童
赤壁,历史曾经在这里发生过一场大战, 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战。这场大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它成了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一部《三国演义》,用了八回的篇幅,浓墨重彩地来描写这次战争,这是小说家言。作为诗人的杜牧,面对赤壁,对于这场战争的描述,仅仅用了一首二十八个字的七绝: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而实际上,前二句只是诗的发端,为的是引出后二句,所以,与这场战争有关的文字实质只用了十四个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场战争最主要最厉害的武器是火,这场大火如果没有东风,战争的结果就是另一种结局: 二乔将被掳于铜雀台上。
二乔,江东二位美女,大乔是小霸王孙策之妻,吴主孙权的嫂嫂,小乔是东吴大都督周瑜(周郎)之妻。
杜牧面对赤壁,怀思古之幽情,这首议论性的抒情诗,从诗人独特的角度,去评价这场战争。
周郎是这场大战东吴的主帅,如果没有东风之助,战争的败方,将可能是东吴,东吴灭亡,二乔将为曹操所掳,置铜雀台之上。这十四个字里面,出现了三个人物形象:周郎与二乔;二样事物:东风与铜雀台。这些人物形象与事物,都能引人产生形象化的联想,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故事内容……
从字面上看,二位美女的命运如何,似乎成为这场大战的焦点?这是诗人与史官的不同, 史官的论述可以用抽象思维直接评价,而作为诗人的杜牧,用的是形象思维,通过历史人物的典型意义,用形象化的语言与手法,委婉而含蓄地去议论评价这场战争。
无独有偶,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也写了周瑜与小乔: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小乔在词里出现,正是为了烘托赤壁大战中的关键性人物周瑜风流俊雅的奕奕神采。同样, 苏轼这里用的也是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通过艺术形象 “说话”, 抽象思维是通过逻辑归纳“说话”,这就是写论文与文学创作的不同与区别,诗词与散文,如果没有形象思维,就没有意境, 没有意境的文学作品,就如火之无焰,玉之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