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书的话题
文/陈镇朝
师范毕业前夕,一位在农场开货车的同乡拉货到我就读的学校。我揪住这个机会,托他先把二木箱书带回农场,寄存他家。
农场另一乡友,见到这两只木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想弄开来看看里面藏着什么“金银财宝”。因为我上学前曾是连队的代管理员,掌管着肥料仓库、生产物资仓库以及连队保险柜的钥匙。当然他与我曾同室数载,甘苦与共,不分彼此,关系很铁。所以他自然认为开我的箱子合情合理,绝对应该。
他不是撬锁片,而是拆锁头。这是同乡司机的妻子后来告诉我的。
当他打开箱子,结局自然是大失所望——因为两只箱子里装的全是他不屑一顾的书。
还在海南的时候,有一老乡的妻子曾对我说:朝叔,你买那么多书干什么?以后都烧掉不是太可惜了吗?
为什么要烧掉呢?我不解。
等你百年之后,这些书还有什么用?
怎么没用?这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可以传给子孙后代学习呀。
哎哟!人死如虎。你用过的书谁还敢要呀?
是吗?我惊诧!原来还有这样的一种观念存在!这倒是我从来没想过的问题。我说,那么就在生前捐给图书馆吧。
离琼的时候,我把粗重物什都处理了:能卖点钱的就卖,不能卖的就送人。只有书,一古脑儿全装进纸箱,随我搬迁回乡。十几只又沉又重的纸箱,经过一番跋涉,终于弄回来了,堆在故居的屋角里。
初回乡,亲朋戚友来探视,见到这堆纸箱,总要问起。当得知是书时,他/她们脸上都写满了莫名惊诧、不可思议、不可理喻等等疑问。有的当时就叹息:这些东西还有用吗?有的背后则议论:我以为是什么好东西,原来是一堆废纸!有的极度不满地公开指责我:你带这些东西回来干什么呀?!
邻居一和我关系不错的老人,一天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我打听过了,你的这些书还可以卖,待收废品的来我带人来过称吧。
听了这句话我的心一阵颤栗,一时百感交集……这可是出自一位粗通文墨,年轻时曾飘洋过海的归侨之口呀!
若要论斤卖,在海南时我早就卖了。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多精力,花去我约半年多的工资,把它们托运回来呢?而我也终于明白了我所处的环境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明白了我在乡人心目中是一个怎么样的角色了。
我对老人说:谢谢!我正叫人打造书柜,不久就可让它们物归其所——这批书后来封存于书柜中九年,要不是后来的某一事件使我观念转变,它们完全有可能真的变成了一堆“废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