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城旁观--长江之旅[2]

标签:
鬼城江轮海轮鬼王石刻this |
分类: 游记 |
六月二日下午七时正,我们乘坐的淮河轮鸣笛启行,順江而下。山城与夕阳一齐被拋于船尾。江水滔滔,山色壮丽。我的心又被激动起来……我坐过很多很多次海轮,江轮却是第一次坐。当年经常在蓝色的大海上顛簸,只是为了渡海去寻求一点少得可怜的慰籍:前路茫茫,四顾惘然!我们的未來和海轮一样是由別人操纵的……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途程却是我自己选择的,一切的去从均由我自己主宰。虽说是出來参加一个研讨会,实则是借此做文化旅游。江轮每行一程,就有一程的景色。这是一条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母亲河,是它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其辉煌灿烂可想而知。
也不知船究竟是什么时候停的?一觉醒來,天已大亮,船早就靠在丰都码头上。除了极少数人之外——大多数旅客都一涌而上去游丰都鬼城。我和兆华叔也上岸去。
鬼城在丰都县城东北的平都山上,因苏轼曾题“平都天下古名山”,所以又称名山。从江边登上一级级的石阶,就是一条南北向的街,街的末尾,一座飞檐翘角的牌楼,这就是鬼城的大门。门的最上边竖写“鬼城”,下边橫写“天下名山”,两边还有两副对联,却记不住写的是什么了。
听说鬼城里面有:阴阳界、玉皇殿、阎王殿、鬼门关、望乡台、三十三重天、阴司街等等。但我和兆华叔沒有进去——这些人为的东西我们早都在别处见识过了:不是千篇一律,就是大同小异。建于明代的奈河桥倒是在入门券外面,所以我们近观奈河桥之后,就上了双桂山。
与名山相邻对峙的双桂山,陡峭高耸。我们沿着石阶,拾级层层而上。山上树木苍翠,与名山对比显得幽静雅致。在双桂山上远眺对面名山上的鬼王石刻,这却是近看无法代替的另一景观。双桂山上的楼宇寺庙也不少:丰都孔庙、鹿鸣寺、苏公祠;护国亭一一为纪念刘伯承率川东起义军第四支队血战丰都;贺龙阁,恩来亭,良缘亭——为纪念齐白石与丰都籍女士胡宝珠喜结良缘。可惜,半山腰上又凿山搞了一个“幽冥界”之洞,里面是关于十八层地狱之类的东西。我觉得,这是双桂山景点建设的败笔。
生产力的低下,科技的落后,文化的不普及,社会的不平等,以及对无法实现的理想的寄托,凡此种种,产生了鬼文化。在中国这个封建社会里,丰都鬼城的形成与演变,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它囊括了儒释道三教以及种种民俗之神,是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今天的鬼城,却成了丰都的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