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扬州八怪名士大唐诗圣官场封建社会杂谈 |
分类: 影评 |
是真名士自风流
——《扬州八怪》观后
牧童
以七个扬州画家外加一个并非扬州人而学扬州画派画风的李方膺,因为他们的画与统治画坛的宫廷画师的画大相径庭,透出一股山野清新之气,所以这八个曾被御用宫廷画师诬其画为丑八怪的人,从此却获得“扬州八怪”之美名, 其人其画其画风也从此流传下来。
电视连续剧《扬州八怪》与另一部电视连续剧《大唐诗圣》的共同点都是写中国古代文人的。当然,如果要界定得确切一点:《大唐诗圣》写的是诗人,《扬州八怪》写的是画家,封建社会的文人基本都会写诗,因为诗是正统文学,也是封建社会文人的必学功课;封建社会的画家也基本都会写诗, 因为画往往都要题诗,诗书画往往融为一体。所以,说《扬州八怪》与《大唐诗圣》都是写文人的基本上正确。
这里我想把这两部电视连续剧稍为比较一下:《大唐诗圣》写的是一个叫杜甫的迂夫子的一生,他的忧国忧民的主题贯串全剧始终,所以其基调是愁苦压抑的;《扬州八怪》则写了一群刚直不阿,桀骜不驯的画家,他们戏权贵、救危弱,重义气,团结一心,一身正气,与贪官污吏斗智斗勇,他们视金钱利禄如粪土,拿得起又放得下,活得虽然艰难却不乏风流潇洒。《扬州八怪》此剧的主题虽然也是写画家们忧国忧民的,但它贯串全剧的基调却是诙谐乐观的,所以看后令人舒怀畅快!
《扬州八怪》剧中有一句点题的话:如果他们(指扬州八怪)在官场上一帆风顺,也许就没有后来的扬州八怪了。官场险恶重重,一个从政的人,一个久浸官场的人,一个在官场上立得稳立得久的人,往往被磨掉了棱角,没了个性,此等人若为诗作画,也就难免陷于四平八稳,人云也云之境地,要有创见则难矣;他们往往以地位取胜于当代,而时代更替以后,则难于流传了。所以, 能流传下来的中国文化,几乎就是贬官文化,发牢骚,抒忧愤,吐胸中块磊,此时才有真情,真情才能动人,动人才能流传!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扬州八怪”不管怎么说,还是很幸运的。首先,他们生活的年代,是没有战乱的和平年代,他们才能不受战乱之苦而安心作画。其次, 他们又处于号称“康乾盛世”的时期,社会相对富足, 社会物质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他们的画也才能卖得出去。其三, 他们遇上了一个爱画且有一定鉴赏能力的乾隆皇帝。其四,剧中君子比小人多,且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社会正气还占上风。其五,自上而下,社会上有一帮惺惺相惜的文人学士:上至亲王、巡抚总督、大学士等,下至师爷、歌妓、平民,他们都还能互相关照,关心,提携。而以上这些,特别是来自上层社会的提携,诗圣杜甫基本上就遇不到了。
因佞臣作梗待官十年的郑板桥,在无官无职的情况下,敢于为民伸冤而状告知府吴某违法扰民,在扬州府衙大门前他公然对爱打他二十大板的知府吴某说:你现在打我二十大板,以后我一定在这里还你五十大板。吴某狂怒异常,痛打郑后把他关进监狱。结局果如郑板桥所言,不久,圣旨宣郑进京授官, 吴某跪求郑出狱,郑借江南总督之手,在扬州府衙大门前回打吴某五十大板。百姓个个拍手叫好!这是多么扬眉吐气的人生快事!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在“扬州八怪”这里发挥了它特有的威力。“扬州八怪”,活得何等风流潇洒!是真名士自风流! “扬州八怪”,真名士也!
我在观看电视连续剧《扬州八怪》时,老婆在旁频发谬论:一点小事,敷衍罗嗦拖沓……我说,戏分二类:文与武。这是文戏,你不要妄想有轰轰烈烈的武打式场面。看戏也要耐心才看得懂!你若真正看得懂这部戏,你就能真正看得懂这个社会,也就真正懂得该怎样做人了。
二零零九年十月二十五日上午草于枫江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