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骤风狂,怎一个愁字了得
(2009-07-17 09:53:39)
标签:
差错率辞典签印字数杂谈 |
分类: 纪实/杂文 |
八月天高风怒吼
——《辞典》生事内幕披露
三雨骤风狂,怎一个愁字了得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说到底只有二个字:“名利”作崇。
有些人工作不想做——叫其当文字编辑不接受,却想要名。有些人因为要不到名,故心存怨恨:想你陈某一介平民,何德何能,竟敢在辞典上冠以策划与总校,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所以心理难免不平衡,心生嫉忌, 《辞典》没差错倒也罢了,既然出了差错,正好借机让你吃不了兜着,让你小子栽一栽跟头,让你明白你有几两重,你算老几,看你怎么收场?玩一场猫耍老鼠的游戏,在你小子的痛苦之上建筑一点快乐,以报一箭之仇。
这绝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是身在其中,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岂是君站在岸上所能体验其分寸的?上面所述也己有诸多事实佐证,有许多的事实我还是少说为佳,说多了难免无意间又伤了人。因为某些人看我,只把我当一个奴隶般去奴役,而我却要他们尊重知识,尊重脑力劳动,双方的定位都错了。
2006年11月,《辞典》初排稿出来,装订了二本样书,当时在正副主编下面署了策划:陈某人。样书在2007年1月协会的会员大会上开始传阅,一直到2007年8月《辞典》正式出版之前,协会内外并没任何人提出任何异议。
编这本书的想法,请示领导,发起组稿,版式,相片,文字编排,事实上也是我执行策划的。
总校是协会的最高领导叫我总校,《辞典》前后一共重排了七次版——因为出版一再延期,陆陆续续总在增加辞条人数,每排版一次,我都把全书总校一次。写上陈某人总校也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2007年8月《辞典》由印刷厂正式印刷成书,发现有差错后,通过其他十几个人重新认真的反复校对,全书35万字,包括吹毛求疵的在内,文字差错共67.2处,加上二张相片计四个差错,协会的第二号人物主观删去一个入编者的一项职务计二个差错,合共75.2处差错,兹公布如下:
廖编辑校对页数共36页
杨编辑校对页数共52页
陈编辑校对页数共72页
王编辑校对页数共62页
林编辑校对页数共45页
张编辑校对页数共66页
陈某人校对页数共113页
这些差错率是我请示协会的最高领导后他叫我计算的。
陈某人负责编辑的字数88592字,差错率1/10000,为七个半文字编辑中最低的,可为什么《辞典》出了差错却都要我一人负呢?
面对所有的事实某些人不愿意正视,也不愿意问一问自已的良心,他们必欲置我于死地,他们避开事实,强加给我一个罪名:狂妄自大,一手包办,背着领导,私自叫印刷厂开机印刷,一万九千元(其中一千元书号)的出版费用,要我负责。
《辞典》出版后发现有差错,我才知道原来他们死咬住那道主编签印的手续。协会某些人避实就虚,就主编没签印一事大作文章,必欲把我置于死地而后快,众口一词,大肆对社会宣扬,渲染得几乎把我吓得半死。
从8月16日回来,一直到8月24日上午到文联汇报之前, 我承受着极大的精神与心理压力,没日没夜地在落实重新校对的《辞典》差错的勘误表,真正是雨骤风狂,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草于2008年4月1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