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盲目和贪婪中疼痛

(2009-03-20 15:12:46)
标签:

文学形象

椰影

知识分子

建设兵团

阿佬

分类: 文学评论

在盲目和贪婪中疼痛

椰影

黄济群 笔名椰影,中山大学本科毕业,国家二级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揭阳市作家协会主席。当过知青、地方志主编、报社编辑室主任、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等。 “用青春写成的小说”《腥雨椰风》在知青读者群中产生较大影响。另一部长篇《国宝沉浮》荣获2005年度中国作家世纪论坛一等奖并被“中文在线”网转载。

陈镇朝先生的长篇小说处女作《无法回避的疼》,塑造了一个不同于往常的教师形象的阿佬。阿佬的“这一个”文学形象,对当代读者群,有着不同寻常的认识价值和文学价值。

我们以前见过《班主任》里思想率先解放、堪称优秀教师的班主任张俊石,见过生活中许许多多平平凡凡勤勤恳恳教书育人的教师,他们像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他们是平凡的,又是可敬的。我们在不自觉中便形成这样的一种印象: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就是拿着仅仅可以活口而难以养家的薪水,将教科书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普通知识分子。

无庸讳言,中小学教师的工薪在知识分子层中是偏低的,他们既比不上工程技术人员有不菲的外快和丰厚的设计费之类的收入,也比不上从政的知识分子有公务员不错的补贴,当然更比不上知识分子中的某些政务员往往拥有的天晓得的隐性收入。于是,少数教师为了改善自己的收入,只能在课余办办补习班,收点补习费。这,还受到有关具体政策的限制,因为这种个人的补习班增加了学生的课余负担,据说不利于素质教育。

我们的阿佬并不乐意走这么艰辛的增加收入的路子。他走的是支持和帮助妻子倪玉炒月兰会当会头赚差价的捷径。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他在青年时代走得太辛苦了,当过知青的他,两手空空,回城之后,假如生活对他予以补偿,让他不太辛苦地就赚到较多的钱,其实也是一种命运的合理。可惜,虽然阿佬出身于贫苦农家,在上山下乡时属于光荣的红五类出身,文革结束后国家恢复高考,他考进了一所师范学院的中文系,毕业后又回农场教书。但是,更好的命运并没有青睐他,他毕竟不是红色贵族出身,在建设兵团和国营农场,他的耿直和不善攀附,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职位的淡漠,使他不可能跻身于领导阶层,不管是文革期间还是粉碎“四人帮”后的新时期,他只能是个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非常高尚的职业。但是,阿佬作为一名老知青,却又并不自视为“书呆子”,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缺乏教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自我牺牲精神。不,在生活中,他也要追求出人头地,而从政没他的份儿也不是他的追求,于是,他只能追求金钱,人往往追求自己缺乏的东西,阿佬的这种追求,实在再自然不过了。

这时候,恰巧他的故乡玉港镇从一个乡镇,一跃而升格为一个新县城,潮汕俗话叫“地浮三尺”。在粤东大地城市化的过程中,许许多多带着浓厚农民意识的小城镇居民,一下子变成城市市民,幸运,时代和地缘带来的幸运,使他们不知所措地晕眩了,他们不知道未来玉港的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他们的行动便陷入盲目之中。许许多多人不再想踏踏实实地勤劳致富,社会经历了“全民皆商”的阶段。经商,就需要资金。向银行贷款既然诸多不便,民间的月兰会就应运而生。月兰会一开始有着互助的性质,但是,迅速就发生了质变,变成一种冒险性极高的投资。

阿佬的妻子倪玉是个中等会头,在阿佬的帮助下,她的月兰会有着良好的信用。他们的家庭曾经巧妙地利用当会头的资金,赚取各班月兰会之间的差价,拥有了近百万的资产,这在一个普通教师家庭是不可能达到的。

但是,盲目和贪婪,使多数玉港人看不到月兰会的风险,几乎没人理性地想一想:标了月兰会的人,他们做什么生意能够产生这么高比例的利润。人人都只想赚取月兰会带来的差价,当资金再也周转不了的时候,倒会的狂飙就必然从天而降。

阿佬形象的特别,更在于他在倒会之后,竟然还要力挽狂澜,重新组织启动月兰会,以维护自己的信用以及挽救他的家庭所面临的灭顶之灾。这就既解决不了老矛盾,又陷入新的矛盾中。他在人格上,远远比刻印佬、老食之流的会头高尚许多,不,他们根本就是两类人,但是,他的良心和人格,同样没能挽救自己被债主们上门逼债的命运,他的妻子同样被迫远走他乡,一家子妻离子散,令人同情。

从这部小说中我们读到,阿佬后来是从文学的创造性劳动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归宿的。这是颇有警示意义的。这一文学形象的命运说明,不管是知识分子也好,还是其他阶层的人士也好,只有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座标,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陈镇朝是首次创作长篇小说,他的作品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不足,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结构松散。但是,因为这部小说相当生动地塑造出阿佬这一独特的文学形象,这是一个既不同于张俊石又不同于其他教师的文学形象,所以,《无法回避的疼》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当代潮汕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向陈镇朝表示热烈的祝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