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潮汕乡土文学的丰碑

(2009-03-12 10:15:08)
标签:

乡土文学

客家文化

丰碑

牛玉秋

潮汕

分类: 文学评论

潮汕乡土文学的丰碑

黄潮辉

   黄潮辉    19967月大学毕业  ,普通中学高中教师,偶有习作在报刊发表。

 

揭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纪实》杂志社签约作家陈镇朝老师的长篇小说《无法回避的疼》,于200812月由北京图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作为陈老师的朋友,我为陈老师感到高兴一方面,自己的心血力作能够付梓出版,让大家分享其劳动成果;另一方面,小说的出版为潮汕乡土文学的长廊添了绚丽重彩的一笔,树起了一座丰碑。

   《无法回避的疼》以潮汕某市东兴县玉港镇为背景,全书由十万支票相机事件堵路风潮金融风暴等几个事件组成,每个事件既相对完整,又前后相连,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故事纵横捭阖,既大开大合,又有一波三折,曲通幽径之妙;情节惊险,既跌宕起伏,又有高潮迭起,喷薄而出之趣。这一切让人在审美路上尽享风光,应接不暇。

小说中鲜明浓郁的乡土风俗画的文字,是我最欣赏最感兴趣的文字。

《文艺报》2009221日发表《广东文学30年:秉笔纵横意气扬--“改革开放30年与广东文学研讨会专家发言摘要》的文章中,一些专家学者的意见,特别是张陵和牛玉秋两先生的建议,值得我们关心潮汕文学的人的重视:张陵认为--广东还有地域文学正在兴起,以客家文化为主。像程贤章的作品比较粗,但是它带出的客家文化的气息非常重,反而成为代表性的作品。当然广东还有很多地域文化,比如潮汕文化也很发达,但从它的文化含量、文化特色看,还没有客家文化这样让我们感觉到除了紧跟时代脉搏以外本身还有追求,积累一种文化底蕴。客家文化的特点,就是其核心价值特别突出,在代表性的作家和代表性作品里面反映非常强。牛玉秋认为--广东地域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比如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那是有很大不同的。这种丰富性为广东作家提供了非常好的土壤。把这样一种文化的丰富性在今后的广东文学创作中得以展现,是我对广东文学的希望。

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中国文学的传统几乎就是乡村传统。正式提出"乡土文学"概念的是鲁迅,他的《孔乙己》、《风波》、《故乡》、《阿Q正传》、《社戏》等作品为乡土小说拓荒。此后中国乡土文学始终薪火不断,先后出现了沈从文、萧红、吴组缃、沙汀、赵树理、孙犁、马烽、汪曾祺、柳青、刘绍棠、高晓声、路遥、贾平凹等一大批作家。鲁迅对乡土采取严峻态度,他用现代文明和进步思想来烛照宗法制下的农村,着力刻画宗法制农村中的世态炎凉和弱者的不幸。这种态度被许多进步作家所接受,在沙汀、艾芜、鲁彦、许钦文等一批现代乡土作家笔下,农村是落后的、需要批判和反思的对象。

另一派乡土作家则陶醉于乡村的田园风光,废名和沈从文最有代表性。但是,在当今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转型期,乡土文学遇到了另外一种挑战,乡土气息浓郁的文学作品面临着新的尴尬。现在的文学舞台上流行的是什么呢?赞美节妇烈女的倒是没有了,可是取而代之的是把现代当作遮羞布的放荡;为皇帝歌功颂德的隐去了,可是冠冕堂皇的大传传奇之类分明游荡着皇权与奴性的幽灵;科学研究易经的招牌下,贩卖的是占卜算命的旧货。高雅的文坛固然不断有关注民生疾苦的力作问世,但另一方面,也流行着时尚化、快餐化的小资写作、以大胆暴露为能事的身体写作、炫奇斗艳的先锋思潮……

"如果一百年以后的人看到我们今天的文学作品,他们会不会以为我们的时代只有城市生活,只有名牌和咖啡?"

文学评论家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说,由于商业利益的推动作用,现在流行的年轻人作品里只有现代的都市生活。因为只有写时尚化的都市文学才能被市场消费,乡土文学因为不能被消费正越来越边缘化。"这是一种生活方式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殖民,我们的作家有责任去揭示另一种生活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长篇小说《无法回避的疼》对于潮汕民间月兰会的产生发展消亡做了全过程的描述,这在文学史上是一道奇特亮丽的风景。还有正月十五游锣鼓游花灯;端午赛龙舟的大型民俗活动,以及笫一部中关于玉港镇这一典型环境的一系列描写诸如玉港山川河流独特的地理环境描写小青年们黄昏时的摩托兜风玉港蔬菜集散批发市场,笫二部中关于玉港影剧院的沿革历史等等的描写都充满了独特的乡土气息构成了小说鲜明的风俗画特色,这一切让每一个潮汕人都感到亲切温馨自然。

因此,对于陈老师继续沿着乡土文学之路,与时俱进,创作出长篇力作《无法回避的疼》,我是钦佩的,看得出他是头脑清醒的作家,也感到他是个有责任感的作家。我们知道,乡土文学是地域文化审美化的重要载体。潮汕文化作为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化,有自己的独特特色,在中华文化中有自己特有的胎记。可是这方面反映在潮汕作家的小说中似乎不多,这与丰厚的文化积淀文化遗产是不相称的与同是广东文化的粤文化客家文化的作家相比更是弗如,相去甚远。作为潮汕作家,我认为我们的作家有责任将我们的文化以文学的形式让它发扬光大,推向全国,甚至推向世界。在这方面,陈老师为我们起了一个榜样,我想《无法回避的疼》必将会在潮汕文学史上留下功勋。

我衷心地祝福陈老师在未来的创作中,为潮汕的文学创作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参考文章:

秦弓《寂寞的赵树理》发表于《中华读书报》2004128

邵潇《 文学离今日乡土有多远?》发表于 2007-10-28“乐活中国”(www.rmloho.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