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锣鼓巷:老北京胡同里的传说

(2012-07-23 19:07:06)
标签:

胡同文化

元大都

酒吧

特色小店

旅游

     北京,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地方,却总是会给你新鲜的地方,也是许太大太多太容易让人忘记吧。很多地方都会让你有不同的感觉,也许因为景色,也许来自心情。在去过许多不同的地方后,你会发现,如果不是为了惊世骇俗的风景,只是为了城市的风景,那么,只来北京就好了。无论怎样,老北京的巷弄都更胜些岁月的智慧,穿梭其间,正如同置身于时光的隧道中,由古至今,从朴实到文明,周围的景色变了又变,年轮的脉络愈见清晰的痕迹,但那巷弄,也仅是那巷弄,不食人间烟火般的固守着历史的老迈身躯,静静的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或许只有最自信的老北京才可以用一身的风尘仆仆傲然睥睨着现代化的城市,拣尽雕琢,孑然一身。

http://s2/middle/5c387e6ahc46082c23fb1&690

http://s14/middle/5c387e6ahc4607173b36d&690

http://s10/middle/5c387e6ahc4606ea81a19&690

http://s4/middle/5c387e6ahc460703a3d23&690



http://s13/middle/5c387e6ah7a09a52d08cc&690

http://s11/middle/5c387e6ahc460769d06fa&690

http://s7/middle/5c387e6ah7a09a5bc7306&690

http://s3/middle/5c387e6ahc4607bfbe0a2&690

http://s10/middle/5c387e6ahc4607ef4fae9&690

http://s8/middle/5c387e6ahc460806bab77&690

http://s10/middle/5c387e6ahc460818c7939&690


http://s1/middle/5c387e6ah7a09a6db7e40&690

http://s5/middle/5c387e6ahc460873290e4&690

http://s11/middle/5c387e6ahc46089a7b6ca&690

http://s3/middle/5c387e6ah7a09a7a4e8d2&690

http://s14/middle/5c387e6ahc4608f04e2dd&690

http://s2/middle/5c387e6ahc4609083edb1&690

http://s5/middle/5c387e6ah7a09a832bda4&690

http://s7/middle/5c387e6ahc4609554ca36&690
http://s16/middle/5c387e6ahc4609a31958f&690

http://s15/middle/5c387e6ahc4609d72a25e&690

http://s7/middle/5c387e6ahc4609f43c036&690

http://s11/middle/5c387e6ahc460a0a001fa&690
http://s10/middle/5c387e6ahc460aeee1c29&690

http://s7/middle/5c387e6ahc460b11c9816&690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红灯笼,青檐瓦,木窗棂,每一个弄堂的木板门外都展现着特有的气息,即使门外有施工队,也仅是那嘹亮的号子为这片过于的静谧加上点热闹的点缀。朋友说,这南锣鼓巷附近的弄堂里没有外地人,真不知道这些老人去世后还有谁愿意守护曾经的老房子,重拾时光的脚印。我深以为然。无论富足还是贫穷,这里的人们眼中流露出的都是世代作为主人的自豪感,不畏金钱叨扰的满足。

      北京的现代与古老是如何混在一起并可以留存至今的?那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融合,而更像一种特意的保护,用一种现代的方式将古老的风情包裹起来,再还原不了曾经的绿砖青瓦石狮子,再还原不了曾经的一草一木枝叶茂,再还原不了曾经的水袖善舞杏花开。老北京就像一幅画,被历史的尘烟磨磨洗洗的褪了色,颜色不再,风貌不存。

       但我们无法抱怨什么,更确切的说,是抱怨无用。现代化的脚步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大踏步的朝前碾进着,只要那些巷弄还可以存在,只要我们还可以从它细密的纹路上捕捉到当年的影子,我们就应心存感激,毕竟你要知道或许我们的子孙后代就连一点点的遗存都难以见到,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感受现今,珍惜当下。

老北京的风依旧不知疲倦的吹着,带着年岁的声音,纷飞。

      行走在今时今日的南锣鼓巷,流转另一重风景。如果说上海人把情绪储在咖啡馆和酒吧里,那么北京的咖啡馆则拥有比上海更加欲语还休、心生温暖的静,轻轻一拨弄,京城几百年的往昔敦厚都在此流动得错落曲折。

细数酒吧,三里屯没有做到的南锣鼓巷做到了,后海失去的南锣鼓巷又给找了过来。早的有“过客”、“载巷”,后来有“喜鹊”、“沙漏”,再后来又有“老伍”、“单眼皮”、“触礁”、“胡同儿”和“知胭斋”等等,老板都很随和,经常亲自调酒给客人。“过客”适合恋旧,但现在不知是否换了老板,开始改路线以“吃”为主,酒吧之称也许名不符实。至于其他Bar,随便挑一户对眼的,进去一楼点杯蓝橙利口酒或鸡尾酒,然后靠着临街的大扇透明木窗,瞬间便被周围温婉动人的情致包裹其间:窗外青瓦、古树成荫、皓腕晃眼,室内暖和沙发、棉布旧椅、老书成架,耳边滑动着Blues或Lounge音乐,就连墙上的版画和照片,背景也多在文革前后或更早的清末,不需要太多解释和辨别,抿酒细谈间无心留意就好。南锣鼓巷夜晚和白昼都是风景,没有谁比谁安静,只有动人心魄的风情和敦厚。

     享受咖啡,南锣鼓巷的咖啡和酒吧往往不分家。巷子北口的“当地时间”是南锣鼓巷第一家咖啡屋,不过三十平米的面积,有一面略施小盆花草的玻璃天花板,而他们的Slogan曾令我心有戚戚许久——“世界很大,人类很渺小,而Local Time属于每一个人。”不光是咖啡,这家店曾经的甜点也非常好吃。“小新的店”和“沙漏”研磨的咖啡颇有味道,“与食巨近”则搜罗了不少京油子的口头禅,“滴答咖啡吧”有露天阳台,夏夜随意而坐,合着Jazz舞曲的乐拍,望着楼下来往行人和躲在台阶后面的小猫,光阴骤然被拉长了,一点一点唤回了散失在夜色中的记忆。

     闲逛小店,胡同南北家家创意无限。新潮和怀旧间有上世纪30年代的咖啡研磨机、蒸汽加压壶,40年代的唱片机、手摇电话,50年代的缝纫机、二八自行车,60、70年代的绿军包、绿茶缸以及80年代的橡胶鸭、下蛋机器鸡;琳琅和简洁里间杂着最北京的京剧脸谱和最中国的瓷器工坊。北京奥运前,很多店里还进了一批仿江南刺绣的旗袍、包包、手帕和首饰盒,色泽花样欠妥,大俗大雅,大有争洋人宠之嫌。当然南锣鼓巷的店家们也大肆展卖着时下流行的手工小本、毛绒玩具、首饰和潮人新宠。创可贴T恤店是一位英国绅士江森海有心搞笑的结晶,把“为人民服务”、“宫爆鸡丁”的字样,建国初的水壶茶具,碗盆红花统统“扔”到衣服上去,他从没想过会大红大紫,却无心插柳般成了近年传媒的新宠,连凤凰卫视也对此做过专访。“饰绝”是一家手工首饰店,几个大玻璃瓶里有无数叮当作响的琉璃珠,细待客人挑选、串起,格外有情致。所谓时尚从来离不开“新”与“旧”的交织,要么重新启用数年前的庸碌,要么提前预测数年后的潮流,再要么两厢掺杂,万般的好情致。

    朋友们经常感念北京在城市化的浮华绚丽后,仍旧名正言顺地保存有相当数量的类似街区,将京味风格的元素一点点舒展开来。尽管争议了很多年,但相对地方城市而言,北京对于文化和艺术景观的全情呵护已属特别有心了。由此即使别离南锣鼓巷,衣角也还残留着它的情绪和气息,有点惘然,可不无庆幸。

     时针和分针同时偏过了午夜十二点,说不清多少次,我走在南锣鼓巷灰墙褐瓦下,iPod里放着苏里德呢喃似的Perfect Day,此刻的风已不需要绕弯,穿过房顶散乱寂寥的电线,径直拂过手腕上的时针,陡然便有了种清绝的味道。

     One Night In Beijing里有百花深处的地安门,却不知吟唱者有没有未穿过帽儿胡同跨到南锣鼓巷的遗憾,因为这里可以照见世人最初的希望,但你同样不要喝太多酒,更不要留下太多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