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本博介绍了京剧《文昭关》中的大段唱腔,下面把杨宝森先生《伍子胥》后几场的几个好听的小段子呈现给大家。
京剧《伍子胥》可以说是杨宝森、杨宝忠和著名鼓师杭子和先生倾心打造的杨派力作,更是杨派代表剧目。全部京剧传统剧目《伍子胥》,
包括《战樊城》、《长亭会》、《文昭关》、《芦中人》、《浣纱河》、《鱼藏剑》和《刺王僚》七折。后来,杨先生一般从《文昭关》演到《鱼肠剑》,并命名为《伍子胥》。前面的《战樊城》因身体原因一般不与后面几出戏连续演出。
伍子胥过了昭关,但仍在被追赶,这就开始了《芦中人》和《浣纱河》的故事,这两出戏都不长,内容上也颇为相似,所以也常被人合为《浣纱记》来演。伍子胥被江水阻拦,藏在芦苇中,幸赖渔人相助得以渡江,而后又因饥肠漉漉,向河边的浣纱女乞食,两人为除伍员后顾之忧,一假一真分别投江明志。比起《文昭关》来,这两场起对“伍员”相对是个喘息的机会,而主要的表演让给了丑角和旦角,但接下来的《鱼藏剑》又必须牟足劲头了。事实上,到这里全部《伍子胥》的第二部分就完成了,伍子胥已经顺利逃进了吴国地界。接下来的情节就是为刺杀姬僚而展开了。
杨先生所演的《浣沙记》与传统的老剧本可以说没多大关系,这里不再多述!其中有两个唱段:一是《豪杰打马奔吴国》;另一段是《未曾开言我的心难过》。
第一段《豪杰打马奔吴国》
为西皮导板转流水板,散板结束。其唱词是这样的
:【西皮导板】豪hǎo杰jǐe打dà马mà奔běn吴wǔ国guǒ。【西皮流水】龙lǒng离lǐ沧海hài虎hù离lí窝,力lǐ举jǜ千斤伍wǜ明mǐn辅fǜ,各gě国guǒ不敢gàn动dǒng干(呐)戈guō。也yè是shǐ我wò当初自zì己jì错cuǒ,我wò不该箭ziǎn射shě梧桐tǒng做zuǒ媒měi妁shuǒ,【西皮散板】可kuò叹tǎn我wò一yǐ家无wǚ结zeǐ果guǒ。【西皮流水】楚chì将ziàng逃tǎo难nǎn奔běn吴wǔ国guǒ,一yǐ路lǔ行xǐn来lǎi腹fù中饿nuò,只zhì见ziàn篮lǎn中饭fǎn与yǜ馍mǒ,本bèn当向xiǎng前ciǎn求qiǔ济jǐ我wò,【西皮摇板】自zǐ觉juò惭cǎn愧kuǐ怎zèn奈nǎi何huǒ。
第二段《未曾开言我的心难过》为西皮二六转散板。唱词如下:【西皮二六】未曾开言我的心难过,两眼不住泪如梭。伍子胥就是我,临潼会斗宝压定了各国。恨平王无道乱朝阁,父纳子妻理不和。我的父谏奏反遭祸,可叹我一家满门三百余口见阎罗。只剩下伍员人一个,混出昭关逃奔吴国。一路行来腹中饿,只见篮中饭与馍。娘行若能周济我,子胥心中【西皮散板】感念恩德。
第三段《子胥阀阅门眉第》为反西皮散板。唱词如下:子胥阀阅门楣第(呀啊),落魄(呃)天涯有谁知(呀啊)!可叹(呐)我父母冤仇沉海底(呀啊),俺NǎN好似凤脱翎毛怎能飞?伍子胥呀伍明辅哇,父母的冤(呐)不能NěN报,爹(依)娘啊!
第四段《日过东来又转西》为西皮流水和西皮原板转二六转散板。唱词是这样的:【西皮流水】日过东来又转西,举目无亲甚惨凄。衣衫褴褛难遮体,吹箫焉能充得饥。【西皮原板】姜子牙无事隐钓溪,运败时衰小人欺。周文王为江山费尽心机,渭水河访贤臣扶保社稷。东迁洛邑【西皮二六】王纲坠,五霸争将夺社稷。英雄落魄异邦地,只落得吹箫【西皮散板】讨饭吃。
第五段【西皮二六】富贵穷通不由己,也是我的时衰命运低。我本是楚国的功臣,家住在监利,姓伍名员字子胥。恨平王无道纳儿媳,信用奸臣费无极。我的父谏奏遭屈死,一家大小血染衣。闻听得千岁招贤纳士多仁义,我是特地前来借兵报冤屈。为臣来在吴国地,还望千岁【快板】把难人提,伍子胥有朝得了地,知恩报德不敢移。
通过这几段节奏明快、韵味醇厚、充满个性演唱,把一个满腹冤恨、凄惨落破、满怀信心的伍子胥刻画得淋漓尽致。对自己钟爱的杨派艺术的精致唱段,我不知用什么语言才能把其精妙之处说明白!望博友和戏迷朋友们见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