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机器人总动员》的美学

(2008-09-21 20:35:52)
标签:

皮克斯

动画

美学

机器人总动员

杂谈

分类: 大学......呀......大学

   关于《机器人总动员》的美学

 有人评价《机器人总动员》是“Pixar,Pixar,Pixar. 他们再一次超越自我,创造了一个从美学,意境,深度各方面都在动画史上堪称最佳的片子。”说到“美学”,不同的事物,不同的视点,就有不同的答案。可是这部片子老少皆宜,让看过的人无可挑剔,都认为她美。我也一样,在分析《机器人总动员》的美学中我将从三个方面阐述这部影片的美学: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关于《机器人总动员》的美学  单从影片的开端看,许多人也许并不觉得美,尤其说是自然美。自然事物的美主要分为两种形态:一是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自然对象的美,如田地、园林等;另一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自然对象的美,如星空、大海等。它以自然的感性形式直接唤起人的美感。最高表现形态是人体美。然而影片中若干年后处在垃圾中的地球,灰蒙蒙的天与地成了混沌的一体,废气、粉尘、污水到处是充满生物灭绝的寂静,美吗?这样的一幅画面赤裸裸的逼入观众的眼睛,无论是从自然本身的还是人工改造的,那种残破的苍凉的压抑的凄惨的场景慢慢的升华到了一种极度的凄美:孤单的小机器人在一片废墟中默默的清理垃圾,日以继夜的工作着。

    当自然美与社会美合并便有了现实美。

影片中以单纯的处理垃圾小机器人为线索,贯穿整个故事,与遗弃地球的人形成强烈的对比,故事的结尾,人们选择拯救地球,是地球再次出现绿色。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 “美是生活”,美是“应当如此生活”和使人“想起生活”的生活,除去其人本主义因素,赋予它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这美就是根源于社会实践,美是本质上社会实践的生活。俗话说“劳动就是美”,当我们放弃劳动,我们的生活将会像飞船上的人们一样,不再需要美,因为除了吃睡,他们不再需要任何东西。他们的手脚蜕化了,思想蜕化了。社会美的最高形式是人体美,有谁会将手脚蜕化的人评为形体美?影片通过对比反衬出人们需要劳动需要社会美。飞船上的人们醒了,他们选择拯救地球,回到自己的家园,虽然会很苦很累,可是他们在微笑。美是一种价值。美对人总是有用的,然而,美的效用都不在于经济实用,也不是纯粹的道德工具,它是通过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达到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个体自由、全面地发展。社会美最初都明显地附丽于与人的实践有用有利的事物,对人的实践无用有害的事物本质上是不能成为美的。善虽然不就是美,但它是美的前提、基础和内容,在社会领域,美与善是直接统一的。这也是影片至始至终想要表达的。

导演通过镜头,音效,语言,色彩,形式等阐释他对自然美社会美的看法。在自然美与社会美的基础上加以提炼便有了艺术美。在地球上的场景,导演用昏暗的色调,大面积的灰褐色冲次画面,粉尘弥漫之下,垃圾,废墟;废墟,垃圾反复的穿插,远景近景的切换,寂静的画面中除了一个不会死的机器人到处满是死亡的影子。直到一株绿色的植物出现,即使在一个废铁盒中悄悄成长,也要顽强存在的绿色,带给这个已死的,废弃了近千年的地球带来一丝卑微的希望。这个希望,让废弃的地球有了一缕耀眼的阳光。从故事的编排到拍摄,影片的剪辑,这其中的每一个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关键点背后,都蕴含着导演对艺术美的追求。

    只有将自然美与社会美有效的结合,再进行高度的提取,浓缩成艺术美,才有了今天让我们感动的《机器人总动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