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器人总动员》的美学

标签:
皮克斯动画美学机器人总动员杂谈 |
分类: 大学......呀......大学 |
影片中以单纯的处理垃圾小机器人为线索,贯穿整个故事,与遗弃地球的人形成强烈的对比,故事的结尾,人们选择拯救地球,是地球再次出现绿色。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 “美是生活”,美是“应当如此生活”和使人“想起生活”的生活,除去其人本主义因素,赋予它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这美就是根源于社会实践,美是本质上社会实践的生活。俗话说“劳动就是美”,当我们放弃劳动,我们的生活将会像飞船上的人们一样,不再需要美,因为除了吃睡,他们不再需要任何东西。他们的手脚蜕化了,思想蜕化了。社会美的最高形式是人体美,有谁会将手脚蜕化的人评为形体美?影片通过对比反衬出人们需要劳动需要社会美。飞船上的人们醒了,他们选择拯救地球,回到自己的家园,虽然会很苦很累,可是他们在微笑。美是一种价值。美对人总是有用的,然而,美的效用都不在于经济实用,也不是纯粹的道德工具,它是通过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达到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个体自由、全面地发展。社会美最初都明显地附丽于与人的实践有用有利的事物,对人的实践无用有害的事物本质上是不能成为美的。善虽然不就是美,但它是美的前提、基础和内容,在社会领域,美与善是直接统一的。这也是影片至始至终想要表达的。
导演通过镜头,音效,语言,色彩,形式等阐释他对自然美社会美的看法。在自然美与社会美的基础上加以提炼便有了艺术美。在地球上的场景,导演用昏暗的色调,大面积的灰褐色冲次画面,粉尘弥漫之下,垃圾,废墟;废墟,垃圾反复的穿插,远景近景的切换,寂静的画面中除了一个不会死的机器人到处满是死亡的影子。直到一株绿色的植物出现,即使在一个废铁盒中悄悄成长,也要顽强存在的绿色,带给这个已死的,废弃了近千年的地球带来一丝卑微的希望。这个希望,让废弃的地球有了一缕耀眼的阳光。从故事的编排到拍摄,影片的剪辑,这其中的每一个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关键点背后,都蕴含着导演对艺术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