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2016-06-25 11:21:45)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2008年老同学梧州聚会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中山公园,原名北山公园(旧称茶山),位于梧州城区东北角的北山上,面积约43万平方米。公园建于民国14年(1925年),民国19年在园内建成中山纪念堂后,改名为中山公园。公园依山而建,园内树木葱茏,花团锦簇,曲径通幽,环境优美。除中山纪念堂外,还有晨钟亭、北苑、动物园、西竺园等主要景点。
  中山纪念堂 于1981年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公园中心的北山顶上,坐北向南,东西宽44米,南北长35米,主楼高约20米,建筑面积1630平方米,是中国最早的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建筑物。采用中国古典宫殿式与罗马圆顶式相结合的构筑设计,外墙素白,气势壮观庄严。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梧州白云山(古称九疑),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有神鹿台、光华亭、锦鸡岩等舜帝遗迹,是海内外中华子孙寻根问祖、怀古凭吊的圣地。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我们参观了位于梧州市桂林路的龙母庙,它始建于北宋时期,是一座千年古建筑。有主殿、后殿、五龙喷水壁、总府题名碑等。 
        主殿一排三间,中为龙母殿,左为太子殿,右为傅将军殿。据考证,龙母是古代我国南方“仓吾”族首领,生于农历五月初八日,民间称此日为“龙母诞”;逝世于农历八月十五日,民间称此日为“升仙日”。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晚上导游带我们参观梧州骑楼,我们没有留下照片

 
骑楼城位于广西梧州河东老城区,现存骑楼街道22条,总长7公里,最长街道达2530米,骑楼建筑560幢,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国内罕见。骑楼建筑主要分布在大东上路、大东下路、沙街、大南路、小南路、四坊路、五坊路、九坊路、南环路、大中路、桂林桂北路、北环路、民主路、建设路、中山路等街道上。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四恩寺正在维修,我们没有进去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何若熊同学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四恩寺前身是位于广西梧州钱鉴的紫竹林寺,始建于1939年,及至20世纪90年代,因城市发展需要,原址被征用。2001年,紫竹林寺于白云山南麓异地重建,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欣然为新寺题名"四恩寺","四恩"即寓报三宝恩、父母恩、国土恩、众生恩之意。四恩寺大雄宝殿高16.8米,气势恢弘。《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2012年儿子迎娶梧州苍梧新妇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清末民初,两广人一种俗称“花尾渡”的航运船只出现在西江流域。在此后的70年间,“花尾渡”一直是西江流域最重要的客货运输船只。最大的“花尾渡”可载客420人。
    “花尾渡”其实是一种拖驳船体,前面由一艘小电动轮船作为拖轮,拖动后面的大型木质客货驳船。驳船是平底的浅水船,长约40米、宽12米、高10米,楼高多为三层半,亦有四层半的,分客舱和货舱两部分。
 “花尾渡”的得名,皆因其驳船的船头彩绘有一只“镇魔压邪”的貔貅,船尾彩绘有艳丽夺目的海棠、牡丹、龙凤、麒麒等奇花异兽。晚上华灯放亮,尾部如花般漂亮,故名为“花尾渡”。在河面上,它是一道炫目的流动风景。  
   以前,在梧州广州之间对开的花尾渡约有七八艘之多,几乎是每天都有一艘以上的花尾渡开出。


     “花尾渡”引出“拍拖”词汇

    “花尾渡”独特的拖驳船体结构,令它每次靠岸或是开出,都要“拍拖”一次。也就是将要靠岸时,电动拖轮就会减速,船工则把牵引的缆绳解开,让后面的驳船利用惯性向前靠到拖船边。靠好后,船工就迅速用麻缆把两船连接固定好,拖轮再发力把驳船推向码头。起航时,也同样以“拍拖”形式,把驳船先带离码头,到了宽阔的江面,再改“拍拖”为“拉拖”。后来,这一航运用语---“拍拖”,便衍化成粤语地区男女之间谈恋爱的代名词。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梧州防洪堤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鸳江春泛为梧州八景之一。即桂江、浔江(西江上游)汇合后,桂江的清水与西江的浊流同时流动,一浊一清、一急一缓,泾渭分明,俗称鸳鸯江,被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盛誉为“鸳鸯秀水世无双”。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梧州缘》七律自书诗,附录旧作《梧州奇景(鸳鸯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