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的“语言”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人类学家罗伯特·镑斐斯和德罗西·L·蒂尼,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位于东非平原奥纳加的猴子,会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而作出不同的反应。据说当它们与不同“身份”的猴子或其他猴群的猴子相遇时,分别会发出略有差异的声音。
猴子的发音在人类听起来似乎都是一种调子,可是若用电子计算机加以分析的话,就可以发现其频率是有所差别的。奥纳加的猴子,当它们遇到豹、蛇、老雕等凶禽猛兽时分别会向同伙发出不同的警报,这是人们在多年的观察中所了解到的。于是,当人们将录音机隐放在草丛里,一旦发出模拟看到豹的警报,猴子们便会立即往树上奋力爬去;若模拟发现老雕的警报时,猴子们会不约而同抬头探视天空;假如模拟遇到大蛇的警报时,它们则会焦急不安地巡视周围的草丛……
锡斐斯说他们目前尚未能将猴子的语言信号加以分类。这是因为野生灵长类的动物表达思想的方式极为复杂,若要搞清这些需要用多年的时间。
对于动物生灵的“语言",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探索,可以设想随着科学的进步,电子计算技术的飞跃发展,人们必将能解开动物之间相互对话、交流信息的奥秘。【选自我主编的《十二生肖文化丛书
猴》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出版】
附录:
2014年有报道: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语言学家Philippe
Schlenker和同事在《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上发表论文,运用逻辑和人类语言学破译krak代码。他们的发现暗示,某些猴子的方言可能和人类语言一样复杂。
灵长类动物学家和语言学家在研究猴子语言数十年后,他们已接近破译其主要词汇。生活在象牙海岸的坎氏长尾猴用krak这个词表示有豹在附近,用hok表示有鹰在头顶上空盘旋。但灵长类动物学家发现,生活在塞拉利昂Tiwai岛的坎氏长尾猴将krak作用一种通用的警告语言使用,krak偶尔会被用于表示鹰。
《猴子的语言已经被破解》一文说:
经过长期的观察实验,目前科学家们已经破解了Ivory Coast(象牙海岸)Tai
国家公园里一群猴子的语言。
例如Krak!Krak! 表示‘小心,有猎豹来了。’Hok hok hok
!表示‘注意头上的老鹰’。Boom Boom !表示‘我在这里,过来呀’。
该研究有来自苏格兰St. Andrews 大学的Klaus
教授主导。除了分析出6种单词之外,还研究出了这种猴子平时交流的一些惯用语法。
Krak 在平时表示有猎豹出现,但如果跟上后缀Krak-oo
,便表示有猎食者出现,但不一定是猎豹。
Boom Boom 在平时表示到我这里来,可是如果跟Krak-oo
组合起来,却又是完全不同的意思‘Boom Boom Krak-oo Krak-oo
Krak-oo’表示:这棵树快倒了。
而同样hok-oo,表示有大哥级的人物即将出场等等。
加载中,请稍候......